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自古男儿多情种。看完沈复的《浮生六记》心里挤出无数温柔!说是六记其实留世的只存四记,《闺房记乐》记录沈复陈芸二人的闺房之趣,最是用情至深,令人沉醉;《闲情记趣》最能体现沈复本人在生活中的独具意趣,同时也对夫妻生活进行了侧面补充;《坎坷记愁》讲述沈复家变后旅居异地,先后失妻、失父、失子,字句深谙愁苦与痛楚;《浪游记快》则记平生所历,江南图景徐徐展开,韵味十足,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得芸娘之幸和失芸娘之痛交替的复杂情绪,游历的快意中还夹杂着心字成灰的思念。
讲真,读完全篇,我都产生了“沈复配不上他妻子”的念头。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年代,沈复对陈芸算起极好的了,可如此这般女子是男的都会捧在手心倍加疼爱吧!陈芸的出色在细节中呈现得淋漓尽致:父亲早丧只得独自靠女红养活一大家子人,但她却可以自学认字。林语堂先生曾说:“陈芸是中国文学上一個最可爱的女人”,诚非过誉。陈芸确实是个有趣的女子,略懂诗词歌赋,写出“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这般句子,口授《琵琶行》,便能背诵。让13岁的沈复心头意投注:非芸不娶。她性情活泼,敢于女扮男装游庙会,偶尔出门和夫君赏花赏月;聪慧伶俐的她,懂得雇馄饨担子为丈夫和友人温酒小酌,敢于主动为丈夫和家公谋姬妾室;陈芸更是个贤惠手巧的女子,家徒四壁下,乡居院旷,芸能做活花屏、针织刺绣更是不在话下,还会泡“荷花茶”。静如处子,动如脱兔,风雅感性,当数陈芸。感激风流才子沈三百不厌其烦的娓娓道来让我有机会领略到夫人陈芸的风采。 沈复的确是个小人物,但他有一段叫世人艳羡不已的感情。
书中有个情节我印象深刻:芸娘爱吃豆腐乳和卤瓜,沈复则因其味道难闻最为厌恶,但为了芸娘还是愿意勉强试试,最后居然喜欢上这个味道。沈复不理解以前明明是讨厌的东西怎么现在又能喜欢上,芸娘答道:“情之所钟,虽丑不嫌。”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大抵不过如此吧!这便是因爱而尊重,因爱而包容的善果。
在一个除了丈夫的疼爱外别无他爱的家庭环境里当媳妇,芸默默承担着许多难以言表的苦衷,可她依旧能过出安贫乐道的闲散风雅来。古来圣贤皆寂寞:那些通文辞、善言语的才女与通情达理、痴情一往的妻子常常是矛盾的,但芸却把它们融合成了一体。古往至今家庭生活终是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沈氏夫妇也是,两口子的日子着实清寒,在芸的苦心经营才得以勉强过活,在此之前的漫长时光他们还能把琐碎日常过得丰富有味,实在令人感叹!人生百年,终归一死。芸死时,沈复痛泣:“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他永失所爱。
读《浮生六记》,仿佛两个鲜活的生命在眼前绽放然后盛开,最后消失不见。古人的生活,像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在我眼前呈现。沈三白是一个才华横溢,有情有义的男子,命运却给他套上了重重的枷锁。背负着重重的压力,艰难前行。芸娘死于疾病,亦死于忧虑,死于贫穷。父亲不久后撒手人寰。白发人送黑发人,沈复的儿子也在18岁夭亡。难以想象,曾经潇洒自如旷达不羁的的沈复是如何荆天棘地前行的。我想,每个平凡的你我,都是在这烟火人间里浮浮沉沉,负重前行吧!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及时行乐或许也是对各自短暂一生的尊重。人生海海,也不必太在意那些无关紧要的起落。珍惜当下,珍惜身边懂你爱你支持你的人。看似不起眼的每个小细节,日后回想起来,点点滴滴都是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