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设计之父阿兰·库珀说过这样一句话:“除非有更好的选择,否则就遵从标准”;在交互设计领域中,有很多被时间和前人验证过的设计法则,这些法则是从用户的行为逻辑中总结出来的,掌握这些法则能让我们迅速有效的完成自己的设计。
第一、费茨定律(Fitts’ Law)
费茨定律指的是:使用指点设备到达一个目标的时间,与当前设备位置和目标位置的距离(D)和目标大小(S)有关。用数学公式表达为:时间 T = a + b log2(D/S+1)。如下图
上图中,T指的是:移动设备所需时长;a、b指的是:经验参数,它们依赖于具体的指点设备的物理特性,以及操作人员和环境等因素;D指的是:设备起始位置和目标位置之间的距离;S指的是:目标区域的面积大小。
A:按钮等可点击区域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越大越容易点击,反之,可点击区域越小,越不容易操作。
实例1:比如小黄车和小蓝单车首页扫码按钮
小黄车和小蓝单车首页最重要的扫码用车按钮不约而同的使用了圆形按钮,我们不看放置的位置,单看按钮大小,小黄车的明显要比小蓝单车的大很多,笔者在使用两者的时候,小黄车的操作按钮要比小蓝的舒服很多,因为小黄车的按钮比较大,比起小蓝单车的按钮更容易点击。
B:屏幕的边和角很适合放置像菜单栏和按钮这样的元素,因为边角是巨大的目标,它们无限高或无限宽,你不可能用鼠标超过它们。即不管你移动了多远,鼠标最终会停在屏幕的边缘,并定位到按钮或菜单的上面。
实例1: Windows桌面底部导航和Mac桌面顶/底部导航栏
下面两个操作系统我想大家都很熟悉,经常使用的都知道Windows桌面的默认导航栏是在固定底部的,而Mac导航的位置则是在顶部和底部都有,虽然,两者导航看似处在屏幕的不同位置,实际上都是固定在屏幕的边缘,还有,当你去设置导航栏的位置时,都是停留在屏幕边缘四周,不会出现在屏幕中央的位置,这就是最经典的“费茨定律”用处了。
C:出现在用户正在操作的对象旁边的控制菜单(右键菜单)比下拉菜单或工具栏可以被打开得更快,因为不需要移动到屏幕的其他位置。
实例1:安卓8.0及IOS11系统手机内长按APP出现的菜单
下图分别是安卓及IOS最新系统长按应用图标出现的快捷操作菜单栏,这样的功能极大的提升了使用APP主要功能的效率,方便易用。
实例2: PC端默认的右键操作栏
我们在Mac系统或者Windows系统桌面上对于文件夹的操作,通常是通过鼠标右键点击方式,在出现的操作菜单中对其进行相应的操作,方便快捷;这样的方式还有很多,比如在浏览器中对于一张图片进行保存,对准目标右键点击,出现操作栏选择保存就可以了。
第二、希克定律(Hick's Law )
希克定律指的是:一个人面临的选择越多,所需要作出决定的时间就越长。用数学公式表达为:RT=a+blog2(n),其中,RT表示反应时间,a表示跟做决定无关的总时间,b表示根据对选项认知的处理时间实证衍生出的常数(这个例子对人来说约是0.155s),n表示同样可能的选项数字。比如,假设需要两秒测知警铃、了解其含义,接着假设按下五个按钮中的一个按钮,可以解决触动警铃的状况,那么反应时间就是RT=a(2s)+0.155s(log2(5))=2.36s。
A:设计中给用户尽量少的选择,减轻用户的决策成本。
实例1: 比如移动端的删除弹窗
我们在使用网站或者移动端产品时,经常会遇到很多操作弹窗,就像下图中的两个例子,基本上弹窗的操作选项只会有两个,二选一的成本,对于用户来讲很简单方便,选择成本最小。
第三、神奇数字 7±2 法则
人类头脑最好的状态能记忆含有7(±2)项信息块,在记忆了 5-9 项信息后人类的头脑就开始出错。与席克定律类似,神奇数字 7±2 法则也经常被应用在移动应用交互设计上,如应用的选项卡不会超过 5 个。
A:PC端导航或选项卡尽量不要超过9个,应用的选项卡不会超过5个。
实例1: 比如苹果、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及UI中国官网导航栏
我们看到这三个主流网站的导航栏模块都没有超过9个,空间布局合理,使用起来方便快捷,尤其是苹果官网,简约设计的典范,因此,尽量使得自己设计的网站导航少于9个会让用户对于网站的内容一目了然,更快捷也更加有效。
实例2: 比如安卓版微信、支付宝和QQ底部导航
在使用APP的时候,我们都会用到软件的底部导航区域,如果大家仔细观察,会发现,任何软件的底部导航都不会超过5个,就像下图中的微信、支付宝及QQ界面一样,底部导航也没有超过五个的。
