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八年前的旧文,修改了又发出来的。现在李玉刚先生的《镜花水月》已经做了修改。昭君的段落删除了,可能是为了不跟《四美图》重复吧。但八年前初次观看的激动心情依然在。艺术就是艺术,哪怕白驹过隙时光荏苒,魅力依旧不减半分。
旧版《镜花水月》视频看了不下5遍,得出的结论只有一个:玉刚果然是块美玉,手眼身法皆精妙,全身上下都是戏!最精妙的还是那一双慢敛秋波的眼睛。妙在何处?请诸位听我细细道来。
杜丽娘。
汤显祖的《牡丹亭》为我们刻画了一位为情死为爱生的少女杜丽娘的形象。其中《游园》、《惊梦》更是不朽的经典。
这两出折子戏中,杜丽娘见到满园春色忽生惆怅,联想到自己的青春年华就像被锁在重重深宅的美丽花朵无人怜惜黯然凋谢,进而恍惚入梦,与一位拿着青翠柳枝的少年柳梦梅你侬我浓,梦醒后百感交集心碎神伤。
演出中对于眼神的要求是很高的,多一分太妖娆,失去了大家闺秀的身份;少一分不妩媚,无法表现青春少女的可爱可疼。玉刚依靠他那双传神的眼睛把杜丽娘复杂缠绵的心理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又恰到好处,实在不容易。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都付与断壁残垣……”,眼神开始时是一霎那的惊奇与喜悦,被礼教家规禁锢的生命好不容易得到喘息的空间,怎能不肆意绽放?但没过多久,眼神逐渐渗透委屈和不甘。好花不常在。可花儿总算有她这位“有心人”关注过,即使凋谢也不枉此生了。那自己呢?有谁问过她的喜怒哀乐?有谁听过她的知心话?连裙子上绣个双飞的蝶儿都要被父母训斥“不守闺训”,她的自由在哪里?她的生命又有什么意义?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眼神带着一点心酸和哀愁,为女孩儿的薄命心酸,为无法找到可以托付终身的如意郎君哀愁。
当柳梦梅出现,与梦中的杜丽娘(另一昆曲演员扮演)“忍耐温存一晌眠,是哪处曾相见,早知道这好处相逢无一言”时,玉刚的表演是慢舒衣袖,斜靠桌旁假寐,眼神充满了羞涩、甜蜜,同时也带着微微的紧张。从来没有接触过异性温存体贴的杜丽娘在彷徨、犹豫和挣扎后,终于挣脱了 “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大网,沉醉在美好的爱情之梦里。
可惜好梦易醒,最终杜丽娘不得不面对冰冷残酷的现实,梦中人,难寻觅,梦中情,难再圆,伴随着凄清的《佳人曲》,杜丽娘压抑无奈的眼神在观众心中留下挥之不去的痛。
王昭君。
很多人认为昭君出塞一定是凄凄惨惨戚戚,有无数词人说她是“分明怨恨曲中论”,把一个好端端的昭君愣是搞成个因为争宠失败被迫远嫁的怨妇,实在叫人无语。殊不知,在强硬的匈奴单于要求软弱的汉皇和亲时,整个汉室宫廷一派悲戚,大多数嫔妃宁愿自缢也不愿担此重任,唯有昭君勇敢地应承了下来。和亲后汉室与匈奴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战争。昭君功不可没。
玉刚的表演把我们带进昭君难以用笔墨形容的内心世界。先是粗犷的《敕勒歌》作铺垫,再是雄浑的乐声响起,昭君身披大氅款款走来,最后看一眼故乡,盈盈泪光,再多的不舍也只能凝聚在深情的一眺中。从此后只有大漠雪关山月伴随左右,再想听听亲人的声音,再想看看中原的景致,再想尝尝故乡的美食都只有在梦中了,回首,回首,不断地回首,万种伤心收在眼角,化成凄然一笑。
“泪湿衣襟,别斜阳里……故国千里,归无计”,昭君叫侍女取过琵琶,脱去大氅,身着白色绣有金色花纹的衣服,轻轻拨弄琴弦。一曲弹罢,眼中划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痛楚,将琵琶置于黄土之上,面朝故国庄重地叩拜,目光虔诚。
该走了,为了家国天下的平安,为了众多宫内姐妹的性命,也为了自己不再卑微地老死宫中,昭君重新穿上大氅,眼神清澈如水:
别问“是否有恨”,离别之恨“无绝期”。然而,只要此身去后烽烟平息芳草青青,只要此身去后国泰民安骨肉团圆,只要此身去后两国永结同好平等相待,哪怕是“山水一程,风雪一身”,哪怕是魂留塞外鸿雁传情,昭君也愿意,昭君也满足,昭君也心安。
缓缓地走,缓缓地行,要出关了,昭君回头,朝着故乡缓缓地挥手,最后定格的,是她留给故乡温暖的眼神和温暖的微笑。
虞姬。
楚汉相争,刘邦用了 “四面楚歌”之计,动摇了项羽的军心,致使项羽大败。霸王别姬的故事也就从这里开始。玉刚给我们塑造了一个集柔情和刚烈于一身的虞姬,叫人过目不忘。
“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我这里出帐外且散愁情”。虞姬登场了,当看到破烂的军旗,心灰意冷的士兵,听到四面包围像魔音一样的楚歌,她明白项羽大势已去。这里有个细节玉刚处理得很好,虞姬背对项羽时低头拭去悲戚的泪花,可一旦转身面对项羽时,她又带着笑,轻抚项羽的后背,宽解霸王的心。那一种强颜欢笑的苦涩深深抓住了观众的心。
为了给项羽打气,也为了最后一丝残存的希望,虞姬开始舞剑。这段剑舞,刚柔并济,虞姬坚定执著的眼神始终没有离开霸王,她在告诉自己的丈夫,无论是荣是辱,她都会生死相随!忽然音乐急转而下,战乱中夫妻离散,虞姬痛苦难耐,几次狠心推开项羽让他冲出重围,但项羽不离不弃。最后一次重重地甩开霸王的手,虞姬目光决绝,毅然举剑自刎,用自己的生命换取爱人的重生!晴空霹雳,天地变色,虞姬用鲜血书写了一段关于情与义的悲壮传奇!
