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计篇》有两个要点
一个是对「计」的正确理解,『计』不是计谋,而是算计,即通过五事七计计算得分、判断胜算,有胜算再行动,没胜算就不行动。「五事七计」是一种做决策的判断方式,它并不能给行动带来实质性的增益效果,结果能否获胜一方面靠的是自身的实力,另一方面要看对手的强弱,“可胜在敌,不可胜在己”。在这里要端正对「兵法」的态度是:“兵法没用”。
另一个要点是:“在兵法里叫诡道,“兵者,诡道也。””
华杉老师讲道:“孙子讲了十二条诡道,也就是十二种骗术。我就把这十二种骗术给你介绍一下,你看看你能不能用得上。①“能而示之不能”,就是本来我能的,但我示弱,假装我不能。②“用而示之不用”,我准备用了,我假装不用来骗你。③“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明明我们摸到他鼻子底下了,还放出假情报,让他以为我们很远,麻痹他。或者我们离得很远,却假装我们的大军已经到了,吓唬他撤退,甚至是诈他投降。④“利而诱之”,就是用利益来引诱他犯错。⑤“乱而取之”,把它搅乱,浑水摸鱼,乱中取胜。⑥“实而备之”,如果他的兵势很坚实,那我就要小心地防备。⑦“强而避之”,如果他的兵势很强大,我就要避开他的锋芒,不要跟他直接交锋。⑧“怒而挠之”,这就是我们熟悉的激将法。⑨“卑而骄之”,假装卑微,让他骄傲不防备。⑩叫做“佚而劳之”,就是折腾调动敌人,让他疲于奔命,不停地来骚扰他,让他一刻也不得休息。⑪“亲而离之”,就是使离间计。 ⑫“攻其不备,出其不意”,趁他不防备,给他来一个突然袭击。”
华杉老师的解读首先让我看到,诡计的本质是「骗术」,在兵法上有这12种可以行骗的方式。这其实给我很大的启发,了解并熟知这些骗术的套路和方式最大的帮助是当对方在用诡计的方式对待自己的时候,自己首先要清楚对方在干嘛,有一个判断的标准和依据,然后就是不上当,避免自己犯错。
对照这12条诡计,我觉得自己在不知晓这些前,如果他人有意地用这些诡计来对待自己,极有可能每一条都会踩雷犯错,因为没有辨识能力。我现在理解,有时候感受到他人的不真诚,或是在玩套路背后含有这些诡计的成分。这样的关系其实是一种零和游戏,因为对方在用这些方式对待自己的时候,说明在对方的潜意识中,我是在他的对立面、像是一个需要战胜的对手的存在,而不是同伴式的合作关系。当看清这些的时候,就要做一个课题分离,一方面不上当;另一方面不幸被误伤时要清楚对方的意图,不陷入受害者情节。
华杉老师讲道:“俗话说“兵不厌诈”,但是你不能靠学了骗术就上战场。就像你做任何事情一样,打仗靠的是实力,不是靠骗术。 骗术是到了那个时候,灵机一动,可能有那么一招。可能有,可能没有,可能有用,可能没用,那是不能依靠的。”
今天听这一节对我最大的启发是,让我看到做事要兼顾的另一面,一方面是对于自己的,端正自己的态度,做事/打仗靠的是实力,增强自身做事的实力是根本;另一方面是对于外界的,明白这些诡计,为的是防止犯错,增强自己「兵不厌诈」的能力,从而提高做事「结果」层面的胜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