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无处不在的征途✔

《高效演讲》是一本演讲类的工具书:弄清楚完成一场高效演讲所需要的心态和技法。

本书的作者叫彼得·迈尔斯,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位教授,这个人号称是沟通专家,他在斯坦福大学开了这么一门课,专门教别人怎么提高沟通能力。因为他讲得好,内容也好,这门课一不小心成为这个学校报名人数最多的。他还有一个职业就是沟通顾问,专门给一些政治家、企业高管做一对一的演讲培训,可以说是这个领域顶级的专家。

我们都知道沟通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没有任何目的性的闲聊,比如你和你的对象谈情说爱,比如你和朋友在饭桌上胡吹乱侃,都是没有任何目的性,就是为了消磨时间寻开心。另外一种是带有目的性的说服,比如当众演讲、谈判,都属于这一类,就是你想要给你的讲话对象施加某种影响,让他们听完你的话之后思想能有所改变。这本书就是要教我们后面这一种沟通方法,怎么说服别人,发起一场有效沟通。

那为啥要从演讲说起呢?因为演讲是有目的的沟通中难度最大的,没有之一。有人做过这么一份调查,来研究人们平时当众最害怕做的十件事,结果排第一的是当众演讲。那为啥我们每个人都特别害怕当众讲话呢?因为这种恐惧其实就是写在基因里面的。

你可以想象一下在远古时代,一个人在森林里面,突然周围出现几百只发光的眼睛盯着你,你是啥感觉?你第一反应肯定就是你如果再不跑,就立马会变成其他动物的一顿美餐。更恐怖的是这些眼睛还一直跟着你,它不给你来个痛快的,而是一直处在让你被注视的状态,这个时候你不怕那才叫奇怪。演讲也是一样,台下几百几千只眼睛一直盯着你看,你知道自己只要一出丑,马上就会变成别人茶余饭后的笑料谈资,跟那个森林里面被一群动物围着的感觉是一样的。所以害怕演讲太正常了,谁都一样。那些上过几百次讲台的演讲专家,他们在每次上讲台之前也会紧张,只不过是紧张的程度不一样罢了,能完全放松下来的人,根据作者这几十年的研究经验,可以肯定地说几乎没有。

既然当众演讲这么难,只要咱们能啃下这块硬骨头,像其他什么一对一的聊天说服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拿下了,因为它们的套路都是一样的。说到套路,那演讲有套路吗?当然有了,不然那些演讲大师,你以为他们每一次都是靠运气吗?其实演讲和拍电影是一样的,看似眼花缭乱的故事情节背后,其实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这就是格式化的方法。格式化听起来有点死板,其实它和创意并不排斥,最厉害的格式化是把一件事情的结构和元素抽象到极点之后出现的一种格式化。演讲也是一样,想要说服别人接受你的观点,你说的话一定要有一个框架结构,有了这个结构,不管你遇到什么情况,只要变换里面的内容就可以了,整体的说服效果就有了一个基本保证。

想要完成一次高效演讲,作者给我们总结出了三部分的元素,分别是演讲的内容、风格和状态。这三部分是递进的关系,掌握好第一点,你的演讲水平就已经有60分了,别人不会觉得你是一个不会说话的菜鸟;掌握了第二点你就成为专家了,你的话就开始能感染别人,能让别人做出某种动作了;如果掌握第三点,你就已经是演讲达人了。下面我们分别来看这三部分具体是什么意思。

第一部分

先看第一部分,内容,这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先不管其他的任何细节,只要你说出的话足够颠覆,是足够扩展人们知识边界的好内容,不管你有啥缺陷,别人都能忍受。比如说霍金,你看他没有任何的肢体动作,还是用机器人的声音来帮他发声,别人还是一样会竖着耳朵认真听。当然这个要求太高了,我们普通人不可能有这么高的内容质量,那我们就必须要设计自己的内容。

一段具有说服力的好内容,由四个部分组成:首先是明确的目的,我们既然要对别人施加某种影响,当然就得带着目的说话了。很多人在台上说完一大段话之后,听众完全不知道你要干吗,这是很要命的。既然是目的,就一定是简单清晰,用一句话就能说清,别人听完你的讲话之后能朝这个方向去转变,要么获得某种启发,要么可以做出某个决定,要么就直接采取某种行动。总之就是清晰地告诉观众你要他干什么,他干不干是他的事,你说不说就是你的事了,这是很多人容易忽略的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先把你自己想要达成的结果想清楚,然后再开始沟通。找到你的目的之后呢,你需要做的下一件事情就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对方需要知道哪三件事,这个是你说话的主体部分,也是你论证和表述的过程。

