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信被谣言和快播案很火的前两天,看到一种说法,对这类内容的纯封杀是以堵代疏,是愚民,应该让用户多听多看,才能学会辨别,成为成熟的用户。紧接着出了百度卖贴吧事件,正义芝士又纷纷振臂高呼,百度这是在捞钱,推广位,莆田系,让用户上当受骗,流氓。
咦?百度这不是在让用户多听多看,避免单纯到受骗吗?这不是为了不愚民吗?
昨天新浪微博热门又被#西安某高校宣誓…#占领,用的新闻还是两个月前的那篇,甚至报道该新闻的多家媒体微博里都能搜出两个月前发过的微博。网民依然感叹世态炎凉,依然振臂高呼,依然义愤填膺,依然可能有两个月前高呼过的网民不遗余力的又高呼。
哦,还有转发量依然居高不下。
百度就售卖贴吧一事做出回应,秒速换掉血友病吧的吧主,并声称会逐渐接入有声望的各类公益组织。然而报道发布后,依然有平台推送骂百度的文章,依然转发阅读上万。有人说百度这篇公关不错啊,公关可以挖。要我说是还差的远,好公关不是该借这个风浪,把联合其他公益组织的消息用技巧再次引发网友刷屏转发嘛。
看,百度的解释新闻,转发量还不及骂百度的自媒体文章的三分之一呢。
昨天简书首页有一篇推文,说微信谣言的传播证明了《乌合之众》书中的观点,的确该引以为戒。下面有评论嘟着小嘴不满:转发重大警示的消息是对朋友亲戚的关心,当新闻重大到没有时间证实时,怎么能说是乌合之众呢?
啧,毕竟“善良”比聪明更重要。
谁在作恶?有时候我觉得是运营在作恶。
我们常常说,不要过分利用人性的弱点去做运营,可是利用人性弱点的运营案例却一直存在,并且都做出了效果。
想必,张小龙在劝人向善之时,应该没有想到自己的演讲内容,会成为一些公众号促进阅读的撬棒吧。
有时候因为数据,有时候因为经验,运营做出为了kpi而不管不顾的决策。我很能理解那种焦虑,而且可能还会安慰自己“现在网上的新闻都是一时的,过一阵就都忘了,没关系的”,“没关系,他们的转发和粉丝都是那么来的”。
但是我清楚的记得,2012年的学长学姐,还在新生群里告诉学弟学妹西电什么老师的课值得蹭,2014年的学长学姐主要负责告诉学弟学妹什么课不点名。
谁在作恶?有时候我觉得是法不责众里的众在作恶。
每一次站队的转发,总有被打脸和被证实两种可能。在真相被公开之前,这种可能该叫做“薛定谔之可能”。被证实时是欢欣鼓舞的,被打脸时…才不要出来承认呢哼。毕竟只是一个人的话而已,它本无足轻重不是吗?怎么可能引起蝴蝶效应?怎么可能会参与到积累量变引发质变?
反正,我只是转发一下而已。
反正,我只是在xx空间/xx群这么一说而已。
言语就像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