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首曾经流行的歌唱道:来到拉萨,在雅鲁藏布江把我的心洗净,在雪山之巅把我的魂唤醒……但在一个海拔四千米的地区洗心革面、让“纯净的天空飘着一颗纯净的心”,并非唱的那么容易。
对于低海拔地区的大多数人来说,拉萨只不过是一个永远不会实现的“总有一天”,所以关于拉萨在低海拔地区又总是通过想像力和道听途说来弥补。这些不能体验的关于拉萨的神话传说,使西藏成了一个神秘的天边外。
我终于经过了10天的318国道,在一个阳光真实无比的正午抵达拉萨。远远的,已经看见了高踞于拉萨西北红山山顶、在彩色霓光簇拥中的布达拉宫,笼罩其上的深黛色的天幕也镀上了一层耀眼的霓彩。
到了住处,放下行李,直奔布达拉宫。布宫,也许是很多人的梦。
站在布宫前面,似乎内心很多的杂念都尘埃落定。十年,终于见到你。
等到9点日落,布宫的等亮了起来,它成了整个世界的焦点。
经常有人会问,西藏有什么好?
总是吸引着那么多的人趋之若鹜的前去“朝圣”?
其实西藏吸引人的地方一是高原风光,二就是对外人来说颇为神秘的藏传佛教文化。
最初多数人对藏传佛教的印象,是停留在满脸皱纹、手持转经筒不停顺时针转动的老阿妈身上的,试想是什么样的宗教可以让这样的耄耋老人信奉一辈子,可以让远在千里之外的信徒三步一叩的向拉萨朝圣?
好奇的同时也充满了崇敬,因为坚持,是一个人最难以达到的境界。
大昭寺没有布达拉宫那么宏伟,从寺庙的外表来看也没有藏区藏传佛教三大寺那么大的占地面积,但它的重要性绝对是不容置疑的。
寺庙门口每天都有很多前来朝拜的人,他们都自带着垫子,面朝释迦摩尼等身像的方向,原地在垫子上做着叩拜的动作。
这里叩拜的人在平时情况下百人不到,在一些重要的日子可达上百人,没有人聊天,没有人闲逛,空中弥漫着藏香的味道,现场没有其他杂音,全都是做叩拜时衣服与垫子摩擦发出的“刷刷”声,此起彼伏,安静的有一丝可怕。
还有一些人,手上没有垫子,徒手在地上摩擦。听说这样的人是最虔诚的。
围着大昭寺,每天都会有上万人围着寺庙顺时针转经,队伍里年纪大的人居多,看着这些耄耋之年的老人依旧的走在忠诚于自己宗教的路上,虽然有的步履蹒跚,虽然有人拄着拐棍,但那份值得敬佩的坚定都刻画在脸上的皱纹里。
当然这条路上也有年轻者,也有残疾人,也有衣着僧服的喇嘛,也有三步一叩的信徒。跟随他们的脚步,进入他们的人流,空气中弥漫着焚烧的香气,大街上形形色色,恍惚间以为进入了另外一个国度。
当我看到这些老者,在用各样的方式践行者着自己的虔诚,此刻,我真的僵住了,我没办法理解他们的世界。
她们一圈一圈的转,嘴里还在不停的念着我听不懂的东西。
在人群中,这位老人拄着拐杖,目测牙齿都已经掉完了,但是她还在蹒跚的用力地往前走。
街道的两旁,也会有很多老人,静静地坐着,在阳光下,他们显得格外慈祥。
一群一群的各类人群,就这样绕着大昭寺,走在八廊街上,除了他们自己,可能没有人知道他们走了多少遍。
看了这些之后,我的内心非常的沉重,因他们的坚持和虔诚的信仰而感动,也为他们的“艰辛”而压抑。也许这就是他们的生活和文化,就如我们在大城市中奔命一样。
当我要离开的时候,一个喇嘛,邀请我给他们拍全家福,拍完之后给我了一根香蕉,我说不用了谢谢,女主人很严肃的给我说,这是他们叩拜一万步,才能拿到的,她说我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一般人都是得不到的。我也觉得一路走来我挺幸运的,希望我这个傻天白,能一直幸运下去。
沿着街道就那么走着,很宁静,少了大城市中的吵闹和喧嚣。这里的节奏很慢,正是下午好时光的时候,甜茶馆已经人满为患。
走着走着,遇见了一家书店“天堂时光”,文艺气息非常浓厚,老板也非常的nice,墙上贴着“你可以不用消费,只要你愿意,可以在这里待一整天”。一楼多是书籍和一些文艺小饰品,二楼是主要是明信片。其实这样的书店,在哪个地方都会有,但是在拉萨,就是感觉不一样,有一种进去了就不想走的感觉。
就这样在这里坐了半个下午,写了好多张明信片。在大城市里生活久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似乎变得很现实,朋友之间有时候就像是一种交易。而那些和我有关系的人,我都希望以诚相待,做一个有温度的人,不管我走到哪里,我都会送上我最真挚的问候,时光易失,初心不变。
伴着特别的城市夜色,结束了一天的探索,这不是结束,也许是刚刚开始。
今天哪里也没有去,就在住的青旅看看风景,听听音乐写写东西,思考一下自己的人生,享受最后的慢时光。
最后在看一看这个让人迷恋,让人神往的城市,世界之巅——拉萨。
再见,拉萨,期待下次的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