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河图洛书,以及易经六十卦,作为这种最基础的结构成就了华夏文明最核心的思维逻辑,是老子“华夏辩证法”阐述的根源,它事实其实就是华夏阴阳关系论结构的演化。
今天在这里这么大篇幅,很枯燥地不断分析从历史大势论题演化出的更深入深刻的华夏文明核心思维逻辑的问题。
就是要找出这些问题所最终蕴含的最基础的,最底层的理论观念和逻辑问题。从而根本性回答本系列的命题。
从这里开始,我们才真正进入本题论述的最基础和最开端的部分,才开始接触最核心的问题。
这里无论谈1、朝代更迭规律(人)2、文明兴衰律(地)或是3、历史大势律(天),不过是具体领域的示范性举例。
我们这里要阐述的基本思维逻辑和方式,才是我们最核心关注的,它提供了我们一个处理各种问题的华夏文明特色的思维范式。
因此这里需要再详细些的阐述清楚这种思维的逻辑过程。
笔者在《特立独行的华夏文明》中讨论过河图洛书形成的,华夏文明核心理念源头的双结构模式。
河图是作为理论模型存在,用完整的十进位来描述整体(静态)的样貌(人只能在理论层面对世界进行整体性描述)!
而洛书是作为实践模型,来处理不断流变现实世界的具体问题的,所以洛书只用1-9来描述世界,显示了人无法完整对现实世界进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