悖论产生原因:该陈述具有自我反射性(self——reflexiveness),混淆了成员和种类。
逻辑类型理论的主要公理:凡牵涉到某集合(种类)所有成员的,不可能是该集合的一个成员。
自动自发定义:不受外界刺激,而由内心产生的行为。(故使用语言对他人控制必然不是自动自发的行为)
维特根斯坦:“越是想要恰当的了解其功能,那么便引入形式上更加严格的悖论。但在语言游戏中扮演何种地位?“国王悖论,如何避免悖论?(是否可以说凡是悖论,都认为是假命题,从而绞刑?)
悖论在人际过程中不仅仅在精神病患者中存在,人们会无意制造悖论。
本章节例子:
1.安迪母亲要求孩子的行为自动自发去做孩子实际上并不喜欢的事情。(悖论,仅引入相反成员造成第一序改变)
2.圣诞节礼物的悖论。如果它不是圣诞礼物,那么就是个圣诞礼物。如何解?
3.上帝非万能,制造举不起的石头。
4.独裁者对人民的行动要求,内心要求。(不仅忍受压迫,同时希望压迫(我:这不是反人性么)
5.刑罚学:如何矫正犯罪?目的:使得罪犯内心自发收到愧疚,从而表现出正确的言行。然而这却无法与伪善的行为相区分。只好产生可悲悖论,即刑罚的目的紧急是惩罚。
6.精神病院:表现出”正常的行为“,然而又是一场闹剧般的戏码,(我:如果存在平均人的话,还真是一件相当无聊的事情。不过大自然也不容易产生完全平均,”正常“的个体)找一位医生,去演戏来治疗一种并不存在的精神疾病从而表现”正确“言行证明自己是正常的。
7.传统教育系统的教师的自欺与欺骗他人行为:教师的欺骗是无意识的,减少认知负载,去更好的欺骗学生(学习是快乐的,学校是好玩的),但却与自发性想抵触。
8.人际关系中的悖论(我:如平时的玩笑,”越是解释,越是掩饰。就是这一人际关系悖论的粒子)但如何确定一句话是出自于自己内心还是因为当时情境影响而使得自身说的是违心的话。就造成了悖论)。人际关系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价值交换,而非出自真心。
第二序改变(改变协议本身,而非在协议之内进行第一序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