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头人手一个罐头瓶茶杯
(2023.10.26.)
人体的近80%是水分。贾宝玉说女儿是清水做成的,男人是污浊泥巴做成的。其实人都是饱和注水的,区别可能在于清水还是污水。
日常生活喝水是件很重要的事。关乎健康长寿。到医院看病总会得到一句医嘱,多喝水!
家里的柜子里至少有十几个很不错的各式保温水杯。大小高矮不同款式不同颜色,有时换着使用。忽然想起来,这在很久的以前可是准奢侈品。
那一年,我记得180元钱给父亲买了一个日产不锈钢保温杯,换算到今天怎么也要千元以上。老人家爱不释手,稀罕玩意。后来给岳父也买了一个,老人很得意的用了很多很多年。
有了年纪的人回忆一下。在保温杯兴起之前,有过很长时间,人人都喜欢用罐头瓶子当茶杯。
那时罐头是好东西,看望病号看望老人看望朋友,总是提着两瓶水果罐头前往。
那时还没有塑料瓶子,也没有塑料大棚温室,更没有超远距离运送南方果蔬的条件。水果只能应季品尝,跨季节吃水果当然是罐头啦。最多的是桃子罐头,因为蜜桃最不好存放。
玻璃材质的空罐头瓶子舍不得扔掉,琢磨着再利用起来当茶杯。拧紧瓶盖不漏水,便于随身携带。由此产生了喝水杯子的私有制。以致看上哪个瓶子专门去买它的罐头也是常事。
在玻璃罐头瓶子水杯兴起之前,人们没有随身携带自用水杯的资产阶级奢侈习惯。
有这样的真事,延安时期开大会。坐在前排的陈庚口渴了,直接几步上前桌台去,端起正在讲话的毛泽东的水杯,随便喝了起来。
从前,茶杯是公用器皿,甚至都不用杯子。农村人口渴了,大水缸前操起葫芦瓢咕咚咕咚几下,抹抹嘴。
我上中学时,课间休息时间,水龙头前排长队,仰着脖子直接饮用。包括女同学也一样。
想到了非洲原野动物世界水塘边饮水。
扯远了,还说罐头瓶子。
用罐头瓶子当做喝水杯,可以理解这是人们向着拥有私有茶杯过渡时期的过渡产物。
冬天,手捧着玻璃罐头瓶子茶杯,既防止宝贵的热水过快冷却,又可以暖暖手。暖洋洋的开会学习讨论发言。真美。
因为担心滚烫开水炸裂玻璃瓶,空罐头瓶子在使用之前,需要在沸水中煮熟。这样才能经得起高温。
玻璃瓶不仅不保温,更尴尬的是添上开水,烫手啊。
为此,又骤然兴起用玻璃丝编杯子套。既解决了烫手问题,也多少有些保温功能。挺好。
玻璃丝就是女孩子扎辫子所用的塑料线绳,五颜六色太好看。在那个缺少美丽色彩的时代,特别的抢眼。
于是乎,各样玻璃瓶子穿上了各种颜色的新衣。尤其多种颜色混编的这种艺术品色彩斑斓。再后来还能编出很多图案。
每到开会时,人人手中的茶杯,几乎没有相同的款式和图案。简直就成了美的展示。
不仅老百姓如此这般,大人物也是一样。有一次参加人民大会堂的大型会议,我的座位在最前排。国家领导人面前除了白色陶瓷茶杯外,有的首长带来自己的喝水瓶子。距离我最近的是陈锡联,他是主持日常军委工作的军队最高领导人。他的罐头瓶子套,是黄绿相间玻璃丝编织,很鲜艳很漂亮。
前面附上的一张照片中,是原解放军总参谋长陈炳德。你看,他还在用罐头瓶子喝水,可是没有用杯套。有公务员把握好温度的。他任职上将的时间,应该已经是新世纪了。看来保温杯完全普及以后,他还是习惯罐头瓶子老什物。人老了才这样。
顺便说一句,有研究结论,玻璃材质的器皿最健康,花花绿绿的陶瓷是上的釉。我们家里饭碗都是玻璃的。
玻璃丝套着的玻璃罐头瓶子当做普及型的喝水杯子,成为那个年代的记忆和符号。
逐渐遥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