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感悟等形式理解李清照之愁。
2、查找阅读资料,探究愁之根源。
3、品味古人之愁,论今日之忧。端正态度,树正确三观。
教学重点:理解和通晓古今文人之愁。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感受到古人这种情怀,并把这种情怀内化为自己的精神食粮。
教学方法:点拨引导,合作讨论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时间:4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由初中所学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导入。
(1)学生齐诵《如梦令》。
(2)提问:在《如梦令》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李清照形象?
(3)李清照的一生是否一直快乐无边呢?让我一起走进李清照的作品,感受她一生的苦乐年华。
二、走入诗词,感受别样人生
1、利用课件展示李清照不同时期创作的三部作品。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声声慢·寻寻觅觅》
2、学生齐读这三首词,感受词的内容,揣摩品味词的思想情感。
(1)提问:请你找一个字概括这三首词所呈现的共同情感?(愁)
(2)都是写愁的词,那么你感觉李清照在这三首词中都在愁什么?愁的结果如何?为何而愁?发愁的程度是否相同?情感上有一个怎样的变化?
(3)闲愁,闺愁,哀愁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3知人论世,探根寻源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李清照一生的经历!
婚前的快乐烂漫,为赋新词强说愁
婚后的闺房相思,为伊消得人憔悴
南渡的艰难度日,夫死財疏国破
你如何看待李清照一生之愁
她的愁有几个阶段
愁之根源
结合作品分析她在世之愁。
4、拓展延伸,品味古今文人之愁
(1)、通过对课文的解读,请你对古人之愁下一个定义。
(2)、愁的特征:可存在性;抽象性。
(3)、文人笔下的愁
愁有长度;愁有重量;
愁可流动;愁为具象。
通过课件展示古今文人笔下写愁的佳句,让学生了解愁既可以意会也可以言传。
(4)、写作提示
化抽象为具象 化虚为实
想象,联想
比喻 夸张 对比 烘托 渲染
(5)、愁之类型
1、从内容上看
2、从范围上看
3、从真假上看
4、从情味上看
5、从时令上看
(6)、古人如此多愁善感的原因何在?
1、个人因素;2、社会原因。
合作探究
你如何看待古今文人之愁?
友情提示:1、无病呻吟
2、多愁善感,情感细腻
3、万家忧乐到心头
情境创设:
今日社会,日新月异,压力如山,步履匆匆的人们是否有愁?
新时代的你,可否有愁?愁在何方?
古人如何解愁?他们的解愁之法今人可否效法?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回归田园,躬耕田亩。
以泪洗面,度日如年。
提笔抒怀,壮志难酬。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用一段文字写写你的内心之愁!
要求:字数200——300
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