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应该有过这样的时刻:在面对生活中的一些选择时,常常六神无主,不知如何抉择。大到学校、工作、伴侣的选择,小到吃什么、买什么、干什么的选择,而且这些选择常常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的,比如读书和工作,是选择继续深造,还是马上工作等。
我们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选择困惑,是因为生命只有一次的常识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隐蔽的影响着我们。不能重来的生命,让我们无法像改正一个错误一样去修正我们的选择,所以面对影响未来人生的抉择,我们充满了犹豫,害怕行差踏错而让自己的人生走向失败。
虽说没有失败的人生,每种人生都是值得过的人生,因为不存在两种相同的人生,所以也不存在比较,每种人生都是独特的、唯一的。但趋利避害的生存本能让我们在评估事物时,依然会先入为主的判断它是好,还是坏。所以,面对没有好与不好的人生结果,我们仍会进行比较,而贫富、健康、满足、快乐等等都是我们考量的因素。我们会担心不如别人,不如别人富裕,不如别人健康,不如别人幸福等,也会担心那些想要实现的愿望最后都落满尘埃,当我们顾虑这些时,选择就会成为一件非常苦恼的事,因为你要的是完美的人生,而选择必然包含了错失。
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充满着各种可能性。我们有太多的愿望想要实现,但每天二十四小时是固定的,我们的经历也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我们无法去一一实现自己的愿望,而只能择其一二去实现。那些我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实现的,也就成为我们生命里要错失的。比如我既想成为一名画家,又想成为一名作家,还想成为一名运动家,但我只能选择其中的一种成为自己一生的追求,而必须放弃另外两种,以成就自己的选择。既然我们已经知道生命必然伴随着错失,那么我们就应该接受并拥抱错失,它恰恰表示着我们的生命正在向着自己希望的方向前进。
此时又会出现一个新的问题,或许这个问题不被大多数人所在意,但它必然存在一部分人之中。其实我们人生中的许多问题都没有相似之处,每个人的生存环境、生存能力都决定了每个人面对着不同的困境,就像现在我写的这篇文章,可能有很多人就不会感觉自己的生命中存在着错失,当然我也期望人们没有太多人生苦恼,知足而常乐,能够难得糊涂而快乐。啰里啰嗦说这么多,只是想表达一个想法:希望写下的文字,传达的思想对存在这个问题的人有用,对没有这个问题却又花费时间来看这篇文章的人获取他们的宽容。言归正传,这个新的问题即是,既然选择代表这错失,那么我不选择可不可以,我不选择,那么我就不存在失去。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继续回到之前所举的例子之中,“画家、作家、运动家”,我不选择成为它们其中一个,那么我便始终拥有成为它们三个之中任何一个的可能性,看起来选择权的价值要高于具体的选择。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感觉,只因我们忽略了那些固有的条件,比如在你18岁时遇到这个选择,和你30岁时遇到,看似相同的选择题,但实质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因为时间这一始终存在却又难以感触的条件让这一选择变得不可同日而语。18岁的你没有做出的选择,到30岁时选项的价值已经在时间的流逝下发生了巨大衰减,18岁时选择所能达到的高度以及达到后随之而来的其他变化是30岁时的你所无法达到的。所以在滚滚向前的时光面前,你必须做出自己的选择。
从《存在主义浅谈》中,我们找到了一条实现生命意义之路,并坚定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的堂吉诃德式的英雄主义。到《无处不在的错失》中,我们明白并接受我们生命中的错失,在面对人生中的选择时,主动进攻。接下来,我们或许就应该谈到如何选择的问题了,希望我能回答这个问题,且不会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笼统的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