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来讲,这电影我不会看第二遍。
讲述“生长老病死”、人生哲学的作品数不胜数,我期待这部作品能有点新意,但除了茶道这个领域是新的,并没有新的元素和创造,作为一部出品于2018年的高分日本电影,它让我感到失望。
它像是波澜不惊的老题翻新,又像是一场常规命题写作。
热销日本书籍《解忧杂货铺》(2014)中浪矢雄治老爷爷坚持了一辈子写“解忧”回信,《山茶文具店》(2016)中雨宫鸠子继承外祖母的手艺,正心诚意做书信代笔。电影《日日是好日》中森下典子20多年来修习茶道仍然是典型的充满日式调调的小品框架。
从营销广告到书籍电影,我一遍一遍又一遍地看到它。这套路我不想吃了。
不要再跟我讲寄托于传统和手艺的日式精神这种故事了,再讲日式风情风貌我也不感兴趣。你又不是日本旅游宣传片!
拜托,来点更普世性的、更有人性共鸣的作品吧!
同样的话也想说给美国电影,不要再给我讲千篇一律的英雄、枭雄、狗熊故事了,除非你说服我、打动我!
我感觉这部电影就像它展示出来的茶点,无论外形多么花里胡哨,吃进去不管第几口都是同样的面粉口感,初看是精致美丽,再看是贫乏无味。
茶道陪伴女主度过毕业迷茫、工作选择、恋爱失败、恋爱重启和父亲离世等人生历程。这是一种一眼望到头的叙事节奏,不出所料。
在对茶道内涵的讲述中,非常糟糕的是情感没有流动出来,电影是女主角的“内心独白”,而且她还很内敛。
镜头从第一年学习冬日茶道转到和表姐一起在海边谈论未来,主角捡起一根木棍模仿着跳起儿时看过的电影《大路》,并说到小时候看不懂,但最近再看觉得它是很棒的电影,“棒到不禁让人觉得,要是无法从这部电影中获得感动,这一生就太遗憾了”,表姐对主角说茶道也是这样一种存在吧。这是被泄露出来的一点情感。在很多叙事、说明的素材积压后,有一个小的突破点,但是表达又在收敛着,这是一道曲里拐弯的气息,这种控制让情感并不通畅。而且这一幕在电影中是很短暂地闪现,体感上前面的素材堆积非常长。像是一百层被子下面的一颗豌豆。
电影中情感最饱满的地方在主角学习茶道的前2年,她听到室外梅雨不同于秋雨的声音,器皿中冷水不同于热水的声音,看挂轴上的字连通到瀑布激流的感觉,这里电影里的画面和情感是行云流水一般通畅。像是吸饱了水的叶子。但是随后又掉入沉默中去,当视线从茶室转移到生活中,又是一长串的叙事,她的情感又不明所以地藏起来了,像是一个长长的emmmm。它甚至不是一个干瘪的叶子,而是你明明知道那里是有一个叶子的,但是你连接不上,感觉云里雾里。直到主角失败、被背叛、悲伤之后爆哭,观众有一种脚踩棉花,一脚踩在现实,一脚踩在梦里的感觉。但是情感还是没有下去,被她压抑住了。
电影的茶道讲述了人和人之间的羁绊,人和物之间的情感,我对“我”的觉察,但是后半段由虚转实之间脱钩了。主角在男友出轨后看到茶室院子里的忍冬花,感受到要走出那个生命的冬天迎来新的春天;在父亲去世后感受到生命无常、一期一会,对自己的悲伤和痛苦感到释然。电影好像一下子从前半段的内心世界推向后半段的外部世界,主角每次回到茶道,我想那是回到茶室,而茶室包括茶师、茶友,而这太可替代了。一个人在活着的旅途中遇到了“老师”、朋友、障碍,还有跨过障碍而来的障碍,那就是一个人的过程,跟茶道与否没有关系。你在说服我茶道是多么美丽的一件事上说服力不足,尽管我确实看到了主角是一个美丽的人。而主角的美丽故事里还夹杂着薄的感觉,它更像是书签而非一本书,主角的感悟在从表层生活深入到下一个位置后就停留、消散了,这就是能到达的人内心的最深位置?这设置或许是创作者的留白,但让我无法共鸣主角的故事。
生活美学、日式、哲学,任意组合出来的大部分作品都是这样的质地。我期待看到一些人很真实的东西,但是这部电影我看到了一些壳,或是蚕茧,因为如果说电影不是描述人,我又觉得不是的,但是在它对人的描述里,又显得很有限。让我诟病的不是它四平八稳,而是明明看到那是一把刀,但它连皮都没划破,这让我感到荒谬滑稽。
要不还是拍旅游宣传片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