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是做好性教育了。
01 怎么给学生上性教育课
在准备这学期的讲课比赛时,我想了很多主题,最想讲的就是性教育,想到这个主题我就难以抑制自己的兴奋,当然是因为可以教更有趣的知识而兴奋。
但是对于不同年级不知该如何把握“尺度”,于是点开已经毕业的一位学姐的微信头像,了解一下这方面究竟该如何准备。
没想到学姐泼来一盆冷水,“这个主题真的非常不好讲,角度不好选。还不如生物老师有优势。你要是想拿个奖项的话,不如讲一些不那么敏感的话题。”
我一直天真的以为中学环境里的性教育早就不是原来那幅面貌,起码学生的接受度提高了。但是没想到,这门课依然是心理健康老师的心头大患。
这学期的一门课——心理教学实作训练。这门课的名字我一直记不清楚,但是却是必修课。每个人都得设计一节30分钟的课上台讲。同学讲完后,有十分钟的时间是其他同学对其表扬和批评的环节。选了性教育主题的同学,是被点评最多的。
有人觉得在性教育课上的活动,可能会让学生的尴尬,造成不该有的压力。甚至有人说,在点评的时候视早恋为洪水猛兽,怕女同学受到伤害。
但是这样缩手缩脚,有没有可能会起到发作用?让学生对异性和早恋更感兴趣。老师避而不谈、家长避而不谈、同学之间互相调侃,早恋和性在学生眼里可能就变得更神秘更值得尝试了。
02 我不反对早恋
我自己没有早恋的经历,所以也真的无法从自身这个角度理解他们。但是从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这个大的角度来说,我非常理解。
他们处于一个生理心理飞速发展的时期,介于少年与成年之间,这样特殊又尴尬的处境让他们对父母这类角色似乎不太感冒,但是对同龄人却十分感兴趣。
同性一起上厕所、吃饭、补作业,像是在满足自己的“生存需要”。异性一起则更容易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理想,从童年阴影谈到未来规划,像是满足自己的“精神需要”。
不是说朋友无法满足这个的“精神需要”,两种人满足的当然是不同的“精神需要”。
这样看来,似乎也不难理解了对不对!
有一次朋友笑说:如果我的学生早恋了,我一点都不反对,我就天天看着他们俩谈,天天吃糖,但是要是敢耽误学习、敢劈腿、敢分手、完了还影响对方的生活的,我一个都不放过。
虽说是笑话,但是也确实是我的观点——中立。但我除了“善后”,更愿意在事前去告诉他们,让他们了解自己、了解爱情、了解那些需要承担但是完全承担不起的责任。
03 他们还不是同性恋
我曾听过一个案例,某个中学高中年级班主任在午休查寝时发现女生和女生过分亲密的举动,直接喊来两人家长,告诉家长你们的孩子是同性恋,请和学校一起对这俩娃一起批判教育。
这位老师的处理方式实在是太粗糙了,粗糙到连我这个不讲究的人都羞愧。
上文中已经提到了,和同性的亲密是这个年龄段的特征,所以同性学生之间的亲密不一定就是在谈恋爱。其次,在面对中学生的同性亲密行为或者同性恋倾向时,都不应该定论为同性恋。
如果学生也对自己的行为比较懵懂,那就积极引导,告诉他们即使是同性之间也应该有亲密的限度。如果表现出明显的同性倾向,也不用急着科普,最要紧的是帮助学生去认识自己,避免由于对自己的不理解而产生一些不良影响。
最重要的是防范学生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如果像上述案例中的老师一样,那学生没什么都觉得自己有什么了。
其实网络上有很多老师对早恋的名言金句,出发点是好的,落脚点却总离不开高考、升学这样的话题。他们可能没法理解,就像你不理解他们不好好学习。老师们高高在上,说你不懂社会的残酷不懂爱情的责任,学生们只好抱的更紧,企图证明以卵击石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