这里要强调的一个细节就是,是三件事,不是四件事,不是八件事,就是三件事。如果你觉得自己有20个道理想对你的听众说,那么是你自己没有想清楚,你需要回家把它浓缩成三件事再来说。说三件事是最容易让听众接受的,也是对你听众的一种尊重,证明你仔细准备过了,你没啰里吧嗦地浪费听众的时间。实际上你说的超过三件事别人也根本记不住。

好,你要说的事,一二三已经列出来了,接下来你要想明白一个问题,就是你说完这段话之后听众会感受到什么,实际上不管你说啥,听众回家睡一觉之后基本上都会忘光,但是你传达出去的感受、情绪却是可以一直给他留下印象的。你看乔布斯,他在临死前就说过这么一段话,他躺在病床上的时候,他说他生命中的大多数事情都已经忘了,而在他奄奄一息的时候能回忆起来的,就是他以前生命中留给他的感动,可能它就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这件小事就是能让人记住一辈子。实际上情绪的一大作用就是加深人们的记忆。所以我们在对话前就要想清楚,听众在听你说完这段话之后有啥感觉,是感觉到危机了,是高兴了,还是受到了鼓舞,还是被戳中了心里面最柔软的部分,产生了感动还有共鸣,这是你提前要想清楚的。

把上面的步骤想清楚了之后,我们还要仔细考虑一个问题,就是为啥你的听众要听你讲话呢?你讲的话和听众有啥关系?你得给你的听众一个理由呀,不然人家为啥不回家睡觉,大老远地跑来,还要坐在这个难受的凳子上听你长篇大论?你需要给你的讲话一个重要性,让别人知道这个讲话会给他带来啥,如果不听那会有什么后果,也就是找出你和听众之间的关联性。因为没有人愿意听和自己没有任何关系的事情,有人要用40分钟给你讲一下非洲南部小村庄一家人怎么生活,你愿意听吗?所以找到关联性这个工作是你来做,而不是要你的听众去做。

把上面的问题都想清楚之后,你的准备工作就算完成了。这个方法其实不只限于演讲,你平时沟通的时候也可以用这个方法来列大纲、理思路。列好大纲之后我们就开始组织语言了,一段讲话其实就是由三个部分构成,我们小学就学过了,开头、中间、结尾。不过,作者用了另外三个词,叫坡道、发现要点,还有甜点,其实用这三个词还真的就更准确一些。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设立坡道,也叫做低开高走,意思就是说你开头不要起得太高,要从身边的小事说起,找一个细节作为切入点,后面在总结的时候你才有了升华,这样的整体感觉才是最好的,不然很可能你开头气势太大,到后面没气了。你看奥巴马演讲,一开始他都是说说他的女儿呀,或者是讲一讲他刚才看到、观察到的事情,让人一听就很有亲切感,到最后他才会升华到国家和民族层面。

还有一点就是开头的几句最好就是直接开始,也叫做“七秒原则”,意思就是如果在七秒钟之内你还在说废话,还没有开始说你的内容,大伙就会立马转移注意力。所以上台之后停顿几秒钟就立刻开始讲,不管你讲故事也好,说感受也罢,立刻开始,千万不要浪费时间说什么套话。你以为你说的这些套话是在尊重听众,其实是最大的不尊重。你开始就要把全篇演讲的精华部分呈现出来,把观众抓住,吸引注意力,千万不要藏着掖着,观众可是迫不及待地想离开这个鬼地方回家陪老婆去呢。秘诀就是千万别说“我”字,观众其实根本就不关心你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他们都是只关心自己,所以要用你或你们开头。原则上就是,用一个“我”字就要用十个“你”字,这是让观众感受到被重视的一个小技巧。

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在开头的时候你一定要说清你的演讲的重要性,就是我们前面说的关联性。观众为什么要听你说呢?你得给大伙一个理由,这个在开始的时候就要呈现出来,前面你在列大纲的时候就把这关联性已经想清楚了,现在拿过来用就可以了。所以第一段的要点就是抓住听众,吸引注意力,把大伙的关注焦点聚集在你身上,坡道就算建立完成了。

