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了这么多期文,只有一两篇自己满意的,其它都是硬憋出来,什么时候起,写字对我来说成了一件不轻松的事情,肚里没货?懒虫上头?自信心溜掉?或者当初是一时兴起,并不明白写作于己的意义,所以激情过后,难免情绪下调。这些都是我瞎猜,也许只是前进路程中的一段比较温吞的时段。不用给它赋予什么消极的定义。
每周三,我会定时参加朗读工坊的“周三之夜”,朗读工坊是一个聚集了非职业戏剧朗读爱好者的并在上海大本营、同时在苏州、南京都有分舵的组织,运营2年多,演出话剧、朗读剧上百场,可以说是一个满足了我们这些非职业戏剧爱好者的乐园。我对声音有一种特殊的好感,小时候译制片看的比较多,听着那些现在也是老一辈配音演员的声音,看懂剧情的同时,给角色注入了丰富的人格魅力。所以,模仿他们是我闲暇时的一大娱乐。
每周三的60秒台词朗读,文本不同,角色各异,我总是一录好几遍,而且要在房间里关掉灯,酝酿好感情,避免可能的一切干扰,保证自己在60秒内充分的贴近角色,尽可能准确的拿捏情绪。大半年下来,从不间断还非常期待这一天,现在倒回去看这么些日子自己的“作品”,打开自己的发言记录,顺着听下来,感觉到一次次的演绎里,有了让自己逐渐感觉到的进步,最重要的是,我愿意为自己喜欢的事情花一点时间,没让它被琐碎的生活挤掉。
去年,我和一群小伙伴参加非职业话剧社的一场话剧表演,名字叫《石榴》,剧本是南大戏剧编剧的作品,话剧《蒋公的面子》就是出自她师兄之手,她也实力相当。那场演出的排练期不长,演出会放在南京的文艺地标——青果。那段时间里,我除上班时间以外的其他时间,都在咀嚼台词,一句台词换很多种语气语调感情,然后从中确定一种再不断回味不断做出调整,居然乐此不疲,想想那是真爱啊。那段时间,我爸我妈都会背里面的一段被我反复回味的台词了,演出结束后的一段时间,他们一度不习惯家里没人背台词,还经常拿这几句台词逗乐。
我周末都会去宜家,去实地学习,在我看来,家应该是最温馨最温暖可以尽情玩耍无限自由的地方,我要把自己窝往这个方向去实现,还想帮助其他人也实现他们对家的期待。由此,我对家居装饰充满了无限的热情,从功能、摆设、颜色这些细节的考究,到对整体格局的把握搭配,是一门很深的学问,需要投入很多时间去观察,实操。
现在我周末的大部分时间就逛,等把宜家逛腻了,公司的时尚家居还等着我去翻,边看边实操,首先就是拿自己住的地方实践,前段时间,具体落实的时候遇上了和父母沟通的难题,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导致我们在一些小问题上的看法截然不同,都不能达成一致,还需要不断去沟通,我就掌握一条,不能非得听我的,得在尊重他们的前提下悄悄的去做微调,等他们慢慢适应了小的变化,再做一些大的调整,不要想着一步到位,那不现实。沟通是万事最重要的一环,除非你不跟人打交道。
因为下班喜欢去健身房玩操课,半年时间下来,今天突然看到了可喜的成果。因为自恋的我喜欢给早晨的自己的腹肌拍照,今天早晨,出现了下面的效果,算不算给2017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