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好第五讲》
在共读的过程中,我们认识了隐蔽的暴力,念头层面的暴力对关系的伤害,同时了解了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以及非暴力沟通在各个领域的运用。如果说非暴力沟通是一束光,我们很希望借住它来照亮我们的生活。
我们今天继续来读第2章。
马歇尔博士说某些语言和表达方式,虽然致力于某种愿望,却倾向于忽视人的感受和需要,以致彼此的疏远和伤害,书中把这些沟通方式称为异化的沟通方式,之所以没有称为暴力的沟通方式,我猜想,可能是因为马歇尔博士觉得暴力沟通也是一种评判吗?
带着这种好奇的心,真的好想跟米歇尔博士对话。
首先我们来看道德评判,道德评判是用道德标准来评判人,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那他就被看作是不道德或是邪恶的。在我们的生活里,道德的词语有:高尚,伟大,自私,贪婪,善良,无私等等。我们会在各种情形里运用这些词语。比如孩子想要买一些玩具,如果此刻我们不想买,那孩子就太不懂事了,而如果孩子想要买的是学习类的东西,那孩子就太上进了。如果女朋友想要多一些体贴,那她就太黏人了,可是如果是我们想要多一些体贴,那她就太冷漠太麻木了。如果同事很关心细节,那他就是有强迫症,而如果是我们在于细节,那对方就是粗心大意。
在这其中有几个重要的区分点,一个是价值判断和道德判断。价值判断反映了我们的内心和渴望,我们在意什么?渴望什么?在刚才的案例里,孩子提出买玩具,我们不想买,我们的渴望是理解支持以及合作。我们的价值观是懂事和理解他人很重要,这是我们的价值观。而孩子的价值观可能是喜欢的东西要买下来。对待工作,同事关心细节,他的价值观可能是尽可能把事情做到尽善尽美,对待工作要认真。而我们认为他有强迫症,可能是我们的价值观是轻松一些的生活更快乐。什么是珍贵的品质,什么是重要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有些人看重轻松、自由、空间,有些人看重意义、成长、价值,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私人价值观,我们也叫做私人逻辑。这个私人逻辑的形成是由于小时候的经历,父母的价值观,周边环境的影响,时代的集体意识等等,形成的独有的部分。价值观反映的是我们内心的渴望,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逻辑。
而在非暴力沟通里我们提倡不要将价值判断和道德判断混为一谈。当我们因为彼此看重的不同,上升到道德层面去批判他人,很有可能招来对方的敌意,使我们的愿望更难得到满足,同时彼此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当我们彼此价值判断不同的时候,我们可以尝试去了解彼此的感受和需要,去倾听自己和他人,寻找共同满足需要的方式。
举一个特别好玩的例子,前几天我们几个讲师聚餐。大家在前一天提议去必胜客,我当时也没觉得什么,可是在第2天的下午我提议改成火锅,因为我超级爱吃火锅,加上可能快要生理期,特别想吃重口味的。这时候大家意见就不一致了,有个讲师因为刚刚染了头发,觉得火锅的味道大,她这几天又不能洗头,担心吃火锅让头发有味道,上课的时候对学生会有影响。还有一个讲师觉得吃火锅,大家光顾着涮,不能安心聊天。而我觉得火锅又好吃又热闹。其他的几位伙伴则保持观望的态度。这个时候我们大家就形成了不同的意见,代表了我们内心不同的需要。我不知道这样的情形,如果发生在你们的生活中,你们会怎么处理呢?而我们后来采取了什么方式呢?我们进行了头脑风暴,大家列出来可以吃饭的地方,看看哪些能满足我们共同的需要。最后我们依然把地点定在了必胜客。但是,我点了两份小龙虾,这样就妥善的解决了我们大家所有的需要。
人和人之间的很多冲突是因为我们在不经意间,把价值判断的不同上升到道德判断,忽视彼此的感受和需要,而把责任归咎在对方。如果我们可以倾听自己和他人,去寻找满足彼此需要的办法,那么关系就会轻松很多。最后用诗人鲁米的话,来结束这一小节的分享“在道德与不道德的区分之外,有片田野我将在那里见你。”好了,亲爱的伙伴们,今天的语音分享就到这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