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第一篇文章里“你妈凶你了吗”,我表达了对小时候我妈老打的不满。但是奇怪,我一直没有问过为什么,可能是底气不足,不敢正面对质。今天突然想起来这件事情,趁着妈妈心情好,赶紧问。结果没有听到她说类似抱歉的话,反而听到了她对小时候的我的控诉。
我妈说我小时候脾气很倔。有一次妈妈去河边洗衣服,拎着很多东西,我还吵着要让她抱。她说,等把东西放下,再来抱我,结果我一边哭一边追,妈妈走远了,我摔了一跤。领居看到了,好心把我扶了起来,但是当妈妈快要走向我的时候,我却自己又躺倒了原地,想要妈妈亲自扶我起来。
我妈说我小时候很狡猾。每次看到到我家来的领居阿姨手里拿着吃的,就会不停地喊“阿姨,阿姨”知道对方把东西拿给我吃。很小的时候,姑爷爷在村子里挑着担子卖豆腐,每次他一来,我都跟着他身后跑,直到他拿出豆干给我吃。妈妈经常被我弄得有点难为情。
我妈说我小时候有点任性。别人在照相,我就眼巴巴地看着别人,别人说帮我照,妈妈怕麻烦别人,把我往家里拽,但是我死活不肯。局面很是难看。
我妈说我小时候和奶奶差点打起来。上幼儿园时,有一段时间,我和爷爷奶奶住,不知道因为一什么,我特别生气,于是我把奶奶的篮子塞到了灶膛里,闹得很凶。周围的领居都被我惊呆了。这件事情我其实也不太记得,但是有时候有些热心的阿姨看到我,还会经常把这件事情拿出来说一说。
其实这些事情,我都没什么印象。我只知道,我家经常上演大战,声嘶力竭的。经常有人说我说话轻声细语,是个典型的南方姑娘。也经常有人说我脾气好。其实这也归功于我妈,因为我不喜欢她对我大喊大叫,也不喜欢她对我发脾气,所以我知道别人也一定不喜欢。在和别人交流时,就格外注意。
我妈说如果不是她管我,我可能成为了另一副样子。她说小时候不管,长大了就很难管得住了。就像树一样,树苗的时候不扶正了,长大了,树也就歪了。
我说,你原本可以不用暴力解决问题,可以用说理的方式,我妈说:“和你说不清道理时,也就只能揍你了。你看等你长大了,能说清道理了,我就没打过你了吧?而且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想来也是,之后我们的关系就很融洽。他们成了我最强有力的后盾,无条件地接纳我所有的缺点和不良情绪,对我想做的事情也很支持。
小孩子的心理很微妙,有时候不懂他们为什么会有什么这样的反应,可能是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尚且不够,不知道如何诉说自己内心的情绪,对于那种不适感只能通过一些行为来表达,试图用行为吸引父母的注意,但是有些行为在父母眼里却觉得苦笑不得或者难以忍受,当父母也抓狂的时候,选择了用暴力解决的方式。虽然我不赞同他们的方式,但是我也理解父母,他们觉得“子不教,父之过”,没有礼貌,任性的孩子以后和别人交往也会被现实教训,所以他们觉得先下狠手好过受到别人的欺负,尽到父母的责任。
小时候怀疑自己是不是捡来的,课堂上语文课上,说道亲情时,我觉得父母并没有课本上说的那么爱我,我也并不喜欢他们。老师让我们用“像”造句,造的句子是“爸爸像老虎一样凶”,被老师指出来,说这个比喻不太恰当。
但是长大了,离开了父母,却时常会在自己身上发现父母的影子。即使在路上,看到别人遇到了麻烦,也会前去帮忙,我不帮忙,自己心里会很难受。因为妈妈就是这样的人,看到别人有困难,就会搭把手。在外面有什么地方找不到(高德地图还没有特别流行的时候),我总是扮演者问路的角色,因为爸爸常说,有嘴就不怕丢。
现在想,爸妈有些做法很明智。他们会延迟我的满足感,当我提出要买一样东西,爸妈不会立即答应我,分析了这件事情的重要性,如果是他们觉得没有用的东西他们会直接拒绝。如果是大件,他们会以成绩为代价,如果我考到了一定的分数,他们才会同意。我记得小时候我有一个习惯,就是把好吃的菜留到最后吃。有可能也是受到了父母的影响。还有他们在帮我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后,就不插手我的学习。一二年级,妈妈对我比较严,除了老师布置的作业还会让我写她买的习题。但是三年级以后,他们就不常过问我学习上的事情,遇到困难也让我自己解决。学习成了自己的事情,就得自己琢磨了,参与感变强了,也更加自觉一些。
养儿方知父母恩,可能有些事情等我有了孩子会更明白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