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进入秋季后,清早傍晚,风比平时吹得急了,温度一天一天的下降,渐渐有凉爽的感觉了。每年换季的时节是最容易感冒的,一到开始变冷,我就每天提心吊胆的,总担心今天是不是给孩子穿少了,他会不会冷感冒?恨不得在他身上贴个温度计,能在手机上远程监控,随时监测冷暖。
有时候看着自己神经兮兮大惊小怪的样子,觉得特别搞笑,他玩得正嗨的时候,一会儿被我摸摸头,一会儿被我摸摸手,一会儿被我摸摸脚。他被打扰后露出非常不爽的表情,好像讽刺我有病一样。都说当妈的都是神经病,我信了!
天气将会越来越冷,以前喜欢过的冬季,现在变得讨厌了。整个冬季我都会在担忧中度过,有些度日如年的感觉,总觉得孩子冷着了。想到网上的一句话:“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
这句话告诉我,其实孩子一点都不冷。
以前看过一些育儿方面的书,都说孩子不能穿得太暖,太暖了他的细胞容易偷懒,抵抗力反而变差。刚开始,我试着把这些书上的东西合理运用。刚开始还好,可一到冬季,总是把握不好这个度,他不到一岁就有一次比较严重的感冒,在医院输了一个星期液才渐渐变好。
之后我还不死心,慢慢学习如何让他冷暖适中。摸手心,摸脖子等,随时带上要添加的衣物。可天气一冷,他总会感冒,让我焦头烂额,不到两岁已经在医院输过4、5次液了。看着他打针时痛哭,真恨不得那些针全扎在我的身上,他扎1针我扎100针都愿意,心里懊悔自己没有照顾好他。一边反醒是哪一步出问题了,一边痛骂医院只要进去了,医生不管不顾就让输液,而我还不敢不输,从来没听过医生建议吃药打针。
他两岁半已经对常吃的儿童感冒药产生抗体,感冒了吃什么药都没用,那一年春天快要来的时候又因感冒引起肺炎,在医院输了十天液。
我被折磨得心力焦脆,精神崩溃,痛苦不勘。一度怀疑我没资格做他的母亲。经过如数磨合,总结经历教训,我终于妥协。
热一点没关系,绝不冷着他。
我着了魔般观察他的冷暖,疯了般一晚起来数十次检查他是否踢被子,冬天他总会比其他小朋友多穿一件衣服,下雪天不敢带他出门,随时摸他的手心是否冰凉。
老公看着我那神经病的样子,就跟孩子说:“宝贝,你知道吗?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
我听了,只是继续摸孩子身子,管他这句话是夸我还是损我,反正我受了!
所幸,由于我的小心翼翼,加上宝贝又长了一岁,身体比以前好多了!这一年没再去医院,我已经在心里念了无数古今中外数不胜数的佛陀了,管它什么他冷还是他妈觉得他冷呢!
2
从小到大,听得最多的就是妈妈的唠叨:“多穿点,小心冷!”不管是天天在她身边还是长期在外读书,只要天气开始变冷,这句话就时时萦绕在耳边。现在长大了,已为人母,还时不时收到妈妈的叮嘱。在她心里,我永远都是个长不大的孩子。
儿时,一入秋,别人还在穿花裙子,我已经是长衣长裤了。冬天下雪,别的小朋友在窗外堆雪人打雪仗,我只能被她紧紧抱在怀里,围着火炉取暖。当我抗议时,她就一句:“这么冷,不准出去,冻着了不是开玩笑的。你哪比得他们强壮!”我只得拿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态度,哭闹不休。最后,她妥协,放我出去。可我走到雪地里,却无法痛快的玩耍,甚至连弯腰捡个雪球都困难,被她裹成了粽子,还有自由吗?
总是不明白,母亲为什么要这样小心,我并不冷,她为什么要求我裹了又裹。冬天我也没怎么感冒,从小也未曾生过什么大病,为什么她会防成那样?
一年年长大,面对这么特别“关怀”,态度也在一年年改变。从厌烦到抗拒,从抗拒到无奈,从无奈到漠视,从漠视到懂得,从懂得到珍惜。
终于理解:“有一钟冷叫你妈觉得你冷!”反应出的是一种浓浓的爱,这种爱别人给不了你。终于明白老话说的:“生儿方知父母恩。”是什么意思!
一切都源于——母爱。
3
“母爱”对这个词,以前总是读不懂。只有满心的抗拒、排斥、反感那些唠叨,厌烦那些过分的保护。总是质疑她为什么不懂尊重我,为什么不能理解我,为什么总要用她的思维来限制我的人生。为什么她从不问我想要的是什么?
明白母爱的伟大,又深感母爱过于沉重。我想,不止我与母爱有无数冲突吧!相信很多人都是在与母爱的斗争中成长。刚开始越战越勇,后来疲于应战,用远离来逃避,最后终有一天明白它的意义。
现在我庆幸自己终于明白“你妈觉得你冷”的意义,可我的孩子,要什么时候才能明白呢?和我妈的斗争结束,接下来,是不是要和他进行长期拉锯战了!
为人父母者,总不愿孩子再去走他们的老路。我走过的路上遇到挫折,我成长中不美好的事情,总不希望孩子遇到。希望用自己的经验去帮孩子解决问题,恐怕是所有父母的通病吧!
我不愿他成长在母爱的束缚下,不希望母爱变成他人生的枷锁。但生为母亲后明白有多少事与愿为,有多少无可奈何,有多少妥协与成全!所以我只能尽可能去理解他,尊重他,爱他。努力走进他的世界与他并肩同行,尽量不用自己那些肤浅的经验去左右他。
我知道即使这样,和孩子的斗争也避免不了。这一句话中最严重的问题是“你妈觉得”,“你妈”的主观意识太过强烈,现在我已经妥协在其中,难免以后不重蹈覆辙。
唉,只能长期慢慢磨合啦!孩子,请原谅“你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