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件小事以及自己的一些看法。
事情其实就是一段微信聊天。一个初中女同学,在微信上和我吐槽她生了二胎以后的苦难生活,我总结了一下大意就是:自从有了二宝,她的生活可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问了原因才知道并不是单纯的忙碌,连生二宝,也不是她自己的意愿,之前公婆反复游说,并保证承担二宝出生后的所有费用,也不要她带,她当时觉得只管生不管养挺美,而且周围很多人都生了,自己家条件也不算差,索性就也要一个。但是如果这世上的事都能像人保证和希望的那样顺利进行下去,又怎么会有意外这个词呢。
很不幸,孩子出生后三个月,婆婆检查出得了绝症,之前的育儿计划自然是搁置了。现在是公公24小时照顾婆婆,其他什么也顾不上,老公处于创业阶段,经常加班也是家常便饭,照顾两个孩子的担子,落在她一个人肩膀上,这还不算,公婆把之前答应全部留给她老公的财产,现在也做了更改,老公和小姑子一人一半。带孩子的辛苦加上利益上受损,把她逼成了怨妇,她觉得自己的生活之所以从天堂坠入了地狱,都是因为婆婆逼她生二胎,现在又不能帮她带,甚至觉得公婆也不应该生第二个孩子,不然就不会有人来和老公分财产,因为大多是发的语音,听她口气情绪比较激动,我安慰了几句,便转移了话题。 毕竟只是同学关系而且关乎别人的家事,不便多说什么。之后我问她有什么打算,她长叹一口气说能有什么打算?反正指望别人都是靠不住的,就这么凑合过呗。
是啊,各种情况似乎说的都没什么毛病,只是都是正确的废话。
像这样的故事,在生活中非常多见。天有不测风云,当生活发生巨变的时候,每一个人面对的态度以及处理方式的差异和他(她)自己认为事情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有极大关系。这些不同的想法,直接导致了之后的行为,而这些行为会对你的人生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归因,是由奥地利社会学家海德在1958年出版的《人际关系学》中首先提出来的。
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行为原因的推论过程。具体的说,就是观察者对他人的行为过程或自己的行为过程所进行的因果解释和推论。指人们如何解释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原因, 是人对影响或解释其行为的因素做出结论的一种认知过程。
回到我同学的例子中来看,她把生活的变化,个人利益的受损全部归因到他人身上,殊不知很多都是自己的问题。一个成年人不能为自己所做的决定承担后果本身就是不成熟的表现,婆婆逼你生二胎?你自己不想要,谁逼你有用吗?公婆把财产平分其实合情合法,可按她的理由,习俗上财产都归儿子所有,但是按习俗也不是公公照顾婆婆,而是媳妇。她自己按习俗做了嘛?这也未免太双标了吧!说白了就是自私。另外埋怨公婆不该生小姑子导致有人和她老公平分财产,让我说点儿什么好呢?自私也就算了,但是别忘了你自己现在也有两个孩子,请问你未来打算如何分配财产?居然连这点同理心也没有。
我想如果她能向内归因,那么至少不会除了埋怨就是焦虑,这样于事无补不说,还累及自己和家人身心健康。
既然归因这么重要,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做到正确归因呢?
其实很简单,只要你把原因归结为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因素——努力程度上,那么无论是什么情况,你成功的机率都会增加或者事情不会变得太坏;如果你总是将原因归结为能力、工作难度或者是运气,他人原因,那么往往不是自暴自弃、消极怠工,就是好逸恶劳、坐等天上掉馅饼,久而久之,看轻了自己,也迷失了自己。
看上去,我们的命运是被出身,地域、行业、专业、导师、方法所改变,实际上,在一开始,我们对这些因素进行归因的时候,命运就已经开始改变了。
归因是一种重要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