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遇到多年不见的七大姑八大姨,最烦的应该就是被问一个月赚多少钱了,这甚至比问什么时候找对象更让人难受。当他们刨根问底的时候,你可能会觉得有点尴尬,甚至觉得他们在侵犯你的隐私。因此,网上还催生出了各种各样的帖子教你如何回应这些问题。
不过,你的工资到底多少?对自己来说,确实是个好问题。
很多人嚷嚷着要升职加薪到达人生巅峰,却不愿意花一小时加班;看着别人工资比自己高,除了抱怨不公平待遇,就没想过怎么努力让公司发现自己的价值;听说人家随随便便就定个一个亿的“小目标”,吐槽完就没下文了。
其实这些人就是觉得自己挺好的,富不了也饿不死。如果真的被逼急了,哪里还能这样从容?
2.
畅销书作家“特立独行的猫”有一篇文章叫做《如果你觉得自己混得还不错,就让中介带你去看看房子》,让我着实感同身受。
我彻底焦虑起来,觉得自己收入太低,真的就是开始看房的时候。在买房之前,我也觉得自己的收入挺好的,没觉得自己穷,每天业余时间不是刷刷手机就是追追韩剧。但逛完一圈二手房下来,瞬间觉得压力太大了,看上的买不起,买得起的看不上。
从那以后,除了一周五天正常上班,我在工作日下班时间和周末还接了补习班老师的兼职。虽然两个工作地点距离特别远,单向车程就要1小时,但我还乐在其中。因为一个月多了几千元的收入,当时都快赶上我的本职工作了。
3.
很多人并不是真的不穷,而是自己穷还不自知,自我感觉特别良好。
这种认知偏差有个经典的案例:90%的司机都认为自己的驾驶水平超过平均水平。这可能吗?
大多数人对自己的评价都会优于现实,而且心理安慰自己比下有余。可是你活在这世上又不是来比惨的。那些觉得差不多就好的,对比范围往往只是身边的一小撮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的圈子里大都是一些跟你水平相当的,不然你早就挤进更高阶的圈子里了。
4.
既然标准那么不好拿捏,那我们还是把它量化吧!
最近身边很多人在听大热的财经节目《吴晓波频道》,这个节目是为中国的中产阶级量身定制的。吴晓波对中产阶级的定义是年均可支配收入在20万以上。
什么叫可支配收入,就是扣除税费、五险一金和房贷以后手上可以花的钱。一年当中一个双薪家庭能支配的钱要超过20万。
想想自己的收入,你达到了吗?
如果连中产阶级都达不到,那就别说自己过得还好了。
穷则思变。只有你意识到自己的“穷”,才会想办法去赚更多的钱。不论是短期变现还是长线积累,开始了总比没有好。
不说了,我要滚去赚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