B:如果导航或选项卡内容很多,可以用一个层级结构来展示各段及其子段,并注意其深广度的平衡。
实例1: 比如天猫商城和亚马逊网站的商品分类选项卡
导航是分为多个层级的。如果导航的内容很多放不下的话,我们就可以将它整合归类来分层级收纳,就像天猫和亚马逊官网对于商品分类的处理方式一样,使用父子层级的方式来归类展示商品。
实例2: 比如京东及当当网APP分类模块
下图分别为京东及当当网APP的商品分类模块界面,我们不难看出,两个产品的商品分类布局形式很相似,都是用了选项卡的方式来分类商品,层级明确,相应的提升了用户找寻商品的效率。
C:把大块整段的信息分割成各个小段,并显著标记每个信息段和子段,以便清晰的确认各自的内容。
实例1: 比如苹果官网iPhone X 对于语言版本的介绍板块
如下图所示,语言版本介绍模块把一整段语言,分成四个模块的信息来介绍,而且每个模块都要自己的标题,再加上段落之间的空间留白,使得此段信息看起来清晰明了。
实例2: 比如支付宝和微信银行卡界面卡号信息的展示方式
正如下图所展示的,为了便于记忆,支付宝及微信的银行卡展示界面,将卡号信息的展示采取了分段的方式,这个也源于我们现实生活中使用的银行卡,大家都知道银行卡的卡号是分段展示在卡上的。
第四、接近法则(The Law Of Proximity)
根据格式塔(Gestalt)心理学:当对象离得太近的时候,意识会认为它们是相关的。
A:将相似的、有关联的信息尽量摆在一起,不要让用户迷茫,要他在潜意识里就知道在哪里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实例1: 比如登录界面的输入框与按钮
第五、新乡重夫:防错原则
我们不可能消除差错,但是必须及时发现和立即纠正,防止差错形成缺陷。
防错原则对于设计的价值:防错原则认为大部分的意外都是由设计的疏忽,而不是人为操作疏忽。因此,在设计中要有必要的防错机制;在此,特别要注意在用户操作具有毁灭性效果的功能时要有提示,防止用户犯不可挽回的错误。
实例1: 比如知乎安卓版本的登录操作
当用户在知乎中登录时,在没有填写完手机号码和密码前,底部的登录按钮是置灰不可点击的,只有两项都填写完整底部的登录按钮才会变为可点击状态,也就会蓝色的,这就是为了防止用户犯更多错误,也是防错原则的一种体现,如下图:
实例2: 比如安卓版微信发朋圈动态时,点击返回按钮出现的提示弹窗
弹出框方式会增加不可逆操作的难度,当用户发一条动态一半的时候,因为误操作或者其它退出当前状态的时候,使用弹窗是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用户这个操作会让之前辛苦编辑的内容删除找不回,想要再发只能从头开始,对用户造成损失比较大;这就是防错原则的另外一种体现,如下图:
第六、复杂性守恒定律/泰思勒定律(Tesler’s Law )
该定律认为:每一个过程都有其固有的复杂性,存在一个临界点,超过了这个点过程就不能再简化了,你只能将固有的复杂性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外一个地方。
实例1: 比如遥控器的设计演变
智能电视所配备遥控器界面按钮比普通的电视遥控器按钮少了很多,设计上也趋向简洁,使用上也更加好用,没了那么强烈的选择恐惧症,决策的效率也提升了;按钮的减少也就意味着遥控器所承载的功能减少了,也就是有遥控器的操作复杂度降低了;我们再来看电视机界面及操作的变化,普通电视机的界面通常很简单,你使用遥控器打开电视时,界面上展示的必定是一个频道当下的画面,不会出现复杂的选择页面;而现在智能电视的界面就不同了,打开之后界面展示相当复杂,类似现在使用的视频类APP,交互也相当复杂,虽然,遥控器的功能减少了,但是电视机的界面和交互复杂度提升了;通过以上例子我们不难看出,复杂度的降低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能过分的简化复杂度,只能通过技术或者其他手段转移,来提升产品的用户体验。
实例2: 比如手机设计演变
在诺基亚手机称霸的那个年代,基本上所有的手机样式都是一块显示屏幕加上底部的操作按键,屏幕负责显示内容,而底部的物理按键来实现各种操作,比如,打电话、发短信、上网、聊QQ、玩小游戏等等,就如下图左一的经典诺基亚手机,我们能清楚的看到它的布局还是蛮复杂,尤其是密密麻麻的物理按键,屏幕也相对较小,阅读体验现在看来还是蛮差;自从苹果发布苹果3GS全面屏只能手机之后,彻底改变了手机的设计风格和操作体验,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安卓和苹果的智能手机样式,更大的屏幕、手势操作、全新的界面让人耳目一新;从手机的演变过程来看,智能手机简化了物理操作按键,通过技术手段降低了手机操作的复杂度,尤其是复杂的交互手势操作,复杂度的降低是通过大量的技术和资金投入解决,这也体现了复杂守恒定律。
