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1月3日到11月9日,读完了《共情的力量》这本书。
买这本书来读,是源于心理健康培训的时候,一位讲课老师的推荐。读完这本书才发现每个人对好书的定义是不同的。同样一本书的阅读,可能对某个人来说受益匪浅,醍醐灌顶,但是对某些人来说阅读后却一无所获。这本书读了一遍,却没有特别受触动,感觉收获不大。现在写阅读心得,再次翻阅这本书,竭力挖掘出更多价值。
首先了解一下作者:亚瑟,乔拉米卡利。曾任职于哈佛大学医学院,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美国癌症协会讲师,美国心理学会会员,。他首次将供应能力与认知行为疗法相结合,主张挖掘与生俱来的共享能力,并创立Facebook共情与善良工程项目和领英健康共情成就小组,他还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媒体专家曾多次上过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福克斯新闻网,卡斯特康卡斯特电台,新英格兰有线新闻等媒体造势宣传,帮助他吸引了很多慕名而来的学习者,影响了众多人,引导人们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力量。
乔拉米卡利既是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也是美国某治疗中心首席心理学家,对身心治愈有着丰富的经验。当自己的亲弟弟因吸毒和其他犯罪被全国通缉潜逃到阿姆斯特丹走投无路时,乔拉米卡里自信可以劝弟弟找回生活的正确方向,但出乎他的意料之外,数次电话沟通和开导后,就在约好的回国日期前一天弟弟自杀身亡,这给乔拉米卡里带来了强烈的震撼,他几近崩溃并沉痛反思,弟弟在最绝望的时候,最需要的是什么?是被敲醒头脑,是生活建议,还是仅仅要怀抱和理解?
自此加拉米卡利用全部精力来研究共情的力量,并将自己对人性的反思和研究发现用于实际临床咨询中。如今乔拉米卡里已经是全球共情研究权威,他花23年获得的人性,发现如今都写于这部书中。
作者认为共情是情商的核心能力,习得共情的技巧,你才可以拥有高情商,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分享自己的亲弟弟大卫毕业于美国常青藤耶鲁大学的格登,以及单身母亲卡罗琳等人的故事,来探索共情的作用,作者解释了共情与同情的不同,如何利用共情寻找爱情,如何成为一个积极的共情,是聆听者如何运用共情创造持久的亲密关系,以及如何避免共情恋爱面对生活的糟糕影响。此外作者认为共情是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并阐述了如何借助诚实,谦逊,接纳,宽容,感恩,信念,希望和宽恕等8种行为来获得共情能力。
这本书是一位心理学家拒绝接受普遍的医学标签和治疗人类痛苦的创新实践,也是一位心理学教授因共情缺失致使弟弟自杀的人性反思,更是一个教人们如何伴爱的人度过悲伤,无助,迷茫和绝望时刻的使用指南。
这本书的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我们为什么需要共情?介绍自己研究共情的原因,就是自己弟弟大卫的故事。解释什么是共情:理解他人特有的经历,并相应地做出回应的能力。作者认为共情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力量,它从祖先那里传承下来,并赋予我们生活的能量、方向和目的。共情的实质就是把你的生活扩展到别人的生活里,把你的耳朵放到别人的灵魂中,用心去聆听,那里最急切的喃喃私语。他认同威廉伊克斯的那句话:共情可能是头脑能做的第二伟大的事情,而最伟大的就是意识本身。共情的核心是理解,只有在理解之后才能给出解释。
作者整理了表达共情的7个关键步骤:1.使用开放式问题。不用防御性或封闭式问题。2.放缓节奏。让情绪得以在深思后有所缓和。3.不要充匆忙做出评判,4.关注你的身体感受。我们的头脑和身体之间是紧密关联,相互依存的。5.向过去学习。过去尚未解决的任何冲突都会被带到当下的互动中了解自己并发展对过去冲突的觉察,是培养对他人公平能力的必经之路。6.让故事充分展开。让自己完全参与的故事当中,尽自己所能去帮忙。7.设定边界。一个人深深的不安全感,是不会因为知道了他人有同样严重的问题而被治愈的。
共情也有阴暗面:借感受他人的痛苦来享受折磨人的快感。希特勒就擅长用共情的阴暗面进行操纵。作者也给了我们抵御共情阴暗面的10个步骤:
第一步,分辨出真正的共情和有目的的共情。真正的公平是有真正关心他人和渴望去帮助他们而激发出来的,但有目的的共情则主要关注于他人能给你什么,或者你能设法从他们那里逃避掉什么。
第二步:了解自己的渴求。你要去弄明白你是谁,为什么你会有现在这些想法感受一旦明白了为什么会有这些渴求,你就能够摆脱某些意识不到的旧有模式。
第三步:学着相信你天生的本能。身处危险时,你天生的共情本能会保护你。
第四步:保持注意力。共情总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引出真相,对他人性格和用意的理解,很少来自“啊哈”式的顿悟体验,而总是来自那些随着时间慢慢形成的值得深信的认知。
第五步:当心突兀的接近。要考虑得长远些,小心那些主动付出感情表达夸张的感激或送出免费礼物的陌生人,他们很有可能在期待这些投入能有所回报。
第六步:小心过冷和过热两个极端。
第七步:远离总是责怪他人的人。总是为自己的问题责怪他人,是一种根深蒂固的行为,意味着灵活性的缺乏和共情的绝对缺失。
第八步:警惕别人为了他们的目的煽动你的情绪。
第九步:留意不一致的言行。
第10步记住共情不是善良的同义词。
第二部分:共情,你真的做到了吗
作者用了8个章节,阐述了共情的8种行为,以及如何借助这些行为来体验共情,获得和发展共情能力。如诚实:清楚地看待自己,准确地理解他人。谦逊:既知道自己是谁,又知道自己不是谁。接纳:我没那么好,你也没那么好。宽容:透过表层,深度理解人性。感恩:一种体验世界,与世界互动的方式。信念:坚信人们心中基本的善良。希望:事情会一天天好起来的。宽恕:原谅自己,就原谅了整个世界。
以上,就是我所梳理的关于这本书我认为最有价值的内容。
书里虽然有很多的案例,也引用了不少心理学家的一些话,直接描述共情的案例却不多,也就是说在这本书里,你可能学不到如何去跟别人具体地表达共情的话术。所以还没读到一半,阅读期待就大大降低了。
但是我想话术都是子夏所说的“小道”,这本书实际上是在引导我们深入思考共情的本质是什么,如何表达共情,避开共情的阴暗面,在行为中如何体验共情,发展共情的能力。
美中不足的是,作者探讨共情的实质和能力,缺少脑科学理论的支撑。另外,第二部分语言啰嗦无趣,有拼凑的嫌疑。
不过,如果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引起我们对共情的重视,增进我们对共情的理解,从而能够在与人交往中有意识地运用共情来构建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避开危险之境,那么,这本书的使命就完成了吧。
作为初中的一名教师,我想,教室里那些青春期孩子需要我们共情,尝试去理解他们,而不是先想着改变他们感化他们,当我们与他们充分共情的时候,也许教育就已经进行了一半了。
作为青春期孩子的父母,在与孩子交流中运用共情,孩子会把你当做朋友,对你敞开心扉,你在孩子心里会越来越有影响力,内在的影响力。
作为一名妻子或丈夫,如果能够经常运用或体验共情,许多争吵或冷战就可以避免,家庭生活就会其乐融融,更融洽和睦吧。
读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了共情的力量,也提醒我们要积极实践,习得共情的能力。
过段时间,还要再读读第一部分,再读收获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