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换了无数个写作软件及硬件,最初是word上非常质朴的输入。后来觉得mac的电子墨迹更顺滑更高级,献金苹果。然后在mac上花钱买了各种写作app,例如干净的界面上只有你正在输入的那一行文字,大概是佛家所说的正念,感受当下。还有的app能模拟打字机的声音,最后统统是三天热度。再之后,中意Microsoft pro更加高级的外表和墨蓝色键盘,入手。也没有比mac轻便多少,但好歹回到了windows系统。为了让写作成为更加舒服的事情,入手了有段落感的青轴键盘,入手了音质堪称完美的索尼大法。直到今天在电脑前一个字也憋不出来,才发现这些都不是写作必须拥有的。
我仔细辨认,大概能将自己的写作按照编年的顺序分为几个时期。大学的时候,写作是为了将情感琐事以一种公开的方式呈现在男友的面前。至于这种写作的目的我早已忘记。大概是后来我们称为仪式感的东西。我公开自己的心思,那么你也理应回应。研究生的时候,我将个人的情绪搁置一旁,开始尝试理性写作。但走向另一个极端,在枯燥的政治经济坐标中,同理心逐渐磨灭,文思枯槁。直到去了台湾,卸下一身防备与虚伪,读了一些在大陆不会读的书,才明白人活着总该有自己所追寻的意义。于是选择了现在的职业,以写作为生。
这种写作,有数不清的素材,不过需要自己发掘。写多了,也渐渐疲惫,纵使愿意说故事,也还是敌不过套路。审视自己,害怕长此以往会丢了初心。
我还记得,选择这份职业,是为了从底层视角记录中国社会变迁。将个体命运与宏观历史结合起来书写。从细节入手,重视逻辑,长于呈现,并尝试思考甚至给出解答。但我发现,自己距离目标还相去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