罗森塔尔效应是权威对你有积极的期待,你就会有积极的表现,在我们的童年,权威就是我们的父母,中国父母总有个通病就是恨铁不成钢,所以硬生生的制造出一个“别人家的孩子”,我小时候经常听到大人们说,这孩子没有半点随我的,要不就是这孩子将来跟我一个出息,好像从来没有听到亲戚邻居对自己的孩子有积极的期待,我观察过周围的同龄人,大部分人的生活都在重复他们父母的生活轨迹,我的父母没有给我多少积极的权威期待,貌似没有给我和姐姐什么期待,可是我深知,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迎合权威,比如做个乖孩子、好好读书、从不给他们惹祸,其实父母对我们还是有期待的,只是这种期待太隐晦了,从来没听说父母发自内心的夸赞过我,考好了会警惕我不要骄傲,考砸了就是批评加冷眼相对,如果说自信是一种积极的自我期待的实现,那么自卑就是一种消极的自我期待的实现,在自信和自卑两者之间不断摇摆,做的好就会沾沾自喜,做的不好就会消极自卑,对自己缺乏一个稳定的内在评价机制;
武老师通过讲述一位老师通过找到一位满心喜欢自己儿子的保姆而让孩子获得了积极的影响,满满的喜欢要比积极的期待好上太多的层次,积极的期待是有条件的,而满满的喜欢是无条件的,在生命的最初如果能得到这份生命的馈赠,受用一生的自信。
人有意识和潜意识,光在潜意识对别人有积极的期待是不够的,一定是发自内心的才会有效,我自己有这种感受,每当自己面对一些新的挑战时,尽管头脑告诉自己要积极些,会给自己讲一些激励自己的语言,但是潜意识里是不相信自己的,比如会在头脑里幻想一些自己失败后的尴尬画面,身体会紧张,内心深处跟自己对话,“自己怎么这么消极呢?”,每当自己开始有这种想法时,整个事情就会往坏的方向发展,最终真的如我所愿,我失败了,我真的发现自己不行,这种潜意识的自我期待的力量是更强大的。
著名心理学家科胡特创造了一个术语-不含诱惑的深情,认为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情感是我深深地理解你、接纳你,而且不给你设任何条件。这里所说的条件就是诱惑,即你要达到我设置的条件,我才给你情感,这种情感是有条件的,无私的爱太难了,哪怕有些诱惑也没关系,只要其中有深情就好,这让我想起自己小学时即时考了好成绩,父母好像从来没有发自内心的满心欢喜过,也许是他们太羞于表达自己的感情,也许是我们之间只是达成了默契罢了,比如考个好成绩能买到新衣服,这本来就没什么值得庆贺的,仅仅是交换而已;
人性中最深刻的需求就是赞美,特别是来自权威、或者重要的人的赞美;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件事:第一,自恋,就是做自己,第二,满足别人的期待,尤其是权威或重要的人的期待,第三,超越自恋和满足别人期待,体验到链接的深情。
我要做自己,同时去寻找一个能对我产生积极影响的“你”,一旦“我”和“你”建立积极的链接,那我们彼此都可以追求卓越、享受幸福。
权威的积极期待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权威自恋的延伸-我希望你能成为我希望的积极形象’这种期待会给人带来巨大的压力;
第二种是权威对你的信任-我相信你是最好的,你现在对自己有了怀疑,我就给予你积极的确认和支持,这种期待是知己般的信任,那是巨大的力量源泉而不是压力,如果父母给予孩子的都是知己般的信任,这种养育环境就是抱持性的,它具备两个基本特征:孩子发展好的时候,认可他,孩子受挫的时候,支持他;
虽然我没有得到父母的保持性期待,既然自己觉知到了问题所在,为什么自己不去做自己的贵人呢? 当自己发展好的时候,认可自己,当自己受挫的事实,支持自己,就拿最近一段时间,接连两次的感情失利,我的自恋受到了巨大的打击,我已经开始不相信自己能找到女朋友了,当自己发出这种负面期待时,一定会“得偿所愿”,这个时候任何人都救不了我,只有自己能救自己,我要永远支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