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作为秦国的一代名将,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击破城池百余座,杀敌更是数不胜数,被封为武安侯,武安侯顾名思义就是用武力来平定天下的意思,如此军功按道理来说应该是要封侯封爵,安享晚年的呀,可是为什么在撤掉将军后才不到一个月就被秦昭王赐死?若细细分析其中种种,就会发现其中原因了。
在百度上有人发表了这样的观点: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这个观点乍一看讲得特别有道理,但其实是一个不是很好的观点。在白起当时的时代,可不是什么和平时代用不着武将,相反那正是一个七雄争霸的时代,战火纷飞,白起这样的战争机器可是个抢手货,即使白起已老,但他多年的经验在那摆着,上场打仗也是没有问题的,因此可以反驳这位网友的观点。
那我们回到正题。
白起死亡的最大原因是与当时最高的两位统治者秦昭王及丞相产生了矛盾,而当时的丞相就是范雎,范雎与白起曾结下了梁子,范雎是一个小心眼的说客,嫉妒白起的军功,爵位,在长平一战后,白起本可以借势将赵国一举拿下,范雎却因为嫉妒白起如果攻下赵国后官位比自己大,于是说服秦王让白起回国修养这是范雎这一方面的。再来看看秦昭王。邯郸之战原本是白起出征,但是白起却自长平之战后慢慢的善于分析兵家之道,他预言到邯郸之战必定不会战胜,而又为了维护自己不败的战绩,于是再三推辞,并坚决不去,这让秦昭王很是生气,养一个战争机器可不是白养的,所以此时武安君白起最明智的选择应该是向秦昭王表忠心,表决心,而绝口不提自己的英明预言。如果那样,秦昭王很可能还会继续重用白起,还会饶了白起,甚至能借此机会重新掌握秦国的大权,进而把政敌范雎踩在脚下。在这里可在邯郸之战战败后白起却对身边的人说“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正因为此使得秦昭王盛怒之下废除了白起的官爵,使其充军,于此时,白起就不再是武安君白起了,而是犯人白起,白起跌落到了低谷。
而后,秦昭王又听信了范雎的谣言,赐白起一宝剑,赐他一死临死前长叹曰:“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白起醒悟了:“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杀神白起在最后时刻领悟了,自己对不起的是自己所杀的四十万的人命,是人性,此时是秦昭王五十年的十一月,寒冷的天气仿佛是为了配合人类历史上最出色的战争机器的自我毁灭。秦国人民没有忘记这位饱受争议的名将,在他们眼里,白起并没有做对不起秦国的事,他的死对秦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悲剧,于是得到秦国人民同情的白起在死后获得了百姓的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