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紫砂壶我们并不陌生,正所谓:粗胚淬火后,把把显峥嵘。貌似泥为骨,敲之金玉声。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其制作始于明朝正德年间,制作原料为紫砂泥,原产地在江苏宜兴丁蜀镇。
“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采用紫砂壶泡茶的好处、和茶禅一味的文化等,都增加了紫砂高贵不俗的雅韵。
货真价实的紫砂壶与普洱茶一样,具有可收藏的价值,因此名家大师的作品往往是一壶难求。
紫砂壶
紫砂壶初创:
紫砂壶的创始人是明代正德——嘉靖时的(供春)。
“余从祖拳石公读书南山,携一童子名供春,见土人以泥为缸,即澄其泥以为壶,极古秀可爱,所谓供春壶也。”(吴梅鼎:《阳羡瓷壶赋·序》)
供春壶——当时人称赞“栗色暗暗,如古今铁,敦庞周正。”短短12个字,令人如见其壶。可惜供春壶已不得见。
供春传时大彬。二人与时大彬的弟子徐友泉、李仲芳并称为万历以后的明代三大紫砂“妙手”。
时大彬的紫砂壶风格高雅脱俗,造型流畅灵活,虽不追求工巧雕琢,但匠心独运,朴雅坚致,妙不可思。他的高足徐友泉晚年自叹:“吾之精,终不及时(时大彬)之粗也。”
徐友泉的手工精细,擅长将古代青铜器的形制做成紫砂壶,古拙庄重,质朴浑厚。传说,徐友泉幼年拜时大彬为师学艺,恳求老师为他捏一头泥牛,时不允。此时一真牛从屋外经过,徐急中生智抢过一把泥料,跑到屋外,对着真牛捏了起来,时大加赞赏,认为他很有才华,于是欣然授其全部绝活,后来果然自成一家。
以上四人为第一期时代的紫砂壶大师。
第二期紫砂壶大师为清初人陈鸣远、惠孟臣。陈鸣远工艺精雕细镂,善于堆花积泥,其紫砂壶的造型更加生动、形象、活泼,因此使传统的紫砂壶变成了有生命力的雕塑艺术品,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近代的紫砂大师有顾景舟老先生,顾老潜心紫砂陶艺六十余年,炉火纯青,登峰造极,名传遐迩。
紫砂壶介绍:
紫砂壶烧制的原料为泥土,紫砂壶泥分为三种:紫泥、绿泥和红泥,俗称“富贵土”。
可以烧制紫砂壶的泥一般深藏于岩石层下,泥层厚度从几十厘米至一米不等。根据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有关岩相的分析表明,紫砂黄泥属高岭—石英—云母类型,含铁量很高,最高含铁量达8.83%。
紫砂壶在高氧高温状况下烧制而成,一般采用平焰火接触,烧制温度在1100-1200℃之间。紫砂壶成品的吸水率大于2%。
过去已有定论:紫砂壶具有“色香味皆蕴”及“暑月越宿不馊”的性能。据《中国陶都史》第394页记载:紫砂壶泥料其特点是含铁量比较高,紫砂器的显微结构中存在大量的团聚状,它的气孔有两种类型:
☟
①团聚内部的气孔;
②包裹在团聚体周围的气孔群,且大部分属于开口型气孔;
紫砂器良好的透气性,可能就是与以上这些特属的显微结构有关。
据宜兴陶瓷公司对各陶土的理化工艺性能测定,发现紫砂泥的气孔率高达10%以上,具有较高的气孔率使其具有好的透气性;另外紫砂泥的焙烧温度范围宽,在1190℃~1270℃之间,这就是紫砂制品不渗漏、不老化,越使用越显得光润的一大重要原因。
据专家介绍,一把紫砂壶准确地说共有钮、壶盖、壶腹、壶把、流嘴、足、气孔等七个部位,优质的紫砂壶的开始源自上等的原料,而后期则是靠“养”出来的。
优质的紫砂壶需要如何照养呢?以下7个点要牢记:
