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枝受风吹日晒,得雨露滋养,在某个时刻静静绽放是自然界一件美妙的事。语文课堂有没有可能变得安静,能听到春蚕噬叶的声音,听到花朵绽放的声音?
第十二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大赛在扬州中学举行,听了全国各地推选的十多位优秀选手的语文课,获益匪浅。而获益更大的是几位专家对语文课堂的评述和论见。这让我们对语文课堂有了更新、更清、更深的认识。
专家认为一节充实饱满的语文课应该有目标、有设计、有活动、有问题、有交流、有展示、要有资源、有欣赏、有比较、有指导,也有专家认为评价一节语文课要有这样一些标准:即知识的准确性,问题的针对性,学生的主动性,问题的特殊性,挖掘的深刻性,讨论的有效性,设计的设计性,思维的开放性等。专家告诉我们语文课该有什么,该做到什么。这让我们对语文课堂的结构框架和内容方法等有了一个全面的系统的认识。
黄厚江老师对本次语文报杯课堂大赛做了总结性发言,他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理念。
他认为语文课堂应该是享受的,思考的,启发的,掌握的。就是说语文课堂应该是令人享受的,能令人深入思考的,对人有所启发的,是让学生有所掌握的。他强调语文课就应该是老师带着学生"慢慢的"上下去,和学生一起在文本中进进出出,来来回回,在慢慢的"品"、"赏"的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启发,有所收获。他认为有时,我们的语文"杂质"太多,这种"杂质"如材料的过多引用,多媒体的过度应用,老师的过多解读等。这样的语文课,令人眼花缭乱,有华众取宠装神弄鬼之嫌。他认为材料的引用要适度,最好能做到"无痕"。多媒体的运用能用则用,不能用则不用。多媒体等只是构建课堂的支架,而支架太多会"绊人"。
他还认为有时语文课有随意切割文本之嫌,使文本支离破碎,面目全非。他认为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的成长。但有的课堂学生则无事可做,老师无法推动整个班级的学习,学生就像稻草人一般进行着鸦雀无声的讨论。
通过听课和专家的点评,我对语文课有了进一步的思考。
语文课必须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我们应该去掉虚华,让课堂变得真实。我们应该带着学生和学生一起去阅读、去思考,而不是让学生接受自己的解读、认识,进一步将学生引进自己设计好的"圈套"。我们引用材料等是我们思考的过程,而不是体现老师的"渊博"。我们使用幻灯片是给予我们教学的方便而不是设计一面面的华丽的墙,将自己和学坐“套”进去。如黄厚江老师所讲,语文课就是我们和学生一起在文本里进进出出,慢慢咀嚼品味,老师应倾听学生的想法,学生的感受,从而引领他们去思考,去想象。老师应该深入挖掘文本,做到心中有数,但同时,也应该藏而不露,虚怀若谷,抛却个人虚荣,静听花开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