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文化里貌似特别推崇“悟性”这个东西,从小我们就能从老师、长辈嘴里听到“某某悟性好,人聪明”之类的话。后来,在书上、电视上,我们常常看到传说中的得道高僧、智者、甚或是算命先生、江湖郎中,一贯的态度就是话讲一半,或者讲一些基本上无法理解(也可以随便理解,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话,然后就是“天机不可泄露”,闭口不言,当事人自己去悟吧!还有,武侠小说里的男主人公,那常常是天赋异禀,练绝世武功常常如襄中取物——手到擒来,而这一切常常归结为——悟性。
在企业中,我们常常被问及如何通过简单的面试(甚至就是看一眼)就能看出一个人是不是人才,包括他的才能、品行等?我们认为要做到这一点得看面试官的“悟性”。事实上,仅凭“一面之缘”就判定一个人,我们认为这带有浓厚的赌博色彩,类似看相、算命。不客气一点地讲,我觉得我们很多企业很多岗位的面试,基本上是在走过场,对于甄选人才没有任何正面意义。因为是不是人才、有没有能力、品行如何这些都只能在实际工作中体现出来,而且需要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才能发现。另外,有很多人说品行最重要,能力其次,但是在具体工作中产生绩效更需要的是能力。
据我们的观察,很多管理者喜欢悟性高的下属,他们会很自豪的告诉我们,谁谁谁悟性很高,所以工作做得好,而谁谁谁是个呆子,没有一点悟性,工作总在原地踏步……这无可厚非,我们不反对下属成熟度高,管理的效果会好,但是我们必须要明确——下属的悟性是一个非常不确定的特征,如果工作内容调整、工作技能要求改变,悟性总能保证吗?答案显然是不可以。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强调:优秀管理者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培养人。是积极主动的去培训员工,而不是等着他的“悟性”发挥作用。对于人的培养是管理者最根本的职责所在,如果可以让每一个成员成长起来,管理的绩效就会得以发挥,如果可以让每一个成员胜任职责,组织的效率就会提升,因而培养人是有效管理者的特征。
我们经常讲,管理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让人、事、物变得规范、有序、可控,他们的变化、发展都在我们的预料之中。而如果把这一切都交给了“悟性”,显然就会给管理造成更多的麻烦。
当然,目前,我们还是要承认,通常意义上,一个在企业里悟性不高的人是很难得到提升的。而在我看来悟性的本质是善于提炼、总结、归纳以及批判,能够经常自我复盘,善于观察学习他人的长处,不在同一阴沟里翻船两次。同时,我认为把一切都归结为民“悟性”的管理者,绝对不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事实上,我倒是认为这些管理者常常是因为自己没有料,或者是自己也没有悟到“真理”,于是就拿“悟性”当挡箭牌;同时,我还相信员工的“悟性”是可以培养的,一个人的“悟性”也是可以慢慢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