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是高效课堂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以问题为引领,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依据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的突出特点是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现对新授课、复习课、实验课和试卷讲评课的问题导学模式介绍如下。
一、新授课问题导学模式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导入新知
我们先通过单元知识树引入新课,让学生知道本节课在单元中的位置,并强化学生头脑中的知识脉络。正如我们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去旅游,一定要首先买一份该城市的地图。将各个景点的位置看明白,如何省时省力地到达每一个想去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有计划地逐个游览,必然会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比如,在学习《哺乳动物的特征》时,呈现本章知识树。让学生明确,本节是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中,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中的第七节,也是最后一节。并认识到哺乳动物是动物类群中的最高等的类群,并产生对其高等的原因进行探究的欲望。
然后针对不同的授课内容采取不同的方式,设置情境导入。
例如:在学习哺乳动物的特征时,温故知新的题目是这样设计的:
1.鱼类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_____覆盖;用鳃呼吸;通过_____和_____的摆动以及______的协调作用游泳。
2.鲸鱼是鱼吗?为什么?
利用第一题回顾相关旧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带动对新知识的学习。第一个问题是对前面学过的知识的一个回顾—鱼类的特征。同时,利用鲸鱼与鱼类的相似之处,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有的同学说是,有的说不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分歧呢?鲸鱼又为何属于哺乳动物呢?接着呈现下面的节知识树,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为课堂的高效打下基础。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还可设置微课导入。如在教学《病毒》这一节时,根据教材给出的图片,病毒和细胞大小的比较,还有病毒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设置微课,配上适当的音乐,创造情境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主动学习,事半功倍。
本环节我们可根据内容的多少,有目的的采用不同的方法。比如上面提到的《哺乳动物的特征》这节课,可让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也可师生共同完成旧知复习,学生交流鲸鱼到底是不是鱼,说出自己的观点。
【第二环节】呈现目标,明确任务
本环节以小问题小板块的形式重点呈现知识目标,让学生有的放矢。
例如:我们在学习《病毒》一节时,我们设计的教学目标是:
1.辨认资料图片,能够识别各种病毒,并能够说出病毒的特点和结构组成,明确病毒是生物。
2.通过交流,认识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巩固辨证看待问题的能力,认同利用病毒可以为人类造福。
呈现知识目标,并用不同的颜色强化视觉效果,突出关键词。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增强认知效果。注重目标的叙写,从目标上直接获得学习方法、需掌握的知识点,甚至是要达到的程度。
【第三环节】释疑巩固,获取新知
本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时间应控制在30分钟左右。我们生物组在本环节的教学中采用 “小循环,多反馈”的教学模式。将每节课的知识分解为几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后都跟上相应的反馈练习,及时强化或反馈所学。即自主学习--学生展讲--纠错质疑--组内互教--巩固记忆--反馈练习--强化巩固。根据内容难易程度的不同环节可删减。
自主学习过程定时间、定内容,学生带着问题独立完成学习过程,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重点知识要让学生展讲,即让学生做小老师,将自己的理解讲给同学听。这样,展讲的学生得到了锻炼,在展讲的过程中你也可能会发现学生理解上的误区,便于有的放矢地讲解;另一方面,小老师讲课,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听课效果.
学生展讲后,可进行质疑,全班交流。如果学生不能解决,老师再出场。之后,难点问题要求学生组内互教。让班级中学会了的同学教组内还没有接受的同学,多位“老师”共同参与,“兵教兵”,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接下来给时间让学生记忆,完成反馈题,查看学生的掌握情况。如果需要,再给时间巩固、强化。
内容比较简单的,题目只二到三个为宜,紧扣本环节。采用抢答的形式进行解决,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果有易错字或关键点,用填空的形式强化。
【第四环节】感悟收获,拓展提升
本环节由学生盘点本节课所学知识。分为知识盘点和能力、技巧、情感盘点两大方面。知识盘点主要是完成本节课的知识树,将本节课知识体系构建出来,形成自己的知识脉络。可以是学生独立整理后回答,也可是小组内交流后派代表发言。此时,教师要适时评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力、技巧、情感盘点方面,也是由学生对本节课自己的表现、同学的表现以及从本节课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高于基础知识以外的收获。拓展提升环节因课题和时间而定,不能过于强求。本环节的设定有利于学生课后知识的巩固和对新知识的预习。知识链接也是一种非常好的资源,学生可以作为一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比如学习环节动物时,链接用蚯蚓做的生态垃圾桶,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蚯蚓作为分解者的特殊身份。
