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的一天,零距离聆听作者陆春祥老师的写作讲座后,即刻萌发了读他文字的愿望,终于天遂人愿,我如愿获得这本《字字锦》赠书。羊皮卷织锦纹路封面纸,中间竖排三个黑色隶体“字字锦”,大量的留白留下无限的想象,我喜欢它干干净净的封面排版。走亲戚请客之余,于是每天临睡,必定要读上几章,方能心满意足入睡。
这种心满意足就好似婴儿喝饱后的安睡,熟悉而又新鲜长进,记得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之二):“《易经》独不遭秦火,字字皆如见圣人。”见字如面见圣人,见字如面,所以不会在长夜中孤单,不会在荒芜中沉沦。在读的时候,那一个个文字跳脱出来,从纸面上立起来,拼凑成一张张生动的脸。
它不是《简爱》《基督山伯爵》《红楼梦》等小说,有揪人心的主角命运,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它是陆布衣阅读经典的片段解读,原本就是散杂的,就像超市里那么多货,都是有用、有价值的,可要是让你概括说出超市物品,也只是一句”生活日用品,应有尽有“之类的干枯的话语。《字字锦》可谓字字珠玑,所选的古文经典,有些耳熟能详,有些之前没有读过或接触不多,比如《郁离子》,经作者笔墨,才发现这些古人是多么可爱。见字如面见一个个鲜活的古人,睿智风趣生动。正如序言所写,“这些经典也是一种乌木”,乌木,是沉积地下的良木历经岁月所变,此乃无价之宝,经典古文乃乌木的乌木。
字字皆如见圣人。
愚公——真诚从心里发出来的便是信。
读过《列子》中的《愚公移山》,争辩过愚公的“愚”,愚公狂妄自大,而且专制武断,是典型的独专性家长,喜欢安排后代的生活,按照愚公这样搬山,岂是一个“愚”字了得。可是,愚公却感动了天帝,“帝感其诚”,于是,天帝就让大力神把太行王屋二山背走了。这个寓言,我一直把它当作坚持不懈终会成功的故事,愚公,只是一个精神符号。然而,从陆布衣的解读中,恍然悟到“帝感其诚”的“诚”才是这则寓言的精髓,愚公这年且九十的“诚”老头就是一圣人。
愚公的“诚”集中表现在对自己内心主意的“真诚”上。诚,是愚公不被两座大山所阻挡的气馁;诚,是愚公不为自己年且九十而犹豫;诚,是愚公不为智叟的嘲讽而退缩;诚,是愚公不为路途遥远而放弃;诚,是愚公内心专注,思想上不存一点杂念,一心一意致力于一件事。总之,因为“诚”,才有“信”,“诚”是“信”的基础,相信“诚”,才有无穷无尽的力量。再次读到《愚公移山》,如同面见一个专注睿智之圣人。正如《庄子》中佝偻丈人承蜩,那个承蜩的老头举着竹竿粘树上知了,犹如弯腰捡地上的蝉蜕一样,是内心专注,一心一意,眼中只有知了,意念集中,专注练习,即“诚”之故。商丘开的奇遇亦是“诚”之故。孔子曾评论:最有诚信的人,是可以感动一切外物的!动天地、泣鬼神,东西南北、天上地下都不会遇到阻力。
沈约——“三易”原则做文章的游戏高手。
沈约先生认为文章当遵从“三易”原则。第一是选用易于被人接受和理解的典故;第二是使用容易认识的文字;第三则是便于诵读。读到沈先生这“三易”原则,第一感觉就是有理、正确,说得好。用典或者说举例的目的就是为了说得更明白更深刻,当然要选用容易被人接受和理解的典故,第二,就是不用生僻字,比如《诗经》,原本多么鲜活的民歌,就是因为生僻字太多,使得《诗经》成为高雅的代名词;至于便于诵读,那就是文章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最近,两档文化类节目比较热门,一是黑龙江卫视的“见字如面”,通过朗读书信认识历史;二是中央三套的“朗读者”,文字用声音表现出来,发现文字确有声音表现的魅力。
