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11:11,吉利的数字,好像在提醒我什么。今天自习有点晚,半路上小黄车骑着骑着还掉链子了,回来得的更晚了。10点以后的地铁还是很拥挤,感觉能把晚饭挤出来。像往常一样,我耳朵里插着耳机,在地铁上看书。
这段时间在地铁上都看了不少书了吧,好几本了,但是却发现,读完了这些书,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啥玩意都没在肚子里留下。我甚至想不起来上周刚看完的一本书的名字叫什么。
有段时间读书都是那种专业性比较强的,但是发现在地铁上不适合都读这种书,因为环境比较嘈杂,没办法特别集中精力。所以要读一些不怎么费脑子的书。比如小说、心理学、或者是一些其他杂类的书,这大概是最近读书速度快的原因之一:读的书都不用花费太多脑力。
有两本书看到后面觉得完全说的是废话,太罗嗦了,没有什么新鲜的东西,直接跳过不读了,中间几个章节大致浏览了下,三天就在地铁上读完了两本书,书名就不说了。
我向来读书慢,强迫症总是在作祟的我,看书总要一字一句的看。每次拿到一本书,连封面都得好好看一两分钟,看看封面的有趣的图,看看出版社,作者的名字有没有叫“果立成”一类的让我开心一下。所以,我读一本书是比较慢的。
每次读书都要读刚开始的序,还有目录,总之,就是想真正“从头到尾”看完这本书。虽然之前接触过速读,但感觉一直没有践行。读的太快,感觉自己像是坐过山车一样。但是,最近我不知不觉的开始速读了。我的读书速度比之前快了不少。
我突然想到:那些一天读一两本书人,十有八九也是跳读,否则还真能一目十行了。读的应该也不是专业性强的书。要不然,实在很难想象,他为什么会读那么快呢?不科学啊。
看看还有两站,我合上kindle,用这几分钟思考下:速读这件事。
这两年在简书,很多人放肆的宣扬所谓快速阅读的好处,你看那一篇篇讲快速阅读的文章下面,有多少膜拜的小眼神在放着光啊:好厉害啊,你太牛逼了,你太不可思议了……
有多少人当即直呼自己看书太慢,有多少人惊讶怎么会有人一天读一本书。更有甚者,一个小时、半小时都一本书,这种阅读速度,简直惊为天人。
曾经的我每次在简书看到这种讲述“速读之法”的“鸡汤文”,都会心潮澎湃,像是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仔细的阅读文章的每一句话,希望寻找到阅读的真谛。然而每次都发现也没什么新奇的读书之法,说来说去也就那点东西。看梗概,做提要,只看重点,只看自己想读的……反正看多了觉得,那种被神话了得速读之法,其实也就那么回事。
其实我觉得速读就是多读,读的多了,速度自然就会变快了。这里速度为什么会变快,我觉得有两方面原因:
其一,熟能生巧。很明显的例子就是对比平时不读书和总读书的人。他们阅读同一篇小说,速度是不同的。了解小说内容不用考验太多的理解力,一般智力正常、识字的人都能做到吧。经常读书的人,看东西一定会比不怎么读书的人快。这一点我自己就有很多体会。你们注意观察,也会发现这两种人的阅读速度是有差别的。
其二,理解力。读书快,不光是因为熟能生巧,还因为这个人的理解能力强。举个例子,专家读专著肯定比普通人读专著快。因为,专家在某一领域已经研究了很多的东西了,他对这个领域很熟悉,对这个领域的很多概念都很熟悉,读到那个专用名词,直接就过去了,普通人却不理解,要思考一下。比如我曾经读《国富论》,很难懂,读的特别慢。书里的一些句子,我不懂,问一些学经济、金融的朋友,他们马上就能给我解释。所以,他们读《国富论》会比我快很多。
理解力这个东西,我觉得就是理解一些概念、定义、某些较难理解语句意思的能力吧。知识渊博的人,理解力肯定很强。知识渊博并不是说知道很多新闻,知道很多故事,而是对很多故事、新闻有重新解读的能力。理解力强的人,对同一件事思考的更加深入,而不单单是知道事件本身。
我觉得有很多速读的读者,搞不好进入一个误区了:把书当报纸、杂志看了。他们把书的内容层层分割,只看作者提出的某个观点,某个结论,并做好笔记、记住这个结论。跟人聊天的时候,可以引经据典,让人觉得学识渊博。我觉得速读对提高理解力并没有太大的帮助。其实,仔细读读,作者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观点不是更好嘛?了解下作者是怎么在经过一通曲折后最后得到正确结论不是对理解、记忆结论更有帮助吗?
速读的人可以把一本书读的很薄,希望能再回来把书读厚,不然真是走马观花了,只是记住一些观点、结论,长期阅读下去,很难有理解力的进步啊。
读畅销书当然都很快,那些畅销书我一天能读两本,读完觉得心里空落落的,感觉像没读一样啊。所以,我早就不读畅销书了,偶尔翻来消遣可以,可千万别指望能给你带来什么深度的思考。
读小说可以快,可以慢。快了,是只关心故事情节发展;读得慢的,也许在联想现实。当然,小说里又有适合速读只了解情节的,更有适合慢读和回炉再读的精品。得学会甄别什么书不能快读,什么书必须快读,甚至跳读、不读。
妈呀,写太长了,再开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