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留言也就是自己上辈子最常犯的错误。原文如下:
看完文章总结了下自己智商不够的原因,毫不保留地接受各种观念,不做分辨,没有正确、清晰的思想;
就像刚跨入生活的门槛那会所纳闷的一样,在学校的时候老师就是标准,不需要做任何判断,只要按照书上和老师所教的去做就可以了。
毕业之后,社会上再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告诉你该怎么做,这时候的迷茫与乏力感通常是蔓延在生活的各个角度。
我再观察了一下那些对学校和老师没有太多依赖感的同学,他们在进入社会时,没有我这么困难,也许是因为他们早早地就有觉醒意识,知道学校本身就是象牙塔,不管老师和学校怎么交,他们都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
这类学生是我在校时不怎么关注的一类学生,反而是我出了校门后做佩服的一类人。
再比如说,我对父母和家庭本身没有那么强烈的依赖感。无论在校还是出校门,我在做决定的时候针对父母给的意见,就可以有选择地吸收,然后再做自己的决定。
在我身边的同学和朋友们,我还是能够感受到在选择时对父母和家庭的那种依赖,那种毫不保留、不做分辨地接受家庭给的意见。
诚然,父母不可能害你,但通往地狱的道路往往由善意铺就而成,这句话也不假。
其次,轻易接受或者制造概念之间不正确的联系,比如老师提到的“快速成功”“速读”等等。
关于这点,最典型的就是“错误归因”。我自己曾经把“冒险”和“成功”这两个词紧密结合在一起,认为成功一定是冒险的结果,结果错得一塌糊涂;把“勇敢”与“鲁莽”混为一谈;把“示弱”与“拌可怜”混为一体;结果活得一团糟,被生活教育地体无完肤,还不知道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原来就是概念不清晰以及概念之间的连接不清晰正确造成的。
笑来老师的回答是:
我经常说,比起不知道来说,更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的无知;所以比起没有感念,危害更大的是掌握了错误的概念,甚至是与本意截然相反的概念。而如果按照这个错误的概念去行动,那不就是越努力越错误么。
因此让我们变聪明的首要任务就是掌握清晰的概念。
单单掌握概念还不够,如果搭配错误,联系混乱,同样也有可能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比如“碎片化”这个概念,到底能够和哪些其他的概念联系?有多少行动仅仅是缺少了“长期”的概念,就让它的属性变得不同了?这些都是我们为了变聪明所不得不考虑的事情。
老师和各位读者一再强调的是变聪明,只有变聪明了,才能少受一点篇,与其说变聪明,还不如说尽可能消除心中的一些“妄念”!
如果说自己“智商不够”,也别忘记补上一个“暂时”,因为我们都是坚信,所有的不足都是暂时的,只要能够持续打磨,终有一天可以变得足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