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位好朋友,关系特铁的那种,每次跟她聊天,都喜欢用“呵呵”来回复我,刚开始我也不太在意,但是慢慢地我感觉看到这两个字就浑身难受。
终于,在一次聊天之中,我很明确地问她,发“呵呵”到底是什么意思。大学那会儿,她偏爱语言学,按常理,应该对语言是非常讲究的;反倒是我,喜欢文学,但是莫名的对语言表达有一种近乎苛刻的要求。
她告诉我,就是习惯了,觉得也无所谓了。
她的这一回答,让我顿时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内心是哭笑不得。感情我一直的“斤斤计较”在她看来就是一个笑话。
当然,经过我的一番“教导”和苦口婆心,她再也没有在跟我聊天时发“呵呵”了。
前两天,她还给我发来一则新闻:【“哦”成为冷暴力新形式,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伦(StanleyMilgram)称,精神暴力或对伴侣造成比肉体暴力更严重的影响。比如,当对方跟你说了很多话,你却只用一个“哦”回复对方。这样故意忽视、冷漠、轻视、疏远,都有可能致使对方精神上甚至身体上受到侵犯和伤害。】并且借此调侃我,当然只是朋友之间的小情趣,她还是明白我往日对她语言的“苛刻”要求。
对呀!精神暴力或比肉体暴力对亲人、伴侣、朋友造成的影响更为严重。
我想不仅仅是“呵呵”、“哦”这样的敷衍之词,“好吧”、“那好吧”这一类也成为了无奈的代名词。
当今的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每个人似乎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周末聚个会也是手机、电脑不离身,然而真正的有效交流除了跟客户、跟老板,又有多少是发自内心的声音,不是充斥着敷衍和无奈之词呢?如果连好好说话都做不到,那还何谈其他。
我是一个非常珍惜自己时间的人,如果我觉得跟一个人继续聊天没有什么意义,我不会用“哦哦哦”、“好好好”来一直打发,而是直截了当的说自己还要做其他事情。我不想好好的聊天,就绝对不会为了给朋友“所谓的面子”或者让朋友对我有好的印象而勉为其难。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的想法都跟我一样,我也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好好的说话。只是我们为什么不能好好的说话呢?我们该怎样好好的说话?
01 能不能不敷衍
我最见不得、也最听不得就是,自己掏心掏肺的说了一大堆话,对方就来了一个字“哦”或者三个字“这样啊”。当然,关系一般的,我也不会费心费力的去说那么多。
如果是密友的话,反应也分几种:如果在双方都有时间,闲情逸致的坐在咖啡馆里聊天,那么将会是一场非常愉快并且享受的聊天;倘若朋友心情不佳或者有其他琐事羁绊,多半对于我的话当做耳旁风,回应自然大打折扣。
自己属于是那种心直口快的人,当然也不怕得罪人,所以如果好友就是那种特别知心的,每每有这样的情况,我就像一位老师一样“教导”他们,就算再忙、再心烦也不要敷衍坐在你对面讲话的人,或者电脑、手机对面发消息的人,任何的敷衍都将会是你日后弥补不了的空缺,除非此时跟你聊天的人是被你确定为日后“老死不相往来”的人。
02 能不能不冷暴力
世界上最伤人的不是真枪实弹穿过身体的疼痛,而是语言冷暴力带给精神和心灵的双重创伤,这样的创伤是多少针药都难以愈合,只能利用时间慢慢抚平或者留在精神和心灵上一辈子。
语言冷暴力最常见的就是伴侣之间,不管是情侣或者夫妻,现在吵架最擅长就是冷战,这也是语言冷暴力的一种。从往日无话不说、亲密无间,到现在的形同陌路,住在同一间屋里不说一句话,这样的感觉没有多少人能够长时间忍受。
我想劝劝那些恋爱的小情侣和结婚的夫妻,不要为了测试自己在对方心里的分量而使用语言冷暴,这样的后果是你们不可承受的,在折磨着别人的同时又何尝不是折磨着自己呢?