第二段中间部分,也叫做发现要点,其实就是你大纲中列的一二三条,把它们清晰地表述出来。为啥要叫发现要点呢?因为你要记住,你并不是要给观众讲道理,你不能要求观众认同你的观点呀。你只能陈述自己的观点,你说出去的话就跟泼出去的水是一样的,流到哪儿你根本就不知道,也控制不了。你陈述观点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给别人启发,这是别人的事情,很有可能就是你在说这件事,听众听到你的这个观点之后联想到他自己的一件事情了,结果得到了某种启发,这其实就是演讲的魅力所在,让别人自己去发现要点。当然了,前提是你得把自己的观点一二三清楚地列出来,最好就是在每一个点之间加点小幽默,那样效果会更好,能给观众一个缓解和思考的空间,还能暖场,不至于太严肃。所以好好设计你的要点,这一点下多少功夫都不为过,因为它们就是你说话的主体,你说的话是真理还是胡扯,就要靠这段来证明。

第三点叫做甜点。就像你在家里招待客人,吃饭前上一盘水果,吃饭的时候来一顿烤肉,你不可能吃完烤肉直接把人家撵走吧,还要来点小甜点,聊上一会儿,才能算是一个完美的请客,所以最后一段你需要拍一拍听众的马屁,说一点好听的话,让他们感受到你了解他们,你和他们是一伙的,你和他们始终在一块,这样可以引发共鸣。当然最后你也别忘了把你的话题整个总结一遍,把要点再重复地给大伙说一遍,帮助听众梳理你要讲的内容,这也起到了一个重复强调的作用,帮助他们记住你的观点。

最后还有一点就是,把你的讲话升华一下,爬升到一个更高的高度。比如说你在讲食品安全问题,到最后你就可以上升到国家安全层面;比如说你在讲教育问题,到最后你就可以上升到民族的未来。总之就是这么一个升华,不要多,一句就好,画龙点睛,给你的演讲一个完美的收场。

第二部分

如果能做到上面这三部分,一个完整的内容架构就已经完成了,不管遇到什么事,就按照这个框架来准不会错,而且会相当具有说服力。你这个时候就已经脱离菜鸟,脱离那种语无伦次的水平了,你的演讲就处在一个及格线的水平,应付一般的公司演讲、一对一的说服沟通应该是足够了。但是如果你想要获得更好的效果,你就需要钻研更多的细节,这个就是你演讲的风格。演讲风格大致可以分为声音、姿势和表情。

我们来先看声音。很多人不喜欢自己的声音,因声音不好听或自己的普通话不标准而自卑,其实大可不必,互联网时代能找到自己的独特之处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呀,只要你口齿清晰,别人能听得懂,你就大胆地讲就好了。哪怕你口齿不清晰,有口吃也没有关系,我只能告诉你,祝贺你,因为你有成为超级演讲家的潜力。你还真别不信邪呀,历史上最牛的演讲家以前很多都是有口吃的,像什么林肯、富兰克林、胡佛、杰克·韦尔奇全都是有口吃,后来就自己改好了呀,他们说话非常具有感染力。其中的道理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因为先天条件不好,所以更努力、更关注,长时间的积累之后最后练成一副好口才。所以口才其实就是练出来的,没有其他的捷径。

如果非要说技巧呢,这里强调一点,就是用自己的腹部呼吸,也叫做腹式呼吸,就是我们吸气的时候肚子是鼓起来的,而不是胸腔在一呼一鼓。会唱歌的人都是用这种方法在呼吸,说话也是一样,这样气息会更足,说话会更具有穿透力,因为这种呼吸方法吸入的氧气更充足。如果我们平时用这种呼吸方法,对我们的健康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其实我们可以把自己的声音想象成一个音乐播放器,你看你手机上的音乐播放器都有几个按钮,有调节大小,有调节高低,有调节快慢,其实说话也是一样,这三个按钮你只要控制好了,声音就富于变化了,不会让人听起来干瘪、平淡,这个时候感情和感染力自然就出来了,观众才能被持续地吸引。其实就像开车一样,如果你想让坐在旁边的朋友一直保持注意力,不玩手机,你要怎么做?你最好就是一会开得快,一会开得慢,然后突然来个急转弯,偶尔再来个急刹车。你放心,你的朋友一定是绑好安全带,死死地抓住旁边的门把手,他比你还要紧张,你信不信?

