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八佾篇》第二十五章: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解析:
孔子说:“居于统治地位的人,不能宽宏大量,行礼的时候不恭敬,遇丧事时不悲伤哀痛,这个样子,我怎么看得下去呢?”
解析完这一章,我的脑海里就冒出一个词:上行下效。
将这个道理复制到生活中,我们可以这么说。
一个做管理的人,如果承担责任时不能主动积极,解决问题时不能分析思考,执行决策时不能不折不扣,面对困难时不能勇于挑战,这个样子怎么看得下去呢?
我在读《道德经》和《传习录》的时候也曾经写过类似的话题,都是基于影响力的层面去论述,我总有一种想法,人与人之间是互相影响的,所谓近朱者赤嘛?跟着好人应该也会学着做好人。
然而,今天这一章突然让我的另一种心绪涌上心头。
这个世界上的好人很多,但是坏人也不少。懂道理的人很多,野蛮无理的人也不少。能够接受正能量主动改变的人很多,顽固不化整天抱怨的人也不少。尤其是在管理者的层面,两种人都会碰到。这个时候,一个人的管理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经常会有人问我,:老师,到底管理有什么诀窍,用什么方法才能把管理做好?
以前,我还会去试着去解读一下对方工作上的方式方法。但是现在,我只问一个问题:你想管别人,你先告诉我,你做好你自己了吗?
总结一下自己这么多年在管理岗位的工作心得,最终就是四个字:做好自己!
如果,你想要你的下属吃苦耐劳,你自己先要能数倍的吃苦耐劳。
如果,你想要你的下属遵守纪律,你自己先要能严格的遵守纪律。
如果,你想要你的下属拼搏进取,你自己先要能玩命的拼命努力。
如果,你想要你的下属高能高产,你自己先要能超级的超能超产。
总之,不管你希望你的团队拥有什么特质,首先你自己就要成为拥有那种特质的人。如果你不能成为团队的榜样,你的下属的行为该以什么为标准,该向谁看齐呢?
试想一下,一个经理,每天朝九晚五的准时上下班,你的员工会愿意主动加班完成工作吗?
试想一下,一个主管,自己每天的工作任务从来不能按时按量完成,你的员工能够积极高效吗?
试想一下,一个负责人,遇到责任就总想着推卸责任,你的员工能够主动承担吗?
绝对不可能!你说的话不会有人听。
他们会反问你:让我们加班,你自己为什么不加班?让我们完成任务,你的任务完成了吗?都是我们的责任,你就没有责任了吗?
告诉我,你该怎么回答?做不好自己,别谈管理,你连话都不敢大声说,因为你没有一个足够好的自己。
看一个团队的强弱,其实不用看别人,就看这个团队的带头人。领导人行,下面的人也不会太差,领导人不行,下面的人就是一滩烂泥。
面对一个管理者,如果他自身展现出来的风范能够让你感觉到有魅力,他所带领的团队,你可以去多了解学习。如果他自身毫无特质,你也就不需要多费心机了。
反之,如果你看见一个团队充满着力量,不用多说,这个领导人一定不会是个菜鸟。如果团队东倒西歪,这个领导人或者也扶不起,更加不值得你深入了解与合作。
看完我写得这些,不知道你是否会觉得扎心,假如有,证明你就是那个不能以身作则的人,你的管理肯定做得不咋地。
这个世界上很多人都会去找别人的原因,其实仔细剖析完,都是自己的问题。
说到什么是“礼”?很多人会说:你尊重我,我尊重你。以前我也这么认为,读完这一篇《论语》,我深刻的意识到前面那个说法很敷衍,太不具体。
什么是“礼”?我先做到最好的状态面对你,你怎么做你自己选择。把最好的自己做在前面就是“礼”。
如此,才能给出标准。如此,才能够做出示范。如此,才能让别人知道什么是“礼”。
中国人常常说一句话叫“先礼后兵”。讲的就是,先示范给对方看,什么是正确的做法,怎样才是合作的状态。如果不能达成共识,再激进解决。自身如果没有好的示范,就无从讲理了,又何谈管理。
上至管理国家,下只管理团队,想做好管理,都是先要遵循这四个字:做好自己。
什么叫榜样的力量?自己先要成为榜样。你都不能看,还能看谁?
看了二十一天,《八佾篇》终于看完了。一个完结也代表着一个新的开始,“之乎者也”或许读来很枯燥,但慢慢发现这世间越是枯燥的东西才越有意义,能在枯燥中寻找乐趣的人,才能真正的发现生活最真实的真谛。真正能产生心流的人,都是在思考中让思维奔腾的。
吾辈虽未及圣人,也愿能以一生企及。只因圣人有“礼”,也有“理”。
学习继续,“之乎者也”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