所有能够用言语解决的事情,就不要用冷战、语言冷暴力了,这是得不偿失的。
03 能不能走心点
说话敷衍的人,我还能理解他(她)是在听自己说话,只是回答得不尽如人意;但是与不走心的人聊天,简直就是一种折磨,真如“一阵穿堂风”而过,自己的心凉飕飕的。
真可谓“话不投机”半句多,“牛头不对马嘴”的聊天也真的是让人乏味和难以忍受。
以前实习时有一位同事话特别多,但是每次说出的话都是不走心的,我们同一个办公室的同事很难跟他有共同话语,就算有也会被他的不走心聊天而弄得“鸡飞狗跳”。例如,我们大家都在谈论工作计划,他就能独树一帜的说到他新买了一盆仙人掌放在家里,等到我们说下一个话题时,他才意识到我们前一个话题……
能不能融入大家聊天之中的前提,是你能不能认真的倾听,如果连倾听别人说话的耐心都没有,接下的聊天估计还是别参与了,默默的玩手机比较好,反正不走心的聊天也不会获得别人的真心,还不如玩两盘LOL来得爽快。
04 你的话语就是你的修养
现在,自己基本很少玩微博了,就算看也只是关注重要的新闻,但是我几乎从来不去看评论,因为我厌倦了看到那些“所谓的网络喷子”的言论,简直辣眼睛。
不可否认,每一件事情都有两面性,就连人也是具有两面性的,但是对于那些“出口成章”的人,我实在是生不出什么好感。
“网络喷子”是为了伸张正义也好,是为了标榜个性也好,但是毫无道德底限的谩骂,简直让人无法直视;那些标签百无禁忌、言论自由的人,随便一句话就能让我的耳朵生病,我也听不得,就算他说是活跃气氛也好,过过嘴瘾也好,我还是选择关闭自己的耳朵和嘴巴。
也并不是说要我们多么的一本正经,听不得脏话、黄段子,但是起码的口德我们还是要有的,不能为了过嘴瘾而丢了自己的道德和修养。
05 你的话语就是你的教育
记得小时候,爸爸妈妈教导我:遇到比自己年长的人要叫哥哥姐姐,遇到比爸爸妈妈年长的人要叫伯伯伯母,遇到比爸爸妈妈年少的人要叫叔叔阿姨……那时,自己就被乡里乡亲夸为嘴甜的孩子,父母教得好。
现在的孩子呢?
动不动对长辈的问话爱理不理不回应,或者直接不耐烦走掉。我想,不想回应对方往往跟小时候的生活有关,譬如家长老师忽视敷衍的回应孩子问题,长大后孩子也就变得不想回应别人。
想当初一句“我爸是李刚”火遍全中国,且不说这句话的真实性,但是凭着这句话,就可以窥探此人的家庭教育。自己犯事,为什么牵扯出自己的父亲,难道不是一人做事一人当,自己负责吗?
朋友们跟我说得最多的就是,现在各种证书考试、企业面试,参加这些考试、面试的人说得最多的不是自己的情况,反而是自己的爸爸妈妈是谁谁,自己的七大姑八大姨跟某某领导打过招呼等等。听到这些,我是真的有点想笑,这样的话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可以脱口而出的?真是引人深思。
不知道是家庭教育的失败,还是学校教育的失败,让一个人可以说出这样恬不知耻的话来,我想能够顺利接这些话的人也不简单,要么是溜须拍马的人要么就是一身正气刚正不阿的人。
06 你的话语就是你的资本
现今职场人的两个必备技能,一是公文写作能力,二是演讲能力。现在且不说公文写作能力,单独谈谈演讲能力。
从你进入职场的面试,以及之后和部门同事交流工作,再是向领导汇报工作,最终的年度总结报告会,这无不需要自己有很强的表达能力。
上帝给了我们两个眼睛、两只耳朵、两只手、一张嘴,是让我们学会多看多听多做,少说话,但是该表达自己的时候就要积极表达,这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展示。
一直说“字如其人”,其实说话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固然一两次可以说得比做得漂亮,但是长期势必露出“狐狸尾巴”。
要想在职场站稳脚跟,除了稳扎稳打的实际能力,也需要与之匹配的话语能力,这可能就是日后升职加薪的敲门砖。
我们该怎样好好的说话?
我想做到以下六点就可以了:
一是,不敷衍;
二是,不冷暴力;
三是,走心点;
四是,良好的个人修养;
五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双管齐下;
六是,锻炼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