开始练的时候,你可以去找一些特别会说话的人来跟着他们说,看他们平时是怎么演讲的,注意他们的语音、语调,一次只练一项,慢慢地就会全部掌握。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在恰当的时候要使用沉默,不说话,这个沉默的力量用作者的话说,就跟原子弹的威力是一样大的。因为说到关键时刻,你一沉默,听众立马就会意识到,现在重点来了,他们脑海里面立马就会出现万千思绪,等着你去说,这个是很高的一种演讲技巧。总之,我们一定要全面接受自己的声音,因为这就是老天给我们独一无二的礼物,保护好自己的特色,千万不要随便乱模仿别人的声音,记住一点,就是你的声音一定远比你想象的要好听得多。

下面我们看一下姿势和表情。姿势就是你的肢体动作,因为在台上聚光灯一打,会放大你的每一个小动作,你平时紧张的时候,不自觉地摸鼻子、挠头、抖腿,这些小动作都会被台下观众看在眼里。所以平时你要多对着镜子练,把多余的动作全都去掉。

实际上你看,不管在哪一个领域,越是高手多余的动作就越少,比如说电子竞技,专业的选手每分钟点击鼠标几百下,而业余选手是啥样子?他们每分钟点击鼠标多达几千下,他们点得越多,玩得越烂,因为大多数的动作都是多余的。玩得最烂的新手是啥样子?他们不仅手控制不住要乱点鼠标,全身都在动,扭来扭去的,恨不得从凳子上跳起来。如果这个时候你用设备去扫描他们的大脑,你会发现高手其实只有很少的区域会亮,而业余选手的全脑都在亮。演讲其实也是一样,当手势成为习惯之后,演讲者只需要关注演讲的内容就好了,所以他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当然就会讲得更好。

表情是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我们每个人脸上都有43块肌肉,平时最多就用了3块。如果你平时就是一张扑克脸,演讲的时候你最好就是让它动起来,眉毛要尽量上扬,要发自内心地笑一会儿,上台之后观众才会感受到你是一个积极乐观的人,没有观众会希望听一个自己就过得半死不活的人出来给人家分享什么经验和道理吧?你的目光一定要看向观众,一次只盯着一个区域的一个观众。讲完一段话,跳到另外一个区域,再找一个观众盯着对他讲,那个区域的所有的观众都会觉得你在看着他们,这样你的观众全都能被照顾到。千万不要眼睛来回扫,找一个你的目光点,就像对老朋友说话那样自然,效果就非常好。

怎么做才能做到这些呢?没有别的办法,回家对着镜子练吧,练得越多,你放在动作和表情上的注意力就会越少,关注在内容上的注意力就会越多,你就越不会忘词、打嗑。当你完全意识不到自己的动作和表情的时候,你就已经成大神了。

第三部分

最后我们来看一看演讲的状态。状态是一种最难,也是最容易被演讲者忽视的一个因素。它对应的其实就是我们大纲里面说的情绪,简单说你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你有什么样的情绪,观众就能感受到什么,这是一个镜像反应,观众会从你的身上投射出自己的情绪。从某个角度讲,它是比语音的内容还要重要的一部分。你看专业的表演者都知道怎么立刻进入状态,演员可以随意切换自己的情绪,他们总不能等到自己有状态了才开始演戏吧,难道所有的人都要等他有状态吗?那导演不把他给拍死。演员还要真的进入情绪,不能装呀,你装出来的情绪观众是可以看到的,那怎么样立马进入好的状态呢?我们就向演员学习。

状态由三个元素构成,一个是身体,一个是视角,还有一个是信念,听起来这都是比较虚的概念,我们一个一个来解释。

普通人其实都是情绪在控制身体,比如说今天不高兴,我不去上班了;今天心情不好,我就不去锻炼身体了,而演员是啥样子?他们都是在用身体来控制情绪。比如说他们本来心情不好,特别不高兴,但是这边马上要开机了呀,那怎么办?还要必须发自内心地让自己高兴起来,他们要做的一个动作就是模仿高兴时候的样子,把背挺直,把双手举高,做出一副胜利者的样子,然后使劲地笑,让旁边人看起来挺傻的吧,但是笑一会儿就真的会高兴起来。如果要进入一个悲伤的状态怎么办?他们会把腰猫起来,肩膀缩起来,头也耷拉下来,顺便想一点悲惨的事情,这样的姿势如果保持上几分钟,悲伤的情绪就真的来了,这就是用身体控制大脑的方法。

演讲也是一样,你想在上台前达到一个最好的状态,那你就需要跑一跑、跳一跳,运动一下,让自己的脸部、身体的肌肉动起来,让大脑分泌足够多的血清素,让自己处在一个兴奋的状态,观众是可以感受到你的能量的。

第二个是视角。其实我们每个人天生就爱关注消极的东西,即使最乐观的人也是大部分时间在关注消极的事情,你信不信?为啥?你想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草丛中,他是更关注那些花花草草呢,还是更关注那个草丛里有没有蛇,周围有没有老虎?肯定是后者呀,那些只会欣赏风景的人早就已经死光了。我们其实都是悲观主义者的后裔,而演讲恰恰要求我们去注意积极的事情,去寻找自己身上的优点。如果你办不到,脑袋里面越是装满了悲观的东西,你的表现就会越差,如果你一直想着自己不行,那你就真的不行,非常的灵验。

