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几天换了新住处,中介公司来修门的时候顺便问了我是做什么的,得知我从事法律行业后,说平时跟房客签合同挺多法律问题,说不定以后有机会请教,我礼貌性地表示没问题。
没过多久修过的门又坏了,我端起想要理论的架势,结果还没等发力,对方就表示免费重修——what? 在我印象里中介可没这么好说话啊。
然后对方就“顺便”咨询了一下他们手头上的几个纠纷。我心里隐隐明白了,哦,原来是这样。
维修问题被又快又好地解决了,我发微信致谢,对方意味深长地回应:“不用谢,以后互相帮忙”。
我想,以后可能用得上我,是维修问题得以如此迅速解决的很重要原因吧。
对于能够帮助到我的人,我也刚好具有使用价值——我喜欢这种功利的巧合。
2.
记不记得在公众场合,尤其是各种社交场合,你是被怎么介绍的?
“这是我的朋友”还是“这是我的朋友,他是XXX公司的XXX”——如果是第二种,那么恭喜你,出于某种原因,你们的友情会更加稳固。
有人说友情应该是纯粹的,在一起吃喝玩乐轻松开心就好,拜托我们早已经过了匆匆那年的年纪了,就算是高中生,都已经知道要奠定以后的交友圈了好吗。
再说了,谁说互有使用价值的友情,就一定不能真正的轻松愉悦呢,反而当你们有着共进的状态与互相搀扶的能力,当你们有共同的话题又消费得起对方的爱好,这是一种多么难得的惺惺相惜。
3.
有效社交,是这几年被频频提起的概念。
已经没有人否认人脉啊圈子啊这些因素的重要性,当社交已经变成了一个烂大街的词儿,那么到底如何才能实现有效社交呢?
首先,有效社交应该是双向的,对交往双方都有所裨益;其次,“有效”不仅指效果也指效率,在短时间内自己的价值有所体现,就算不是即刻帮到对方,也应被觉察到自己拥有不可小觑的能量;最好,交往双方所拥有的能力是长期的,可以互相补足的。
以上所有都指向了交往双方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越大越延续,社交越有效。
所以,最大幅度提升个人价值,然后选择同样具有个人价值的对象进行交往——神交、合作、吃饭谈心什么都好——砰,有效社交建立了。
吃饭谈心也行啊?当然了,如果每天和马云爸爸以及巴菲特谈心,效果杠杠的,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就是这个道理。牛人用牛X经历所换来的高级认知,会体现在他们的一言一行里。
可是大多数的我们,约不到他们。因为个人价值不对等啊。
于是很多人放弃了有效社交中的“有效”二字,开始了赶各种场子混各种饭局,沉浸在“认识很多朋友”的自我满足中。
要知道你不提升自我,跳过第一步骤的吃饭,就只是吃饭而已。因为不具备足够个人价值的你,社交圈也不会有牛人聚集,就算遇到了,最多也只能变成回到自己真实圈子里时用来吹牛X的道具而已。
毕竟徐小平不会到处炫耀自己昨晚跟俞敏洪吃过饭,我可能会...
所以啊,别打着发展人脉建立社交的旗号,每晚吃饭喝酒KTV了。生活可以很寂寞也可以很热闹,可个人价值往往是在独自的韬光养晦中建立起来的,有了资本,再去享受和个人价值相匹配的热闹。
愿你慢慢爱上这个功利的世界,然后被这个功利的世界爱上。
转载需简信联系作者阿阳取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