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218,6-10-1,滕文公章句下10-1》
【匡章曰:"陈仲子岂不诚廉士哉?居于陵,三日不食,耳无闻,目无见也。井上有李。螬食实者过半矣,匍匐往将食之,三咽,然后耳有闻,目有见。"
孟子曰:"于齐国之士,吾必以仲子为巨擎焉。虽然,仲子恶能廉?充仲子之操,则蚓而后可者也。"】
今天是丁酉年壬寅月乙亥日,正月廿一,2017年2月17日星期五。
一.什么是廉?
廉,就是有分辨,不苟取。
接下来的四节,通过陈仲子的故事,孟子将阐述君子的廉道:当居则居,当食则食,惟义所在,不苟取。
重点论述:既不可无守,亦不可苛刻的取廉之道。
二.匡章的廉,徒有其表,不是君子之廉。
匡章问孟子,廉洁是读书人的美好品质,但是,有的人只是在外表上做样子、装门面,并不是由衷的廉洁;也有的人是因为他本来就贫贱,不得不谨守的,显然,这些都不能算廉洁。陈仲子与此不同,他算得上是直正的君子之廉吧?
陈仲子生在富贵的家庭里,却甘居淡薄,离开家庭,独自居住在於陵这个地方,一点子儿也不肯从家里取用。他到怎样一种窘迫程度了呢?三天没吃东西,耳朵没了听觉,眼睛没了视觉。就这样了,也不肯求食于人。
刚好井上有个李子,已经被金龟子吃掉了大半,他爬过去拿来吃,吞了三口,耳朵才有了听觉,眼睛才有了视觉。
陈仲子已经清苦到这样的程度,可见他下的决心和他所行的廉洁,都是亲身实践的,又可以到不顾生死的程度,这不正是廉洁的人吗?
三.孟子的廉,是以义为标准,反对僵死的形式。
孟子首先表达崇敬之情,他说,在齐国读书人中间,确实,沉溺于富贵,功利者居多,陈仲子能够做到这样,是自己给自己下的指令,他能做到放弃富贵家庭环境,以穷约自守,不溺于流俗,这样的人了不起,这就好像众小指中的大指,我一定把陈仲子看作是齐国读书人中的巨擘。
但是,仲子虽贤,可他的做法未免有失于中正,未免有失于人情。靠一个人这样自守,又怎么能实现其廉洁的目标呢?目标本身就有问题。
真的廉洁是怎样的呢?君子处世,当居则居,当食则食,惟义所在不苟取,这即是有分辨的廉。
并不是说一点都不要。不能简单地把一无所取定义为廉洁。对于这一点,仲子理解得不到位,不精到,所以才做出这样偏激的行为。按照他所要守的标准,没法儿推而满之,扩而充之,为什么?推到极致就能发现行不通,要想推广仲子的所作所为,那只有把人变成蚯蚓之后才能办到。
这怎么能算得上是廉洁呢?
标准在义,不在形式。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译注》杨伯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