第三个就是信念,最虚的东西,也是最实用的东西。一个演讲者要有的信念就是,要从内心相信你的讲话是有价值的,你是在给观众带去礼物,每一个人都是诚心诚意地来听你讲话的。其实信念就像一个板凳的三条腿,比如说你小时候被狗咬过一次,这就组成了这个板凳的第一条腿;这个时候如果你看到你的小伙伴也被狗咬过,这就是另外一条腿;如果你经常看到这条狗在狂叫,好,三条腿凑齐,你这一辈子都会认为狗就是凶恶的。旁边的人给你讲这个小金毛非常可爱,绝对不会咬人,你都不相信,因为狗是凶恶的,是你亲眼见到的,某种程度上它就是事实,很难改变。

如果你从小就不爱说话,小学的时候在一次当众讲话中也出过丑,高中的时候对女孩儿表白又因为说错话被拒绝,三条腿凑齐,你就会真的相信自己就是一个天生不会说话的人,身边的人再怎么鼓励你也没有用。即使你勉强地上台,勉强地说完一段话,你的那种不自信观众也是可以感觉到的。你想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说的话,那谁还信你?所以持有正确的信念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这直接关系到观众到底是信你还是不信你。

转变信念很难,但是绝对是可以转变的,方法是什么呢?就是一次一次的正反馈,先从最容易的方面入手,从完成一次简单的谈话做起。比如说你可以说服一个你最熟悉的人,多试几次,成功的次数多了,信念自然就会转变了,慢慢的,你就会发自内心地相信,你是一个可以当众讲话的人了。信念就是一种选择,你选择信啥你就是啥。演讲者一定要树立起来的一个信念就是,你说的话是在给别人送礼物,每个人都喜欢礼物,即使你说的话有一点小瑕疵,即使你偶尔忘词,没关系,因为你是在给别人送礼物呀,观众还是会感激你的。总不会有人给你送个礼物,你因为包装难看了一点就把它甩回去吧,谁都不会这样做。

实际上最精明的演讲者,都是要故意在演讲中的时候出点小差错,留点小遗憾,观众才会印象更深刻,这给观众的一个印象就是,你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有人格魅力的,偶尔也会犯错,你还是在一边思考一边说话,而不是在一直背稿子。其实那种一场下来一句不错的人,反而是不会给观众留下什么深刻印象的,观众就是喜欢在台下看你思考的样子,他喜欢看你脑袋断片的样子,因为这本身就挺有意思的。这里面当然有一个度的把握,想要怎么把握这个度呢?没有别的办法,多练多说。

总结

我们来总结一下,要完成一次好的演讲,你需要做下面这些事:首先需要提前准备,想好你的目的,想好你的论点,想好观众在听完你这段话之后有什么样的感受,想好你讲的话和观众之间有啥关联性。我们在组织语言的时候,开头要直接,要把你的观点和最精彩的地方先亮出来,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论证的时候要条理清晰,别超过三条。最后记得总结一下,给观众加深印象,还要给观众留下一个小甜点,顺便用一句话来升华一下。演讲的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动作、语言节奏,还有表情状态,把自己的状态调到最佳再上台。说话的时候,一定要充满自信,用你的情绪去感染听众,自始至终你都要抱着一种送礼物的心态去讲话,一场有效的沟通才算是完美地完成。

按照哲学家的分类,我们面对世界有三种立场:物理立场、设计立场和意向立场。

新的认知 = 新的物种

在我们的认知行为中,存在着一种类似于“进化论”的机制:大自然最重要的算法就是基因突变加自然选择,任何一个物种刚出现的时候,都具有相当程度“一厢情愿”的成分,或者说,有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物种——它们都是创新,但这种最基础的创新是需要接受检验的,这个检验的过程就是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是大自然的一种特殊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环境是一个考官,有它自己的答案,不符合这个答案的物种都被消灭了。“一将功成万骨枯”,一个现有的物种背后,那些许许多多大同小异和大异小同的个体都已经看不到了。

但我们的认知跟自然界和商业领域不太一样,不是每个人都能在认知领域建立一种自然选择的机制。

具有认知优势的人,自身就建立了一种能够持续产生作用的自然选择和自然淘汰机制,把大量芜杂的、肤浅的、似是而非的认知一次又一次过滤掉,而那些剩下来的,经过过滤、拷问的认知之间又建立了各种各样的连接,就像商业和技术领域出现的借用、套用和挪用其它行业、学科,形成了新物种一样——一个新的认知本质上就是一个新的物种。