【第五环节】达标测试,巩固升华
本环节一般设置三个层次的检测题。第一层为必做题,要求每位同学都必须完成,设计的要易批改,有分值,争取满分效应,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二层为选做题,要求规定时间内完成必做题后可选做;第三层为思考题,一般有一定的难度,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完成。通过检测,当堂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查漏补缺。
二、实验课教学模式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根据不同的实验课题,创设不同的情境,将学生的思维迅速引入其中。比如在完成《馒头在口腔里的变化》这一实验探究时,课前准备好刚出锅的热馒头,一上课就先让学生吃馒头,现场体验馒头在口腔中变甜了这一事实。然后引导学生思考:馒头在口腔中变甜了,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学生在感官的刺激下,产生好奇,思考可能的原因。
【第二环节】提出猜想,设计方案
此时与学生交流可能的因素,作出假设:馒头在口腔中变甜了,可能与唾液腺分泌的唾液、牙的咀嚼和舌的搅拌都有关系。“那么,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呢?”教师适时抛出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此时,可要求学生先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然后选取几个小组,派代表发言,通过交流,整理出最佳实验方案,进入下一环节。
【第三环节】动手实验,收集证据
有了实验方案,学生也不能盲目行动,要对学生进行培训,即: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小组内各位成员必须人人有任务,团结合作,这样才能保证实验过程省时高效。比如本实验中,有准备仪器的、由准备材料的、有取唾液的、有列表准备记录的。分工到人,同时进行,提高效率。
【第四环节】分析实验,得出结论
实验完成后,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录,说一说实验现象,并说明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能得出什么结论,为什么。
【第五环节】盘点提升,学以致用
请学生总结盘点本节课的收获。此过程,根据知识点的难易和考点的多少,采用直接点名展讲,或组内先交流后派代表展讲。有时也可对所学内容进行拓展提升。比如本节课,可追问同学们,如果想探究一下温度或酸碱度对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有没有影响,我又该如何操作?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和探究,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以致用,可体现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上,即利用检测题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也可在学生的思想认识上得到升华。比如本实验的学习,应让学生认识到吃饭时应细嚼慢咽,否则会增加胃肠的负担,影响身体健康。
三、复习课教学模式
【第一环节】导入复习,形成体系
本环节一般以单元知识树或章知识树导入复习。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回顾和形成知识体系。
【第二环节】抓住考纲,明确目标
本环节首先呈现复习的目标,即本节复习要达到的程度,然后依据考纲,对本目标中的知识点进行解读。哪是考查的重点,以什么形式考查,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目标明确地进行本节课的复习。
【第三环节】知识梳理,理清概念
基础知识是考查的根本。只有打好基础才能进一步升华。本环节,将基础知识以填空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呈现答案批改、纠错,之后给时记忆,接着组内互查,教师巡视抽查,督促学生完成基础知识的回顾。
【第四环节】典例引导,释疑解惑
本环节是在前一环节的基础上,呈现本部分概念相关的典型例题。依然是学生先独立完成,指名展讲,学生质疑,教师解惑并指明关键字和常见错误。之后在给学生时间巩固,并要求组内如仍有不懂的同学,组内互教,发挥“兵教兵”的重要作用。
【第五环节】达标测试,检验所学
经过前面的复习和引导,有针对性地给出检测题,规定时间内要求学生完成。呈现答案,采用组内互批的原则,及时反馈。对于出错较多的题目,依据时间选择学生讲解或老师讲解,并要求学生及时巩固。
四、试卷讲评课教学模式
【第一环节】明确目标,自查自纠
要求学生弄清本次考试的考点、易错点。整体感知卷面,先自查自纠,把因马虎没看清题意、没认真考虑、错别字等可预防的失误,独立查清,引以为戒。
【第二环节】组内交流,合作互助
自查自纠后,仍有解决不了的问题,给时间,小组里交流,展开组内互助,解决一部分疑难问题。如果小组里还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做好标记,全班交流。会解答的同学展讲。如果学生都存在误区,不理解,则需要教师讲解。
【第三环节】确定疑难,释疑解惑
教师在阅卷和进行卷面分析时,已对学生错题情况基本了解,经过巡视课堂上学生的一系列活动,确定疑难问题,重点进行讲解。
【第四环节】针对训练,及时巩固
根据对卷面的分析,对于一些易错题和疑难问题,在课前准备相关资料,同时整理好相关题目的变式题,在讲解后进行针对性练习巩固。
【第五环节】整理反思,总结提升
每一次试卷讲评课,都应留一部分时间给学生,让学生对本次检测题进行整理反思。每位同学都应建立错题本,将错题整理上,供复习巩固时自用。在错题整理过程中,将错误答案、错误原因、正确答案等梳理清楚,并在整理的过程中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