第二感觉,就是脸红、不安。选用易于被人接受和理解的典故,那就表明肚子里有备选的典故啊,如果没有积累,什么老套的,大家都知道的典故都未必知道,生僻的典故更加不清楚,那哪有素材典故可选择?后两条原则,使我更加相信:写文章好像搭文字积木,九年义务教育毕业要求熟练运用3000个常用汉字,那就是这三千块写有汉字的积木,能玩好文字积木游戏的高手就是大作家,至于为什么这么排列就是一首好诗,一篇好文,而那样排列,就显得拙劣和粗笨。文章的好坏、思想的高低,其实就是文字的简单排列组合不同。其中有怎样的门道,做梦都希望缪斯女神能够不吝解惑。然而,梦想只是梦想,还是老师说得对,坚持阅读和写作,学问的基础就是博览和深思,别无捷径。正如游戏高手都是付出大量时间泡在游戏中炼成的。
“角度小,角度新”,有了这六个字,就能将文章做到七八分了吧。角度小,越小越好,小了方能深入,小了方能鲜活。角度新,越新越好,新了方能牵引读者,新了方能记忆恒久。“小”和“新”,可成就好文章。所谓小说的“枝节”,我的理解就是在一些小的方面化开,用新颖的想象排列出一幅画面,也就是“小而新”两字。可惜,到底如何化开为小,如何想象出新,却是功夫啊。
杜五郎——不可思议的宅男
《梦溪笔谈》里写到一个宅男杜生,不知道名字,只叫他五郎。五郎最神奇的地方是,“杜生不出篱门凡三十年矣”,宅在家里已30不出大门。不是不能行动,是主动宅家。替人算命看病换一碗粥喝,县领导去访问他,他气定神闲、言辞清楚而简单,大冬天的,仅穿着薄薄的布袍,脚上穿着草鞋。家里空荡荡,一张床而已。我是跟在陆布衣后面跟随县官一起走进这个杜五郎家里的,见到这样的超级宅男,仙风道骨,境界之高,远远超过众多寺庙里的众多高僧。尤其处在现代资源在急剧降低的现代,这样的低耗能环保生活实在应该奖励。(当然,奖励物质,五郎未必稀罕)
三十年不出家门,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五郎是个极度满足于现状的人,能吃上饱饭就可以。当然,更重要的原因只有一点,就是五郎觉得他不用去求什么人!不用求什么人,自给自足,内心一片宁静。
王荆公——不受贿赂的拗相公
王荆公,王安石,原本只知道王安石变法,和我心中的男神东坡居士政见不同,此人在我心中是个倔强执拗偏执的改革家,基本没有好感。这里我看到了王荆公另外的故事。他有哮喘,要用到一味药,即紫团山人参,恰好有人送他几两为药,他说,平生没有吃过紫团参,也活到了今日。不接受。王荆公脸色黝黑,门生送他澡豆让王老师洁面,他说,我的脸生来就黑,澡豆对我有什么用呢?
这两件不受的小事,足见王安石的心性坚定,生病接受几两紫团参药饵,理所应当啊。门生送上一块肥皂洗脸用,这算哪门子受贿吗?王安石不简单,”拗相公“的称号还有这层意思吧。我开始喜欢上这个面色黝黑的拗相公了。不受紫团参,不受澡豆,所以活得自在、轻松、快乐。因为不受,所以轻松。
读毕已经一周余,可回想起来,脑海里零零碎碎,片言只字,好像一大捧锦绣丝线,互相缠绕,五彩缤纷。居然毫无头绪?明明阅读时不时有醍醐灌顶之感,明明还圈画批注啊?莫非已到老年痴呆症状?再次翻开书,再次看见耳目一新的标题,看见被圈画的字词,哗啦啦,那种初读时的感觉又立马列队一般回到我的脑海中。见字如面,读到那些字,想和那些古人对话,暂且理出来,以免下次见面时感觉陌生。
【无戒21天训练营第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