淘汰机制到底是怎么建立的呢?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来自于外界的拷问。

你既有的认知在遭遇新情况和一些谬误时,可能第一时间就消失了;还有一些认知在新的拷问下不得不应对,这个应对的过程就会产生新的认知。

第二类:选择和淘汰机制是人自己设立的反省和淘汰体系。

我们都在讲来自外界的拷问。这节课我们要讲的是:如何建立一种反省机制。当然,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只能涉及到其中的一个方面。

面对世界的三种立场

按照哲学家的分类,我们面对世界有三种立场:

1.物理立场:一是一,二是二。

比如小孩手里拿着一块石头,一松手它就会掉下去——这是孩子长大后会明白的物理学道理;火、装着开水的壶不能用手去摸,小孩不会因为壶不能摸而哭——我们最初的认知里是包含物理立场的。

物理立场往往包含着你不能控制和抗拒的,这种立场下,你会对你接触的事物抱有一种理所当然的、不去控制、没法改变的态度。

2.设计立场:问题的根源在我,不在你。

比如一个钟表匠做了一个钟,我们就觉得它必须是准的,如果走走停停,就是有问题的,但问题不在于表,而在于设计者。所以在这种挫败感之下,我会想办法来修好它,或者重新改变我的设计。

因为是你想让它怎么样,你有一个既定的意图,如果不这样,你就会觉得有问题,就有想办法去改变它的欲望和冲动。

3.意向立场:问题的根源是你,不是我。

这种立场是设计立场派生出来的。意向立场和设计立场不太一样,比如孩子对父母,或者父母对孩子,都会有一个意向立场——你该怎么样,如果你不怎么样,我会把问题的根源归结于你,而不是我。

孩子放学回来,张嘴就是“饭做好没有”,父母就会不高兴,因为父母设定的是,他应该进门就叫爸爸或者叫妈妈。但是,父母和钟表匠的态度不一样:钟表匠是,钟应该走得准,走得不准我去想办法让它走得准;父母是觉得孩子应该怎么样,如果做不到这样,就是孩子的问题。

生活当中,我们常常把这三个立场搞混。很多时候,我们出现错误反应或情绪出现动荡,可能就是因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采取了不恰当的立场。

案例

1. 飞机上的噪音 Vs. 院子里的噪音

比如坐飞机的噪音是非常大的,但常坐飞机的人从来不会抱怨噪音,该吃吃、该喝喝、该睡睡,原因是他对飞机的噪音持有的是物理立场:他也不是飞机的设计师,即便是设计师也觉得这种状态是没办法改变的。

但是,假如你在家里休息,邻居家小孩突然在院子里制造了某种噪声,虽然这个噪音的分贝可能比飞机的噪音分贝要低得多,你还是会很生气,因为你这时候采取的是意向立场。

2. “小孩什么时候最烦人?”

一个孩子什么时候最烦人?客观讲,他刚出生的时候最烦人,因为他有什么需求你也不清楚,他除了哭也不能干别的,一晚上他能醒十几次,拉屎拉尿……所有这些你从来没干过的事情,你就得去干。

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是:所有的父母都不觉得小孩那个时候最烦人——因为父母对那时候的小孩是物理立场:孩子本来就是这样的,这是一个客观事实。

等孩子再大一点儿,也有烦人的时候。比如有一天,小孩突然说了一句他自己都不懂的脏话,大人是不太会生气的,他们的第一反应是“我是不是说过类似的话”或者“这孩子一定是接触了不该接触的人”。这个时候,父母采取的是设计立场——问题出现,原因归结到自己,同时还想着如何去改变这种状况。

但是,等孩子十几岁的时候,父母就会觉得:这是他最烦人的时候。

你看,这时候这个孩子生活能自理,不会乱拉屎拉尿,有什么需求也会直接说,很好沟通嘛,结果呢,你发现他是最烦人、最不好沟通的——因为你的立场在他成长过程当中,逐渐从物理立场转到设计立场,现在又转到了意向立场,也就是一个潜台词出现了,“他应该怎么样”。意向立场的核心关键词就是“应该怎么样”,如果孩子不是这样的,父母自然就会产生一种 “怨恨恼怒烦”的状态。

