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一篇旧文~
我从不曾渴望全部的世界
我只是想要到达一个小小的所在
我依赖熟悉的事物生活
并已感到了足够的自由和满足
一觉从白天睡到天黑,醒来只有公路边的车声和知了声。突然就想到了三年前经常这么度过周末,一觉醒来天色暗沉,睡得很沉,回想起睡前的记忆,遥远的像是几年前。仿佛就在我睡去的那一会儿,世界刚刚发生过风云巨变,正偃旗息鼓。躺在床上打开手机,除了时间以数字的形式悄悄跳变,并没有任何其他的与我有关的事情。并没有参与感。日子无边无际,又无声无息。
这个时候我一般会起身去到阿小达房间,坐到她的床上,随便说点什么都好,总比一个人强,想回到真实的世界中。这样的时候,是我记忆中为数不多的特别安静而又温暖的时刻。虽然依旧是天马行空的聊很多,但是有了交流,仿佛我存活在这世上的那一刻,我仍然对应着一个可以打开的“链接“。今天醒来,却并不想立刻清醒。半睡半醒的时候,大脑却异常清醒,像电影般的闪过了好多事,好多人,那种感觉特别遥远,不真实,像梦,仿佛只有此时此刻才是最清醒的时刻,美好得让我并不想醒来。
回想这一年来,我为自己创造了很多“链接”,积极的参与各种网上的学习,不论成效如何,我确实是看上去比以前忙碌了很多,打开qq,会有很多消息,打开微信,无论是工作还是个人,很难会有绝对空白的提示窗口。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体会到了时间的流逝,在我心里仿佛一直有个时钟“滴答滴答”作响,这让我无法安静的平和的享受此时此刻。时间越来越快,小学的6年回忆起来觉得长得不可思议,大学的四年回忆起来恍如白驹过隙。随着对世界的认识慢慢丧失新鲜感,这种体感时间的加速,会让我们越来越意识到时间并不是均匀流动的。时间,时间,我们依托着它形成昨天今天明天,形成了我们的一生,却不知道这永不枯竭的动力从何而来。一醒来,就能想到好多需要去做的事,这样带着“约束“的日子,真不知道是好还是坏。总是赶路,总是赶路,而无法专注的去享受当下。
佛教的修行讲求伤悲之心,康楚仁波切建议我们要向上师、诸佛与菩萨祈请,请求他们赐与加持,「让我因而生起伤悲之心」。但是,何谓「伤悲之心」(heart of sadness)?想象有一夜你在做梦,虽然那是个好梦,但在内心深处,你知道自己终究会醒来,而这一切都会结束。我们在生命中也是如此,不论我们的感情、健康、工作或生命中其它面向目前的情况如何,一切的一切迟早都会改变;而如小摇铃般一直在脑后提醒你这种无法避免之事实的,就是所谓的「伤悲之心」。 你会了解,生命正与时间赛跑,因此不该将修持佛法拖延到明年、下个月或甚至明天,因为未来可能永不到来。「与时间赛跑」这种态度非常重要,特别是在修持上。我亲身的经验告诉我,当我答应自己:「下周我即将开始修持」,多少就确定了我永远不会去做,而我猜很多人都跟我一样。所以,当你理解佛法修持不只是正式的静坐禅修,而是不停地与自己的骄慢与我执对抗,以及学习如何接受各种改变,你就会即刻开始修行。举例而言,想象你坐在海滩上欣赏落日,没有什么不如意的事发生,你感到很满足,甚至很快乐。但突然间,那个小摇铃在脑袋中开始响起来,提醒你这可能是你看到的最后一次落日。你理解到,如果自己死了,来生很可能完全不具足欣赏落日的能力,更不用说有能力理解何谓「落日」。光是这种思惟,就会帮助你的心专注于修行。
摘自--《不是为了快乐》
在很久以前,每当我沉浸在一个快乐的时光里,总会有一个小摇铃在告诉我,这样的时光是唯一的,我会突然陷入悲伤,走到时光的边缘,看到的越多,快乐也会越少。如今,却开始变得坦然,活着不是为了追求快乐,也许是一种意义感,人人不同,我也说不清。
醒来看到李娟在群里说“慢慢的慢慢的做所有事,感觉好爽”,如今的我对这句话的体验颇为强烈。我突然意识到,以后的几十年,我们会越来越少的有机会这样绝对忘记时间的去做很多事情,花很久去看一本喜欢的书,花很久去给远方的朋友打电话谈天说地,花一个上午去准备一道好菜,每天花时间去追喜欢的动漫…因为我们会开始计算这背后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
珍惜别人的时间,是一种美德。那些愿意为我们付出时间的人,亲人,朋友,爱人,真正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深刻的“链接”所在,所以不应该把时间浪费在误会或者不愉快的事情当中。人人都奔忙于自己的人生,我们彼此奔忙而又互相关照,保持自我的同时多一些体谅和包容,把握主体即可,不要在细节中耗费。“时间应该浪费在美好的事上”看来并不是一句鸡汤。
行文至此,突然想到了要追求的状态,大概就是无论外在的事情如何“纷至沓来”,都能保持“匠心”的状态,慢慢的慢慢的做好每一件事。忘我之际,无意中摆脱了肉身的沉重,美如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