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诗经密码》作者:刘蟾
晋小子侯被诱杀之后,晋国还得赶紧再立一个新国君,可是小子候死的时候年纪太小,根本就没有孩子,怎么办呀?晋国人就立了晋小子侯的叔叔,晋哀候的弟弟继位,史称晋侯缗(mín)。
根据史记的记载,晋侯缗是公元前706年继位的,《左传》记载的是公元前704年。如果按照公元前706年算的话,这一年的诸侯们是发生了不少大事的,比如郑太子忽帮助齐国赶走山戎,二次拒婚,不伦之恋的文姜生下了鲁庄公,等等。
晋侯缗是晋国大宗的最后一位国君,因为在他之后,晋国的国君就成了曲沃桓叔那一支儿了,所以这场历时长久的造反和被造反的内乱,就在晋侯缗的手里画上了句号。
不过唯一令人稍感安慰的是,晋侯缗做国君的时间不短,有28年之久,老百姓也算过来几年安稳日子。
为什么他能当这么久的国君呢?是曲沃武公突然仁慈不再造反了吗?当然不是啦,连续失败让曲沃武公回去之后就开始总结战争的经验教训,然后他发现,他和老爸曲沃庄伯的功败垂成,都和一个人有关,这个人就是周天子,周桓王。
看来周桓王这个还算硬气的家伙,尽管没有多少诸侯帮他,但关键时刻还是能发挥一点作用的,所以曲沃武公就知道,即便自己战胜了大众,杀了国君,可是只要周天子不支持自己的合法性,也会备受质疑,所以他决定改变策略,打算等天子不那么爱管闲事儿了,等到自己实力足够强大了,再重新组出手,反正现在进国的实际势力已经操纵在自己手里了,自己所差的就是一个合法性而已,那就让你晋侯缗多活几年吧。
结果这一等就是27年,可见曲沃武公的耐力和毅力都是相当不粗的。这27年可发生了很多事儿,周天子的势力越来越衰微,山戎东夷也不断入侵中原,秦国可怜兮兮的收复了土地,卫国内乱,郑国内乱,只有齐国出现了齐桓公那样的牛叉人物。
27年之后,已经是公元前679年了,这个时候齐桓公的霸主格局已经展露形态,北杏会盟的召开已经是两年前的事儿了,现在的周天子是周桓王的孙子周釐(亦作周僖王)王,周釐王是个没什么作为的天子,而且生来穷怕了,所以这个人十分的贪婪。
曲沃武公一看,嗯,这是个软柿子,好捏,看来自己苦苦等待的机会终于到来了。
于是公元前679年曲沃武功又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战争,直接杀死了晋侯缗,控制了国都翼城。
原来的大宗贵族艰难地支撑到现在,是再强悍也架不住这样折腾了,于是曲沃武公完成了形式上对晋国的统一。
同时曲沃武公在政治上也变得非常的成熟,他主动把战利品各种奇珍异宝美女金银等,全部送给了天子周釐王,并且用非常谦卑的姿态讨好他。
曲沃武公派出去的使臣也不辱使命,态度和善,言辞谦卑,把周釐王的马屁拍得很舒服。
但是大家都能看出来曲沃武功这样做的原因,所以在《诗经·唐风》中收录了一首《无衣》,记载的就是曲沃武公向周天子请命讨封的事情。
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2,安且吉兮。
岂曰无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在《诗经》中还有另一首《无衣》收录在《秦风》之中,和这首是没有关系的。因为这些古诗都没有名称,用诗歌的前两字来代替题目,所以出现了这种重复的情况。
这首《唐风·无衣》十分简短,怎么会说这首诗是曲沃武公向周天子讨封的历史反应呢?这得给大家介绍一个关系重大的历史背景知识。
根据《周礼》记载,周天子有九种封授官职的仪式,被称作九仪,具体是哪9亿呢?我们说一下。
最低级别的称作“受(授)职”。比如说小明十分幸运,从一介草民逐渐成为周朝最大的官,接受了天子的九仪之礼。那么这一步就是说周天子封授小明同学有了最基本的从政资格,类似有了公务员的身份。
第二级称作“受(授)服”,这就稍微高级了一点,赏赐了小明一套祭祀的衣服,从此他就有资格参加重大祭祀,身份上就成为士了。
第三级就是“受(授)位”,等于有了实际的官职,在诸侯国,当下大夫了。
第四级叫做“受(授)器”,就是赏赐了一套祭器,有了自己祭祀的权利。在诸侯国相当于上大夫的职位。
第五叫做“赐则”,所谓则就是还没有被封给诸侯的土地,一旦小明接受了周天子的赐则,那么他就有天子封赏的土地了,但名义上还是一个大夫。
第六级叫“赐官”,也就是说,这时候小明同学在自己的封地中,可以随便任免官职,类似一个诸侯了,但名义上还不是啊。这一级别呢,可以当做周天子的卿了,也就是说,他在朝中做大官了。
第七级就比较牛叉了,叫做“赐国”,周天子会正式封赏小明为诸侯国君,可以开宗立派,祭祀自己的祖先,有自己的宗庙,有自己的国都和封号了。他这个时候就是诸侯国国君,出门在外,和其他的国君是平起平坐。
第八级成为“作牧”,牧就是管理的意思,这一级赏赐的是特权。比如小明在某次事件中立了大功,周天子就封小明为牧,他就有权利讨伐别的诸侯国家了。
第九级到了顶头叫做“作伯”,也就是所谓的方伯之国,类似于片区总管,比如把中国分为几个大片儿,东北三省一片儿归某个方伯管理,或者华北片让某个诸侯国国君来当老大,这就是方伯。小明同学要成为方伯,那他就是诸侯之长,春秋五办的本质就是诸侯之长,就是这一级的方伯。
看了这个九仪制度后《无衣》中所说的七兮、六兮我们就明白了。意思就指代“七节之衣”和“六节之衣”,代表的是职位和爵位。
根据《毛诗序》和朱熹《诗集传》的解释,这首诗是曲沃武公派遣一个大夫聚贿赂周天子的时候所做的。
第一段大意是说,难道说我没有朝服吗?不是的,我有七节之衣,可是我自己做的哪里有您赏赐的好呢,您赏赐的穿起来又安全又舒服。
第二段儿这个大夫就代表曲沃武公表明了谦卑的态度,自降身份,把七节之衣换为六节之衣。说,难道我没有朝服吗?不是的,我有六节之衣,可是我自己做的哪里有你赏赐的好啊,你赏赐的穿起来那是又暖和又安全呀。
这不就是明着讨要官职吗?自己做的等于自立门户,非法自封,天子要是能赏赐朝服,这不就等于承认了自己的合法地位吗?
不过呀,这首诗要是抛开这个文化背景,就会被解释的千奇百怪,比如现在许多人理解的纪念亡妻。
不过天子周釐王还真不含糊,人家接收贿赂,并且还非常高兴,说明自己有存在感呀。然后呢周釐王就郑重地曲沃武公为晋国的合法国君了。
这一年之后,史学家们就不再叫他曲沃武公而是称他为晋武公啦。历经三代造反,终于成功,真是做什么事情不管多难,都要有毅力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