警惕意向立场的滥用

意向立场是我们难以摆脱的一种立场,它跟所有情绪一样,有它特定的适用范围,不能够超出它的场景,一旦超出使用,就是“滥用”。情绪无所谓好坏,但超出场景就是坏情绪,就会形成一种心理黑洞,把我们的心智能量吸进去,你的注意力就会始终聚焦在“应该怎么样,而又不怎么样”上。

那么,这些和我们的认知有什么关系呢?当意向立场作为一种自然出现的有用立场,我们不能滥用;当你的情绪处于“怨恨恼怒烦”的某一状态时,你可以提醒一下自己,“我现在是不是在滥用意向立场?”这时,比较有效、简便的方法就是重新回到物理立场和设计立场,让你的心智能量重新回到认知状态。

西方哲学史上的“斯多葛主义”哲学流派的核心观点是把世界进行二分:可控的和不可控的。要想使你的心智能量避免徒劳耗费在意向立场上,你首先要把世界分成“可控”和“不可控”的——“不可控的”是物理立场,“可控的”是设计立场。不要让自己的心智长时间地逗留在意向立场上。

总而言之,意向立场是一个值得警惕的立场,它很容易让我们远离认知状态。

路是向往

1978年7月25日,一位叫路易斯•布朗的女婴诞生在英国。她是世界上第一个借助人工体外受精技术(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出生的婴儿,今年已经40岁。到今天为止,凭借人工受精这一辅助生殖技术出生的婴儿,全世界已经达到600万。而且,预计到2100年,借助这项技术出生的人,将达到4亿左右,占世界总人口的3.5%。

除了你就是你

今年,伦敦科学博物馆为庆祝IVF技术40年,举办了一场名为“体外受精:六百万生命的降生”的主题展览。 通过展览,人们可以了解试管婴儿技术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前景。展览从7月持续到11月,《自然》杂志刊发了记者海蒂•莱德芙(Heidi Ledford)博士对这次展览的报道。

路易斯•布朗作为第一例试管婴儿诞生后,人们也习惯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叫做“试管婴儿技术”。

从这次展览呈现的内容,可以了解到:40年来,试管婴儿技术的发展主要经历了3次变革。

第一代试管婴儿技术,主要针对女性的不孕,解决了女性的输卵管和卵子问题。第二代试管婴儿技术,主要针对男性不育,解决了男性的精子问题。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则是针对男女都可能存在的染色体异常等遗传疾病,它解决了胚胎的筛选问题。也就是说,通过第一代、第二代技术,完成体外受精获得胚胎后,医生在胚胎移植前就能做好诊断,挑选更健康的胚胎,移植到女性子宫。这就大大规避了遗传疾病风险,让出生的婴儿更健康。

不过,每一代技术的更新,并不是为了取代上一代技术,而是为了解决不同的生育问题。

海蒂博士介绍,虽然试管婴儿技术在今天应用的越来越普及,但它早期的研究,困难重重、失败不断。

第一位试管婴儿路易斯出生前的10年里,试管婴儿技术处在实验低谷。当时,医学专家们曾在282名女性身上取卵457次,移植胚胎112个,实现怀孕5例,但没有一例存活。那时,人们普遍对这一辅助生殖技术表示怀疑。直到1978年路易斯的诞生,填补了这一技术领域的空白,也为全世界不孕者带来希望。如今,40岁路易斯也有了自己的两个孩子。

围绕试管婴儿技术的争议也从没来间断。海蒂博士介绍,那些试管婴儿技术的先驱们,在六七十年代长期被误解,被叫做“科学怪人”。想生孩子的不孕者,会担心、怀疑他们的技术。没有生育困难的人,会从伦理方面质疑这种生育方式。他们认为,这算亲生的孩子吗?

这些年,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种质疑声更大。借助现在的遗传基因技术,未来婴儿出生的长相、身高、肤色等,都可以提前进行筛选、设计。这让试管婴儿技术的质疑者更加不安,他们说,这是定制婴儿,或人类科隆。

展览中还可以看到,最新的研究显示,生殖医学家已经在借助干细胞技术,研发第四代试管婴儿了。它还有个奇怪的名字,叫“三亲试管婴儿”(three parents)。它指的是,一个婴儿会有一位父亲、两位母亲,总共三位直系父母。这项技术,主要针对那些有致命基因缺陷又想要孩子的女性。医生会采用一种新型的移植技术,也就是线粒体移植疗法,找一位女性捐卵者提供卵子,然后将这两名女性和准父亲的DNA融合,来孕育新生儿。

