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是一本美国畅销书,这本书荣获了4项美国国家级大奖。
本书的作者默娜·B .舒尔是美国亚拉尼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同时也是一位儿童发展心理学家。
怎样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这本书介绍了一种通过家庭游戏来协助孩子自己思考该如何开展社交的方法,舒尔教授给TA取名为“我能解决问题”。
周六中午12点15分了,6岁半的女儿咪咪还在看书。
我让她赶快午睡,因为下午2点还得去上舞蹈班。
她磨磨蹭蹭就是不肯睡,最后还让我答应陪她一起睡这才愿意放下书躺到床上。
在床上翻来覆去的还是不睡。
我告诉她:“你自己考虑一下,睡觉还是看书?
如果看书不睡觉,下午可能没有精神好好练习跳舞。
你自己决定,妈妈不干涉你。”结果她选择了起床看书。
我睡下了,不知过了多久,迷迷糊糊中我感觉咪咪也上床睡觉了。
1点45分左右,奶奶过来叫起。
咪咪不肯起床:“我还要睡觉,我还要睡觉。太讨厌了,我周末比平时还累。
今天上午刚上完专注力的培训课,下午又要去学跳舞,我都不能好好休息了。妈妈,我不想去跳舞了。”
我知道其实她是很喜欢跳舞的,从她平时经常在家自己练习就可以看出来。这会估计没睡醒,才会这么说。
我不能忍受她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于是我哄她:“刚才妈妈让你自己决定的,你决定了看书,所以现在即便觉得困不想起床也没有办法,你要你自己承担这个结果哦。快迟到了,赶紧起来。”
咪咪不情愿的起床换好衣服,跟我出门了。
看着她气嘟嘟的模样,我知道,她即便去了培训中心,也不会有太大的学习效果,我得想办法帮她从生气的情绪中走出来。
于是,我刻意尝试使用“我能解决问题”这套方法。
我:“咪咪,你现在是什么感受?”
咪咪:“我很困,不想去。妈妈一定要我去,我很不开心。
这件事就怪你,你总是说让我自己想清楚,我不想睡觉就不让我睡觉。
吃饭的时候也是,让我想清楚,我不想吃饭就不让我吃饭。”
以前,我会用马后炮这招教育她:“只能怪你不睡觉啊。
我叫你睡觉的,但是你却不想睡。现在困了吧?难受了吧?看你下次还敢不敢不睡觉?”
根据过往的经验,这种教育的方法不太奏效。下次当她不想睡觉时,还是会选择不睡觉。
而且,我这样说她,通常她也会很有情绪。
所以,这次我想尝试让她自己去思考该怎么做。
我:“哦,好像的确是妈妈不好。那你觉得妈妈今后应该怎样做才更好呢?”
我引导她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咪咪:“你不应该一开始让我睡觉,后来又让我不睡觉。
究竟是睡还是不睡,我都乱了。
你应该坚持,要不就让我睡觉,或者要不就让我不睡觉。”
我:“哦,你希望妈妈采用相同的态度对待你。这是个不错的方法。
但是妈妈也不知道是让你睡觉好,还是不让你睡觉好。
如果我硬要你睡觉,也许你会讨厌妈妈,怪妈妈不给你选择的自由啊?”
咪咪:“妈妈,不会的。现在我知道如果没睡午觉,下午会很难受的。
你只要一开始就让我睡觉,一直坚持让我睡觉就可以了。”
我:“哦,妈妈懂了。但是妈妈觉得看书也是很好的一件事情哦。
那以后如果你想看书了怎么办?”
咪咪:“我可以跳舞回来后再看啊。”
我:“是哦,等你跳舞回来后可能是更合适的时间哦。”
咪咪:“是呀。”
我:“咪咪,谢谢你哦。你帮妈妈想了一个办法。
妈妈既不用担心你会反感,同时你自己也不会觉得难受。你真是一个很会想办法的小朋友。”最后,我不忘欣赏她。
这招也是从心理学相关书籍学来的,要给她正面的期待,久而久之她就会变成我所期待的样子。
“对呀,我是一个有很多办法的小朋友。”咪咪开心的去学跳舞了。
简单几个来回的对话,不但使咪咪阴转晴,更大的收获是今后即便再次出现相同的不想睡觉的情景,只需稍微提醒她一下今天这个对话,她应该就懂得怎么办了。
因为“要求妈妈坚持让她睡觉”的办法是她自己提出来的,所以她执行起来不会产生抵抗情绪。
“我能解决问题”的步骤主要有以下5个步骤。
1、在任何方便操作的场景,自由的和孩子练习下面的字词,开展字词游戏。
是/不是
和/或者
一些/所有
现在/以后
相同/不同
这些字词游戏的目的是让孩子知道,做或不做一件事情、做一件事情的程度、做一件事情的时间点,其实是有选择空间的。
然后,对同一件事情,每个人的感受可能是相同或不同的。
2、和孩子练习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感受。
训练孩子通过看、听、问等手段,了解别人的感受。
3、通过下面的字词游戏,让孩子明白做法和后果间的关系。
如果/那么
可能/也许
为什么/因为
公平/不公平
合适的时间/不合适的时间
这些字词游戏的目的是让孩子思考如果做一件事情,可能会带来什么后果,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后果,出现这些后果会让别人或自己有什么感受。
4、寻找多种解决方法。
这是“我能解决问题”的核心练习。
不是由家长告诉孩子该怎么做,而是让孩子自己去思考有什么办法,怎样处理冲突,解决问题。
注意不要评判孩子提出的方法,这样容易打击孩子积极性,还容易造成孩子产生依赖。
正确的做法是尽量诱导TA想更多的方法。
5、考虑各种解决方法的后果。
在这一步,结合事情的后果,让孩子判断一个想法好不好,让TA学会如何从各种方法中取舍,得出最好的方法。
总结起来,使用“我能解决问题”方法时,家长首先要了解事情的真相及孩子的想法,此过程注意使用练习中使用过的字词,像我和咪咪关于午睡的谈话中的黑体字眼就是这些字词。
然后提示孩子,做一件事情,自己和别人的感受分别是怎样的。
接着,提示孩子思考有什么解决方法。
最后,让孩子预估解决方法的后果,鼓励孩子勇敢去实践。
光说不练假把式,连说带练真把式。实践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