杨玉环。
看过很多反串的演员演杨贵妃,但能演到点子上的目前还只有玉刚一人。问题就出在眼神上。玉刚的眼神温柔妩媚但不色迷轻浮,慑人心魄但不挑逗勾引。这才是雍容华贵母仪天下杨贵妃的眼神!否则就不是杨贵妃而是潘金莲了!
杨贵妃百花亭醉酒是因为唐明皇喜新厌旧,宠爱梅妃,冷落了她,所以借酒浇愁。梅兰芳先生曾经说过,这是一出正戏,不是一出打情骂俏的粉戏。
有些反串演员演杨贵妃,那眼神的确够媚,但怎么看怎么不对劲,贵妃醉酒再怎么醉也是贵妃,身份和风范在那儿摆着呢,总不至于和青楼女子一个样吧,再加上那位老兄和旁边的主持人作出投怀送抱的样子,唐明皇若是在世,也不用等“六军不发”的马嵬坡之变了,恐怕当场就白绫赐死了,哪还有什么“七月初七长生殿,夜半无人话语时”呢?
言归正传,玉刚版杨贵妃的妙处不是我这支笨拙的笔写得出来的。京剧那段我就不作评论了,相信大家听过之后肯定有“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的感受(我只针对本场演出做如此评论,请某些神经过敏的人物宽宽心,别再说什么这不是京剧没有那么好之类的话,小心上火!)。还是说说霓裳羽衣舞以及卸妆那段吧。
霓裳羽衣舞中的贵妃恍若神妃仙子,20多米的长绸舞动,真有飘飘欲仙的感觉。目光所及之处如沐春风,如此纯真的眼神,足以洗去心灵的污垢让灵魂涅磐,艺术可以教化世人,我们只有懂得尊重保护美好的事物,才会使我们的心灵不至于沦为废墟。
霓裳羽衣舞结束后,《葬心》的音乐响起,玉刚端坐于菱花镜前,摘去钗环,卸去脂粉,除去头套,以一身素服吟唱着“人言汇成愁海,心酸难捱”默默走向幕后。
做人也好,做戏也罢,都得自己成全自己。
那一刻突然鼻子很酸,玉刚出道至今,尝尽苦辣酸甜,也尝尽各种不公的待遇,台前自然风光,可台后的滋味真就应了纳兰容若的一句词“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不过是为了让观众欣赏到至纯至性的“美”,为什么就得受那么多磨难?说他是人妖,是小丑,是戴着假胸哗众取宠的“伪娘”,是败坏京剧艺术的千古罪人,情何以堪?不知他的心是否结冰?不知他在默默练功时眼角是否落下一滴清泪?
好在时间公平地证明了一切。如今,全国各地有无数粉丝的李玉刚,令海外华人痴狂的李玉刚,悉尼演出取得巨大成功的李玉刚,成为东方歌舞团国家一级演员的李玉刚,让日本国宝级人物阪东玉三郎翘起大拇指的李玉刚,连社会主流最后也不得不松口的李玉刚,用心血,用艺术,用艺德,征服了观众,征服了曾经对他白眼相向的社会。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就像《葬心》的音乐一样,从最初的哀婉转向最后的嘹亮。当李玉刚带着纯净的眼神、灿烂的微笑,一身男装打扮重回舞台时,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也许,这是对他最好的奖赏。
最后补充一张《镜花水月》演出中扮演“春江花月夜”无名少女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