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羡慕富人家的孩子,他们从小便含着金钥匙长大,衣食无忧,西装革履,出现在生意场上,行走在华尔街中。谈吐得当,身材健硕或是苗条。我们难免存在这样的猜想:他们的成功多半应该归结于家庭的资产,不需要怎么努力就可以轻松借着父母的能力进入到上流社会之中。
可是,当下越是富贵的家庭,对孩子的要求愈是严苛。因为孩子的一举一动代表的不止是他们自己,还有家族,甚至还有家庭所管理的企业。
在美国,这些孩子从5岁开始就进行着严格的训练,进入贵族幼儿园的第一天就是进行压力测试。
要在平日中午睡的时间强制他们不许睡觉,还要学习或者跟小朋友进行强度很高的合作和交流。
若是哪个孩子表现出一点不耐烦被辅导老师抓住,这个孩子很有可能被拒之校外。
从5岁就开始管理自己的情绪,到18岁成功进入常青藤大学。其中父母和孩子的投入都是巨大的。
这是我们平日中看到的“别人家的孩子”他们背后的故事。
与我们一贯以为的享乐主义不同,所有光鲜的维持都花费了巨大的力气。
同样,那些吃下学习的苦的人,即使生活的苦还在,意义也会不同。
虽然不得不承认通过学习改变命运越难越难,生活的苦客观上限制了学习的条件;
但在命运面前,知识带来便利也是不得不承认的现实。
越是光鲜亮丽的东西,越需要心血去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