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黄庭坚《答苏迈书》,很同情苏迈“难得师友,又少读书之光阴”的境遇。真希望他能穿越过来,体验当代人“一机在手,便可尽读天下文章”的幸福生活。不知他看到公交车上、饭桌边、枕畔……人们如饥似渴地与“老师”交流的情景,作何感想?
然而,扪心自问,我们都把手机当做老师了吗?未必。在多数人的大部分时间里,手机充当的是游戏机的角色。面对手机,尽管我们的眼睛与手指在不停忙碌着,但是我们的头脑里并没有知识的生成与更新。
将来能不能研制出一种既给我们知识,又能约束我们行为,像真正的老师那样的手机?
读黄庭坚《答苏迈书》,很同情苏迈“难得师友,又少读书之光阴”的境遇。真希望他能穿越过来,体验当代人“一机在手,便可尽读天下文章”的幸福生活。不知他看到公交车上、饭桌边、枕畔……人们如饥似渴地与“老师”交流的情景,作何感想?
然而,扪心自问,我们都把手机当做老师了吗?未必。在多数人的大部分时间里,手机充当的是游戏机的角色。面对手机,尽管我们的眼睛与手指在不停忙碌着,但是我们的头脑里并没有知识的生成与更新。
将来能不能研制出一种既给我们知识,又能约束我们行为,像真正的老师那样的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