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教育
答:说到底,教育是建立在学生心智变化的基础上的,了解学生的认知特征无疑会使教学更轻松或更有效。
2. 关于大脑
答: 与通常的观点正好相反,大脑不是用来思考的。它的真正作用在于使你避免思考,因为它并不擅长与此。如福特所说,思考很费力,它是缓慢的、靠不住的。
大脑能做很多事情,思考不是它最拿手的。比如说,大脑还使你能看、能动,这些功能比思考来的有效的多、可靠的多。大脑中的大部分区域都贡献给这些活动绝非偶然。能看见、能移动是人类认知上的一大绝技。
大脑让你免除思考的两种方式。首先,一些最重要的功能,比如视觉和行动,不需要思考:你不需要思考你看到的事物就知道周围有什么。其次,你倾向于用记忆而不是思考指引行动。
3.学生是如何思考的?
答:依赖记忆来分析问题的。换句话说,学生会根据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发展出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人看起来在进行逻辑思考,但其实大多数时间他只是在进行记忆检索。
从这点来看,记忆的可靠性对学习的有效性非常重要。首先,知识的积累应力求准确性和正确性。不准确的知识影响理解能力,学习效率低下(事实性的知识可以推进认知过程)。其次是建立在有效知识上的广泛积累。
4.什么是能力?
答:能力可体现为“知识积累——总结(规律和方法)——应用”。能够从已有的知识中总结出有效的方法论,并利用方法解决问题。
5.如何看待learning?
答:知识的有效储备和一定的分析能力可以实现成功的思考,解决问题。但是除了非常复杂的思考,基本的分析能力在学生中似乎区别不大。而造成学习效果上的鸿沟则是知识准确的积累。知识的模糊性或一知半解等于错误的知识,对知识的继续积累阻碍非常大。因此,对于基础的学习不仅不能忽视,还应看作重要的进阶步骤。
6. 什么是恰当的问题?什么是太难的问题?什么样的问题会吸引学生?
答:1,学生能够根据已有知识进行思考,并且确保问题能够解决。2,不属于学生课本大纲内的知识。3,难易程度适中的问题,学生首先会有自信解决问题,并且可以确保问题得到解决;具有故事性的问题内容,可能因为需要推论才变得有趣。
7.问题的有效性
答:如果学生没有调动记忆来思考问题,那么这个问题再有趣也只能有暂时的力量。有效增强记忆的方法,就是学生如何将新知识与之前的知识建立联系,或者将眼前的知识自建一个系统。
8.如果提高注意力?
答:让问题变得简洁。
9.背景知识对于阅读理解的重要作用
答:1.提供词汇;2.使得你可以填补作者留下的逻辑空白;3.相关的要点能够合并,在工作记忆中增加空间,这样可以更容易的联系要点;4.为模棱两可的句子提供解释。
背景知识这一现象——长期记忆中的事实性记忆使得获得更多的事实性知识更容易。
10.如何学习?
答:你想什么就会记住什么。记忆是思考的残留物,也就是说,记忆可体现思考的程度。要想学到知识(也就是进入长期记忆),必须有意识的学习。
有些时候,理解需要反复才能了解问题的本质,理解记忆的实现,是学生在某一问题上思考全面的体现。
11. 课堂上几件值得注意的事情
答:1.花更多的时间建立课堂目标;2. 把问题说清楚很重要;3.学生能记住他们所思考的,这一点强调了学生在正确的时间思考正确的内容的重要性。;4. 思考意义对记忆有帮助。;5. 在最理想的情况下,教师是资源而不是指挥者。
12. 学习效率
答: 努力学习不能防止遗忘。有一件事情可以防止遗忘:持续的练习。
13. 改善认知系统
答:更精确的记忆,更集中的注意力,更敏锐的视觉。
14.练习的重要性
答:在练习过程中获得基本能力和提高能力。
15.学生理想的学习过程
答:学生可能会在掌握前一直练习,直到他们自信可以独立的解决某一类型问题为止。由于工作记忆有限,基础性的知识必须反复练习,直到能够不假思索的做出来为止,才能给更高层次的问题提供空间,达到熟能生巧和举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