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一菲著有《寻找语文的诗意与远方》。
我们可以从她的言语中找寻到要义:“大道至简,真正的教育也许不是那灰色的理论,而是充满温情的生活,充满温情的那份爱。”“教育不是知识的传播,不是分数的高低,而是人的成长,是爱的传递。”
应工作室结集出书要求,我整理了学员的文稿,拜读了20篇“我的教学故事”。这些饱蘸着岁月磨砺与恩赐的文字,这些浸透着三尺讲台之劳勋的文字,读来如同刚从秋的田园中采摘下来的串串葡萄,饱圆而甘甜。我们的老师,被四季繁茂的枝叶掩藏。在漫漫长路中平凡如一枚石子,无人捡拾。但掬于手心,这些石子身上,无不镌刻着大爱之纹路!这不就是诗意与远方吗?
品读逐篇文章,即是品读他们爱的魂灵。今日撷来,与君品茗。
汪涛在父亲节前,给过学生一个暗示:在黑板的显耀处写上“祝全体男老师节日愉快”。他没有直接安排学生为父亲送祝福表问候,只是做了这样一个暗示。没想到,这个暗示收到奇效——有四个学生利用自己的零花亲为父亲买了小礼品,一个学生给父亲买了一包伤湿止痛膏,三个学生向父亲表示了祝福问候。住校的学生6人中的3人向父亲打电话表示问候,并汇报了最近的学习情况。一个别出心裁的设计,唤起了学生主动本能的行为,唤起了学生对父亲的回望与尊重。是暗示也是呼唤,用心良苦。
牛尚志曾经给一个可怜的娃娃垫缴了学费,让他的弱智爸妈感激了多年。其父在火车桥底下泥泞不堪的路上为老师主动让路,其母每次相遇,都要送来一句“上班去呢吗”的热情问候。这两个在社会最低层卑微生活着的人,永远铭记着孩子的老师之恩情。而老师,记住了他们的黄土地一般的善良。
牟静观摩了魏书生的讲座,她在心得中写道:“别人是从“术”的角度解决问题,而他摄的是魂!与其说他是在做事,不如说他把做事早已化成了一种生命的姿态!”“生命的姿态”之感悟,在尹东的讲座里,在董一菲的书籍里反复提到。牟静也悟到了。
刘雁的《语文教学,需适时放慢脚步》里阐述的观点,不就是专家学者们所说的“等等,再等等”吗?
李建成“反复设计自己的教学环节,听取课组老师好的意见,对自己的教案和教学环节及时地做出修改,心里才有了底”的磨课精神,“最终得到了评课老师的认同和赞赏”。
任淑芳感叹:老师和学生的距离有多远?也许就是这么一臂之遥,当你用心一抱的时候,他们稚嫩的心灵整个儿地被你收拢了。杨艳艳也有几乎相同的感受:“他冲过来一把抱住我大哭起来,我没有拒绝这个拥抱并且回以拥抱,我知道这个温暖的拥抱已经融化了他封存世界的寒冷,斩断了搁在人性中那不信任的纽带,也打开了一个春暖花开的温暖世界。”
如果“拥抱”能化冰,那么文字的鼓励则能唤起一个心灵的苏醒。
王娟有这样的流露:“我发现他的字写得很漂亮,作业也很整洁。就试着在作业本上写批语鼓励他,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几次下来有点效果,他上课开始听讲,虽然不回答问题,但精力很集中。有时候回答简单的问题没有成功,但我也不生气。我需要耐心,他更需要时间。”
李清云是马佩霞的学生,但马老师称其为“清云”。“清云,你的名字和你一样美丽,透着灵气,只要努力,相信你一定会进步。”就是这样一句鼓励,让一个不起眼的孩子竟然感激起这条批语,送给老师一枚小小的玻璃指环。“深蓝、浅紫、浅绿中透着或粉或黄或橙的指环,随着光线和温度变幻色彩,比雨后的彩虹还要美丽。”
爱,同时写进了几位美丽老师清丽的文章,也驻扎在她们细腻温润的心田。刘勇这样剖析自己:“我反省自己的一言一行,原因就在于缺乏关爱每一位学生,对有缺点的学生不能耐心教育,态度粗暴,教育方法过于简单。”这样的反思,体现了一位刚性教师的柔肠。
陈爱钰用作文撬动课堂,改变学生的态度;张玉明把反复修改作文,当作谋事成人的砥砺石;裴永林用“二十分钟的排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赵鹏俊和王鸿举,都提到了对学生的严厉和“打骂”,倾吐着当年的“劣迹”与用心。刘芳则用生日卡片播放着一段一段爱的乐曲。
孙甜在秦州大门中学的食堂里,听到了她的学生对自己轻声说:“我奶奶给我把饭勺子洗得可干净了,昨天还在开水里煮过,不脏。老师,你吃。”这是大门那个冬天最温暖的一句话,让她体会到做老师的幸福!学生让老师也吃一些,和孙顺合的学生送给孙老师一个桔子一样,那是学生给予老师滚烫的报达。
安晋瑞极力挽留过一个辍学的孩子,他“每次想到这些的时候,就会想起那夕阳下的背影,自信的微笑。”离校的那个孩子,是一朵美丽的夕阳,曾在美丽的关子山口逗留……
我们没有著写过《寻找语文的诗意与远方》,但我们的活法已经有诗样般美丽。我们还没有名气,甚至我们将来都不会博得名气,但我们身上闪烁着一道道光芒,照亮过太多学生的路途。岁月不昧,那个讲台上的身影,曾把一片绿荫铺展在一群人的远方。他们的心胸,就是一首隽永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