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学习,朦朦胧胧,似懂非懂,需要自己回家后慢慢沉淀,去领悟。
记忆犹新的是最后的环节,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何为真?何为假?一切都是头脑的产物。经过头脑思考判断过的,未必也就是真的,对的。看似是真实的,但又是空想的。
生活中,我们会根据一些经历的事去判断,他是不爱我的?我怎么这么倒霉?但真相是这样吗?我觉的妈妈不够爱我,小时候总是打我,老公不够爱我,总是说难听话,堵我。可真是这样吗?当你从嘴里面表达出你的感受时,其实你的大脑骗了你,你没有看到别人爱你的一面,高中时,我去市区学习时,我妈一个人扛着行李,拿着家里面仅有的几千块钱,陪着我。老公在我生病时,陪我在医院呆了十几天,他连婆婆生病住院都没照顾过。也许这个体验,让我们去悟,去想,我们想的都是对的吗?不!可能是个假想,常想“我是不是真的错了?”。
记的我跟赵老师用比划的方式说出三件人生悲伤的事时,瞬间就发生了戏剧性的改变,原来那么难过的事,变成了一件超级搞笑的事,原来人生中哪有什么样悲伤的事,全看你的选择,你也可以选择开心或难过说出那件悲伤的事,全看你的选择。
浮在眼前的是,生命的时间表,听着韩导的讲述,一遍又一遍的划掉那些过去的时间,划到妈妈的65时,手里面的时间就剩了那么短短的2,3行,拿着的笔,不舍的划了,但又有谁能阻止这时间的流逝。看着这人生的长河,几乎流到尽头,才恍然大忽,我与父母的陪伴时间是那么的少,但我却从未在意,从未珍惜。哪怕是短暂的一顿家常便饭,哪怕是坐下来的闲聊。
因为不喜欢妈妈的唠叨,故意减少回家的次数,但现在想想实在是愚蠢。记录下自己学习以来对父母的的心理变化:最初对父母相处模式的不接受,抗拒,到前段时间的总是指导,说教,该怎么做,到今天顺其自然,接受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做好聆听,面对他们那些我不想做的要求,温柔的说“好的”。
当把自己当做5号地铁的丧生者时,写下最后3分钟的话时,首先想到的是父母,老公,最后才是儿子。我有特别的感受,当平日里如果对谁付出的爱多,反倒遗憾就少些,交待的就少了,之所以先想到父母,确实也是因为平日里对父母的付出过于少,所以感受的尽是愧疚。
虽然只是一次体验,但那种感觉触动了灵魂,佛家讲,这世界是个婆娑的世界,就是有遗憾的世界。虽然我们不能做到完美,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在余生认真的对待每一天,对待每一个当下,享受每件好的事情,糟糕的事情,带来的每一种体验,才不枉一生。
准备回家把生命的量表贴在家中,每过一个月划掉一个,时时提醒自己,珍惜当下,珍惜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