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读完了这本书,从2.26到3.3,十天时间。
29号那天的小文已经介绍了作者,还有阅读体验。这几天的阅读可以称得上是渐入佳境了——大概是原来陌生的小说被作者一再提及,已经不再陌生。读这本书,时时被唤起原来阅读小说的种种体验。又发觉这十来年读的小说实在是太少了,怪不得整个人都变得枯燥了——小说阅读能唤起我们的审美体验,给我们精神愉悦。
除了前言、引言和结语,里面一共收录了22篇文章,大概是作者为学生上的22节大课,中间还有一篇《课间休息》。在每一篇,作者阐述了一个问题,总结了一个阅读的法则(当然有的篇目没有提炼出法则)。
接下来就来摘录这些法则和作者其他的真知灼见——
前言:不是所有的动物都是猪?
小说持续的感染力很大程度上在于它的协作性质,读者沉浸在人物的故事中,积极参与着意义的创造,与此同时他们也享受愉悦。
引言:一部简短混杂而独特的小说史。
小说的兴起和现代世界——探险、发现、发明、发展、压迫、工业化、剥削、征服和暴力——的兴起是同步的。
绝大多数艺术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受商业影响,抒情诗不在其列,因为写诗不指望赚钱。
1.第1行和开篇的诱惑。(开篇)
最好第一页就能把优点展现出来。一本小说从一开始就向读者施展魔力。
开篇法则:开篇是如何阅读小说的第一课。
从第一页里我们能收集到的信息主要有以下18件:文体、腔调、情绪、措辞、视角、叙述的在场、叙述的态度、时间框架、时间的掌控、地点、母题、主题,嘲讽、节奏、步速、期望、人物、导读。
2.在最明净的地区,你不能呼吸。(虚构)
关于虚构地点的法则:一个虚构作品里的地点绝不是真的地方,但必须表现得真实。
这个法则意味着:第一,虚构。第二,内在的真实。
某种程度上小说的现实是由我们完成的,读者参与了这些虚构世界的创建,他们填补了叙述的缝隙,抓住了细节,在想象中让可能的世界变得实实在在。在某个时刻让无法住人的地方住满了人,阅读是两个想象空间的互动,一个是作者的,一个是读者的。
3.这里谁说了算?(叙述视角)
叙述者。或许对小说家来说,最难的就是决定由谁来讲故事。
第三人称全知叙述(简称全知叙述)。是一个上帝般的视角,这个叙述者能立刻出现在作品的任何地方,所以他总是知道每个人的想法和行为。
第三人称限制叙述。跟全知叙述者一样,这个叙述者也是行动的局外人,通常就只是一个声音。但它是故事中一个角色的声音,提供关于故事的一个相对片面的观察。
第三人称客观叙述。这个叙述者在局外观察所有的事情,因此只能对人物内心生活给出外在暗示。
意识流。这并不是一个叙述者,而更像是一个钻进人物头脑中的抽取器,以吸出人物自己对自身存在的描述。
第二人称叙述。
主要人物第一人称叙述。在成长小说中很常见。
次要人物第一人称叙述。主角的真忠实朋友,捧个儿的小角色,主角乘高铁列车时,正好站在他右边的人。
第三人称全知叙述,非常适合长篇巨著。
对悬疑小说来说,第三人称有线叙述或者第三人称客观叙述会稍好一些。
第一人称制造一种幻觉,让我们有直接代入感。直接性,亲近感。
4.永远不要因为叙述者说话就相信他。(叙述者)
叙述不可信法则:当你看见“我”一词,就不要再相信叙述者。
5.一个安静微小的声音。(叙述声音)
叙述者就像猫,叙述声音则指它是哪种类型的猫,这跟词语选择及语序有关,跟尾音省略以及和标准英语的差距有关,他决定了小说是否值得一读。
每本小说都有一个声音,至少一个。声音就像故事本身是虚构的产物。声音就是意义。
6.用词语创造出来的人。(角色)
小说里提到的内容绝对比你原以为的要少。
角色是被呈现出来的,呈现他们要靠行为和表述,他们做了什么又说了什么。
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明智的小说家会把他所知道的关于人物和情境的大部分信息埋藏在表面之下。
角色如此鲜活,是因为我们的存在如此鲜活。
7.当好小说里有大坏蛋。(坏角色)
坏角色法则:我们会追随反面英雄的成就,不过他们必须给我们反馈点什么。(用魅力来征服我们)
总是会有审美距离,让小说中的可怕情境可以忍受。
8.时间的波纹。(章节)
章节的通常作用:完成一些小结构,以支撑整本书的庞大结构。
章节和诗节的法则:章节作为特定小说的有意义的片段,只遵循自己的规则。
9.普遍性就是特殊性。(普遍的特殊性)
在小说的世界里,普遍真理不可抵达。
关于普遍的特殊性法则:你无法书写所有地方,书写所有人,你只能书写一个人或一个地方。
10.克拉丽莎的鲜花。(人物标记)
关于人和事的法则:人物不仅通过其言行来展现,也通过围绕着他们的事物来展现。(客观对应物)
通过最小的线索,通过细微的迹象和托词我们编织一些我们相信是可靠不变的东西。在那些从未存在过的人物身上,我们发现了现实;从他们携带的物品中发现了内在的动机和情感,从轮廓和素描中构造了完整的人物。
11.灵魂转世。(措辞)
每个作者都有富含个人特色的用词和组合方式。
叙事措辞法则:你们可以通过他们的用词了解他们。词语的选择、编排和组合可以确定一个作者的风格、神韵、腔调和情感。每个人都拥有同样的语言,但没有两个人会有同样的用法。
12.有生命的句子。(风格)
小说家的风格法则:句子的长度和结构不存在规则,是小说限定了出现于其中的句子。
文风——句子、它们的长度结构和编排,段落词语的选择次序,还有其他很多不仅仅是包装叙世为叙世添彩的装扮,相反它的叙事的决定因素控制和反应了能说什么和怎样去说揭示的程度,小说家对于世界的态度以及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关系。
13.淹没在意识流中。(意识流)
意识流小说的共同点:在角色之外,不存在任何叙述中心,叙事开始在角色的思想中找到了乐园,而那些角色并不总能意识到自己的思维。
意识流叙事法则:对意识的所有表达都是任意的,是虚构的。
好,今天就梳理到这里。
梳理的过程就是回顾的过程。再读一遍,也就是再度发现里面的精华,作者观点的精髓。
所以,这样的梳理和记录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