1、专壶专用,一壶侍一茶
紫砂壶特殊的胎体结构(双气孔结构、分子以鳞片方式排列),能够吸附茶汤中茶浸出物(紫砂壶茶具的吸水率为1.6%-7.05%),促使胎体发生变化,并能够散发所泡之茶的气味。
爱壶善饮人士,砂壶经过“开壶”保养、去除砂壶土腥气之后,用几类茶试壶。根据自己的喜好,而后决定此壶泡哪种茶,尔后一直不变,做到“专壶专用”。平时泡茶依茶择壶,“一壶侍一茶”,严格区分。
2、及时清洁,保持壶内干净
为了使茶壶能够多吸收茶汁,常有人不清理或延迟清理茶渣,认为可“积累茶山”,加快养壶效果。其实,长期使用的紫砂壶,茶锈还是要清理的,因为茶水在久置后会氧化出褐色的茶锈,其中含有镉、铅、汞等有害物质,附着在茶具内壁上,长期饮用含有茶垢的茶水会影响身体健康。
因此,每次饮泡完茶汤后,要及时清理茶渣。壶内的茶锈可定期用棉质的纱布用力蹭擦除去,但不可使用洗涤剂。清理完茶渣之后,要把壶盖和壶体分开放置于通风干燥之处,不可盖住盖子保存,否则易生霉菌;放置在有异味的橱柜等地方也不可。
假若旧壶长期不用,保养不当壶内发霉、生有菌斑等时,当用洗涤剂仔细清洗,也可按照开壶之法养护;放在窑中进行二次烧制也可以,但存风险,茶人壶友当慎为之。
3、用棉质细布茶巾擦拭壶体
在泡茶过程中,用棉质的带有所泡茶汤的湿茶巾对壶体进行擦拭,可有效地促使茶壶变得干净整洁。
微量的茶汤滋养,能够促使茶壶胎质发生变化。在用壶巾擦拭时,需要谨慎为之,不可过度猛擦。对有“工”缺陷的、“流涎”造型的壶,要注意及时擦拭清理壶流下部的茶汤,以免长期因保养不善造成壶整体“包浆”的缺陷。
对壶身的壶流、壶把转接处,壶盖的内口外沿、壶钮等转接处要细心擦拭,这些“偏僻处”容易被忽视,长期以往,容易积垢,会影响茶壶的整体养护效果。
4、忌接触油脂类物质,常用手摩挲把玩
紫砂壶一旦沾染到油脂。就容易发出“贼光”,易养出带有花斑的壶,壶体的内外均不可沾染到油脂。
净手泡茶时必须的,一是使茶免受异味污染;二是茶壶能得到良好的保养。用洁净的手摩挲、把玩砂壶,人手分泌的体液对紫砂壶有良效,这已经被诸多玩家证实,但目前无法通过仪器分析检验出来。
新壶一般初始养护使用一年,壶体外观色泽会有较多改观,泥色会比原先色泽沉静,盖与壶口之间会更密合,通转舒畅;从第二年开始到第五年之间,茶垢会使壶壁内外色调一致。壶基本上已脱尽燥气,渐显雅光,益茶性明显;五年之后,壶的感官变化缓慢,很难在十年、二十年间有大的突破。但壶的光泽却更雅致如玉,有温润之光泽,以案头清供,则愈发彰显其沉静之美。
5、让壶有休息时间
泡茶之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每隔三五日要有干燥休息的时间,这样壶体有吸附茶汁的条件,有助于改善壶胎泥质结构。
干燥的壶体,是胎质较为疏松的壶体,冲入开水之后,因其特有的双气孔结构的胎质,能听到开水滋润壶胎的滋滋声,随开水泡出的茶叶浸出物对改良壶胎有益。
6、依茶择壶,茶性与壶性相得益彰
明代许次纾《茶疏》中说:“茶滋于水,水借乎器,汤成于火,四者相须,缺一则废。”说明了泡好一壶茶必须要做到水好、火足、具美。
不同茶类的茶性相差很大,因此冲泡各类茶的方法、水温、冲泡时间、茶具选用、饮用方法等也各有差别。用泉水、紫砂壶泡茶被赋予“水为茶之母,壶为茶之父”之说。
7、养壶不要刻意而为之
养壶需要一个过程方能彰显其美韵,若过于急于求成,一心想得壶之“包浆”,那就背离养壶之意,顺其自然喝茶养壶,尽享茶与壶之道才是正确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