这种“三亲试管婴儿”虽然可以弥补生育缺陷,但却引了起更多的担忧和讨论。大多数人很难接受一个孩子有三个生物学意义上的父母。目前,这项技术在很多国家还没有合法化。

剑桥大学社会学家萨拉-富兰克林(Sarah Franklin),也通过视频在展览上发表了他的看法。他提醒现在的研究人员,他们正在一步步逼近胚胎技术和生育伦理的界限。随着试管婴儿的人口比例增大,未来医学家在技术突破方面,有必要慎重。

不过,越来越多的人需要试管婴儿技术。他们对孩子的渴望,让他们对新技术迫切期待。当然,他们希望最新的技术能得到临床验证,安全可靠。在他们看来,试管婴儿和正常婴儿没有区别,就是自己的孩子。只不过,是借助了一些技术,和更多的爱。

史蒂夫·乔布斯去世7年了,一本关于他的新书《小人物》(Small Fry)刚刚出版。这本书的作者丽莎·布伦南·乔布斯是一位美国记者和专栏作家,她的另一个身份是乔布斯的大女儿。丽莎是乔布斯读书期间与女友的孩子,乔布斯曾缺席了她的童年成长。40岁的丽莎在《小人物》这本书里,以回忆录的方式,分享了乔布斯带给她的人生影响。

接受《纽约客》杂志音频节目采访时,丽莎介绍, “小人物” 是乔布斯给她取的昵称。她曾认为,父亲觉得她是个不重要的小人物。所以,丽莎把它作为书名,一是为纪念父亲,二是要表达自己跟过去的和解。她不再认为自己微不足道,也不再认为乔布斯对她冷酷无情。

丽莎和乔布斯的父女关系一度紧张。书中写到,苹果公司曾在1983年发布了一款电脑Apple Lisa。丽莎曾问乔布斯,这款电脑是否以她的名字命名的,乔布斯的回答是“不”,并且告诉她那是“本地集成系统架构”( Local Integrated Systems Architecture) 一词的缩写。直到乔布斯生病后,才向传记记者公开承认,Apple Lisa是以大女儿的名字命名的。丽莎现在认为,这是父亲在教给她,不要利用他的声望。

书中记录了丽莎和乔布斯的相处经历,包括乔布斯生命晚期的状态。丽莎的一些描述,让乔布斯像个冷漠又古怪的父亲,比如,拒绝承认她,曾经故意消失,严苛地控制她用钱,说她身上的味道难闻等。但丽莎表示,写完这本书她确信,乔布斯作为父亲,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对她产生了很多积极影响。

比如,在金钱方面,丽莎曾认为乔布斯对她过于吝啬,现在她认为,那是在教给她一种正确的金钱观。这为她确立了一种价值体系,让她决定把继承的遗产捐给盖茨基金会。

在精神方面,乔布斯很早就和丽莎谈论上帝,讨论宗教信仰,以及什么是意识。乔布斯还让她知道,无论工作还是家庭,要为重要的事情投入时间。

在教育方面,丽莎毕业于哈佛大学和伦敦国王学院。她记得乔布斯曾对她说:“我没有上完大学,也许你将来也不会去。要知道,更重要的是走出去,了解这个世界。大学会让你在最有创造力的年龄,总关注别人的思考。这会扼杀创造力,把人变成傻瓜。” 乔布斯这句话,对丽莎在大学中保持独立思考很有意义。

乔布斯接近生命终点时对丽莎的道歉,让她意识到,乔布斯作为父亲,曾用拒绝的方式在表达爱。这教给她成长,因为被拒绝能让人学会强大。

你好阳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457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837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696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183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057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105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20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211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82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74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53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13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76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97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74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89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83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智慧社区商超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总结 组员:徐晗 卢鹏 冉鑫 陈星宇 孟全金2018年9月 1.需求概述 ...
    d83a515c18c4阅读 1,229评论 1 12
  • 自从怀孕后,自己就再也没有开过车。隔了三年后,因为车不经常用,所以把车卖了。 这次王先生换了新车,想把车开回去,因...
    王琴_4c47阅读 73评论 0 0
  • 前些日子,一直纠结于感情问题。本来是两个未婚男女之间的问题,可是一旦牵扯到家长,便成了两个家庭之间的较量。 事情起...
    521cebfb2e1d阅读 149评论 0 0
  • 小孩长高:1、一粒田七,一公一母海马,一个月煲两次,煲鸡汤喝。2、桶骨白豆加红萝卜煲。
    yingm阅读 104评论 0 0
  • tags:胡诌八扯 一段时间以来,微信和苹果之间的纠纷好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先是微信的应用号迫于苹果压力改名为小程...
    MarkNote阅读 1,846评论 17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