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中庸的第55小节,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zài],无不覆帱[dào];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这段原文是中庸在赞叹孔子的圣德,阐明孔子的光辉。
我们来看“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是说孔子继承了尧舜的传统,以文王和武王为典范,遵循天时运行的规律,符合水土地理的环境。
“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zài],无不覆帱[dào];”,就像天地那样,没有什么是不能承载的,没有什么是不能覆盖的。
“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又好像一年四季的交错运行,又像日月的交替照耀。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万物在一起生长而不互相妨害,遵循各自的规律而不互相冲突。
“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小的德行就像河水一般川流不息,大的德行敦厚质朴化育万物,这就是天地的伟大之处啊!
我们说这一段原文事实上是对孔子圣德的赞叹,但其实在孔子的年代,有的人并不能读懂孔子,甚至会诋毁孔子的思想,乃至诽谤孔子本人是“东家丘”,就连孔子的弟子子路也都曾一度怀疑过老师的教诲,更何况其他人。所以中庸通过赞誉孔子的圣德为儒家正本清源,让我们感受孔子如天地般广阔的圣人之德。
从一开始的“仲尼祖述尧舜”就正式介绍了孔子的儒家学说,是可以追溯到夏商周三代时期。孔子是直接传承了尧舜禹天下为公的圣贤思想。
随后“宪章文武”是说孔子又进一步的承接了周朝家天下的分封制度,遵循周文王、周武王时期的周礼、仪礼、礼记,这三部经典来规范民众的行为举止。
所谓“上律天时,下袭水土”,孔子通过向上考证天文和天象,向下求证地球物理和水土动植物的变化规律,确立了相应的历法。如易经通过天、地、雷、风、水、火、山、泽这八种自然现象,构成64个卦象来揭示人生社会运行的规律。孔子也是在尧、舜、禹、文王、武王这样圣贤君王的基础之上,结合了天地间的自然规律,完成了删述六经。
“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zài],无不覆帱[dào];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所以中庸才赞叹道,孔子的圣德就像天地一样崇高而广博,所有的事物都被包含在其中,又像春夏秋冬的四季气象一般分明,又像在白天和夜晚的太阳和月亮一样交替出现,照亮人世间的一切事物。不会因太阳明亮就多照一分,也不会因月亮幽静就缺少一分。孔子这份深厚的天地之德就是这样的兼包并蓄。
所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能在同时让万物都感受到养育,而相互不妨碍,各种生存之道都可以并存而不违背。这就像大自然当中虎豹豺狼虽然不仁,但是仍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就连毒虫猛兽也可以自然生长。在孔子的眼中,无论君子与小人,无论智慧与愚钝,无论贤能与不孝,都是有教无类,都是可以化育的对象。
最后,中庸感叹到“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微小的道德理念,犹如小溪小流,而伟大的德行犹如大山一般使万物敦厚纯朴,天地就是能包容生于万物而不互相伤害,这才是天地之所以伟大的原因,这也是孔子之所以伟大的原因,无论大事小事,无论宏观还是微观的德性,都在孔子的心中。
现在我们再来回味今天的原文,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zài],无不覆帱[dào];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孔子的圣德如天地般广阔,化育万物而不相争,这既是孔子深厚的学问道德,更是圣贤眼中看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