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办某件事需要排队时,我们很乐意看到一个井然有序的队伍,最好还能设置相应的屏障,防止插队和排错队。这样,我们很容易判断队伍的行进方向,进入队伍,高效地办好事情。
和对现实世界的感受一样,在平面设计中,我们也喜欢井然有序的排列。没有人会强忍着性子,耐心地在混乱中发现秩序。当人们发现场面陷入混乱,大部分情况下会选择迅速离开。
所以,为了维持版面中的秩序,我们最好利用视觉心理学,对读者视线进行适当的引导和阻止。
1.引导视线
1)从左到右移动
从左到右移动视线,是我们在纸媒时代保留下来的习惯,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我们还是会保留这个习惯。新媒体主要在移动端的展示,横向空间有限,没有很大的发挥空间,但使用秀米编辑器实现首字下沉,可以使用户在从左到右移动视线时更容易找到起点。
2)从上到下移动
大多数媒体都是以自上而下的视觉引导为基础来进行版式设计的,新媒体尤其明显,因为新媒体以手机端展示为主,左右的移动空间受限,但上下移动的空间不受限制,发挥空间很大。比如,微信公众号局部气候调查组以长图为主要展示形式,无论是图片还是文字,都遵循从上到下移动的秩序,因为是完整、连续的长图,所以读者在从上到下移动视线时非常顺畅,不会被打断,可以获得非常好的阅读体验。
3)从大到小移动
在前面的平衡原则中已经讲过,大的物体会比小的物体拥有更大的视觉比重,所以,读者的视线大部分情况下是从大到小移动,我们应该将重要的信息尽量放大。比如,通常情况下,我们会把标题放大,把重要的图片放大,都是遵循了视线从大到小移动的规律。
4)向相似物体移动
人们的目光习惯向相同形状或颜色的物体移动。实现这种移动最常见的方法就是使用统一的项目符号。
5)向箭头方向移动
在人类文明中,对文明有巨大推动作用的,当属文字。文字是从象形文字逐步演变而来,但在多年的演变过程中,箭头的形状却从未改变。箭头的出现,是因为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和柏拉图认为眼睛在捕捉物体时,视线、目光和力量,会以物体为目标从眼睛向物体方向传送,当把这一想法用图形来表示时,箭头就诞生了。
2.阻止视线
为了保持版面的秩序,并不能只引导视线,有时候也需要阻挡视线,使视线返回。这就好比在排队的时候,需要设置一些障碍物来引导队伍保持秩序一样。
1)留白过多
不管什么样的设计,都会适当地留白,不过,留白过多会导致读者目光游离出画面,使得信息传递不完整,这个时候,就需要用到“压角”,阻止读者视线外移。
用什么作“压角”都是可以的,一般比较常见的是用logo作为“压角”。
2)焦点集中
人的视线很容易被有冲击力的东西吸引,但随后,又很容易从视觉焦点处转移出去,从而忽略正文,所以,在极具冲击力的画面中,需要设计一个视线“屏障板”,使得视线锁定在画面里,完整地阅读信息。
3.创造“视线流”
版面设计最理想的效果,就是可以让读者将版面全部内容读完。但通常情况下,这是很难实现的,因为读者的注意力很难集中,常常会跳跃式阅读。为了避免这一点,需要创造合理的“视线流”,引导读者循序渐进地阅读。
视线流包括静态和动态两种,掌握了前面提到的引导视线和阻止视线的方法,我们就可以创建流畅、完整的静态“视线流”,但更好的办法是创建动态移动的视线流。
这就好比你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有2种抵达目的地的方法,一种是沿着路标自己找过去(即静态视线流),另一种是当地向导直接带你过去(即动态视线流),哪一种更好呢?显然是后面一种更省时省力,使用前一种方法时,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任何一个困难都有可能导致读者放弃阅读。
1)静态视线流
静态视线流包括线型视线流、曲线视线流、焦点视线流、反复视线流、导向视线流等。
线型视线流非常常见,包括纵向、横向和斜向3种类型,前面提到的公众号局部气候调查组中的长图就属于纵向线型视线流。类似的长图,做成横向,旋转屏幕观看,就属于横向线型视线流。
斜向线型视线流动感很强,极具张力。
曲线视线流相对线型视线流更具流畅的美感。
焦点视线流的视觉流动是从焦点往外部扩散。可以很好地突出重点。
反复视线流是指相似元素反复出现,是当下很流行的一种视线流。
导向视线流即通过箭头,人的目光,物体运动的方向等,引导读者视线。
2)动态视线流
动态视线流比较经典的应用是苹果官方公众号的推文《你不知道的Apple》,其中使用了移动的叶子引导视线。
小结
不管采用哪一种视线流,都需要注意的是,视线流一定要简单,多重视线流交织在一起,会导致混乱,加大读者阅读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