实例3: 比如今日头条的个性化信息推荐
今日头条的首页推荐内容,都是根据个人的浏览爱好或者倾向进行信息的推荐的,除了首页置顶内容外,其它内容的推荐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对于用户来讲,这样的私人定制信息体验很好,浏览的信息都是相关或者叫做用户自己喜欢的内容;对于用户来讲这是一件好事情,但是,对于产品的开发和设计者来说,这是一个很难的事情,因为实现这样的效果或者体验,需要很强的技术能力和大量服务器的支持,这种做法就是通过技术手段,将用户复杂度降低,转移到了开发者本身,使得用户的阅读体验在同类产品中做到独树一帜。
第七、简单有效原理/奥卡姆剃刀原理(Occam's Razor )
1、奥卡姆剃刀原理(Occam's Razor )
奥卡姆剃刀定律(Occam's Razor, Ockham's Razor)又称“奥康的剃刀”,这个原理称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即“简单有效原理”。
如果要从功能相同的设计中做出选择,那么最好选用最简单的设计。这里所说的「功能相同」,指的是一般尺度来衡量,设计所展现的功能类似。
A:只放置必要的东西
简洁网页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只展示有作用的东西,其他的都没有。这并不意味着你不能提供给用户很多的信息,你可以用“更多信息”的链接来实现这些。
实例1: 比如百度搜索首页界面
提起搜索引擎,在国内都会想起百度,不仅是因为搜索内容准确及时,也因为百度搜索首页设计简洁,专注搜索,页面上搜索框是最显眼的,用户刚进入百度首页的时候就可以看到中间的搜索框,然后直接输入文字进行搜索,其他相关信息被放置在不怎么显眼右上角,而且增加了“更多产品”按钮,给需要的用户提供一个信息的入口。
B:减少点击次数
让你的用户通过很少的点击就能找到他们想要的东西,不要让他们找一个内容找得很累。
实例1: 比如三星充值与支付宝充值流程比如三星充值与支付宝充值流程
如下图所示,三星手机充值界面要完成整个的话费充值流程,需要点击动作三次,而支付宝的充值界面完成整个话费充值流程只需要点击一次,页面流程更短,效率更高;因此,减少用户的点击次数,能提升产品的用户体验。
C:减少段落的个数
每当你的网页增加一段,页面中主要的内容就会被挤到一个更小的空间。那些段落并没有起到什么好的作用,而是让顾客们知道更多他们不想了解的东西。
实例1: 比如雅虎搜索首页界面
雅虎跟谷歌和百度一样,是做搜索引擎的,而且是做的最早的一家,可是现在却没有谷歌和百度使用的人多,有部分原因在于首页设计的失误上,大家都知道谷歌和百度首页最显眼的就是搜索框,没有太多的干扰信息,而我们看看下图中的雅虎首页,最大片的内容区域给了各种新闻和广告,最重要的搜索框在顶部所占的位置却很小,用户本来是搜索内容的,进入首页却看到大段的无关信息,干扰了用户的正常操作。
D:“外婆”规则
如果你的外婆(其他老点的人)也能轻松的使用你的页面,你就成功了。
实例1: 比如微信的界面设计
据英媒《金融时报》近日报道,微信活跃用户已近10亿人,微信超过 55 岁以上用户仅占 1%,但考虑到多达 2 亿的老年人口,这部分用户的增长潜力巨大,微信也越来越关注如何服务好老年用户,比如开通语音和视频聊天功能,提升通话稳定性和质量等,在发红包上,老年用户的活跃度甚至超过了 95 后,月均发送 25 次红包;从以上数据来看,微信是符合此原则的。
E:给予更少的选项
做过多的决定也是一种压力,总体来说,用户希望在浏览网页的时候思考的少一点。我们在展示内容的时候要努力减少用户的思维负担,这样就会使浏览者使用更顺畅,心态更平和。
实例1: 比如谷歌与雅虎首页
谷歌和雅虎都是国际著名的搜索引擎,两者对于信息的检索能力是一摸一样的,但是,两者中间使用最多的还是谷歌浏览器,原因就在于谷歌专注于搜索,页面上展示的也只有搜索框,用户打开页面直接搜索内容就可以;而雅虎的页面信息相比谷歌信息实在太多了,页面上大部分内容都是新闻资讯,搜索反而弱化了,过多的信息很容易让用户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