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收到选修作业,写一个人。觉得这个题目太棒了,很早就对姐姐的历程感兴趣,因为姐姐一直都是心中的榜样,无论是考研抉择还是职业规划方向,都是在同一环境中,给予了我不一样的生活方式,感谢Rita老师这个题目,让我有幸通过文章的形式书写姐姐的历程,让我们一起走进心理咨询师的内心:
丹贞娜姆 藏族 身心灵修行者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家庭心理咨询师
国家注册催眠师 儿童心理评估师
复旦大学MSW 儿童心理学方向 硕士
现师从龚鉥老师学习心理剧
(中国心理剧导演种子班学员)
主人公自述:
“莫疑春归无觅处,静待花开会有时。”选择静待花开作为标题的很多原因来自于主人公作为一名心理学咨询师对于来访者陪伴的体悟。静待更接近一种灵性的陪伴,坚定自信地在每个生命体面前保持谦卑真诚。而自信来源于主人公对于整个生活的热爱和体验。
问:心理学带给你什么?感触领悟有哪些?
答:研习心理学带领我安静接近生命中相遇的每个个体。每颗心灵都在生命的叹息中渴望被发现和听见,陪伴中倾听和理解如一条清澈河流,安抚疼痛的身体,唤醒迷途的心灵,洗刷昏聩的灵性。在每个人类生命里,身心灵都是不可分割的三位一体。静待花开成为我咨询过程中坚定而温柔的信仰。
问:研习个案过程中,有没有深刻印象的典型?过程中的收获是什么?
答:个案中有一个85岁孤老,患上抑郁症整夜失眠。在陪伴中我意识到我的“急切”期待会很大的阻碍我和老人建立关系。我尝试和老人用同样安静的频率陪伴在一起,意外的在第二个月的时候,老人便开始愉快的和我分享他的人生。睡眠也在第6个月的时候开始改善。之后遇见的“孩子”们是我最为喜爱的陪伴,不同的小花朵和我不期而遇,静待花开一直让我惊喜不断。
问:学习心理学之前的状态是什么?学习心理学后收获是什么?
答:童年和本我曾塑造了问题重重的我。按照严格的精神分析,那时的我会被贴上多动、戏剧性人格障碍、抑郁躁动双向性人格障碍、妄想症、性别认知障碍等无数标签。年幼敏感无力,信仰和书籍是我通向开阔世界的重要出口。
同时藏传佛教的熏染给予了我善良的根性。小时候我总会带着一身的难过跑去经幡墙内,转经筒后不远不近的跟随,呢喃的经文和善意的微笑都会化解一些嗔恨。哲学类书籍总是写满牵扯我内心的文字。后来慢慢接触到心理学,它便开始成为了我现在舒适的一种生活方式。
今年是接触心理学的第十年,十年间各种路子的探索体验带来了成长,遇见的老师,同修和友人们给予的都无比感恩。到今年我还是坚持专业的督导(深知自己的浅薄),和系统的再学习。关于人生,我也开始尽情的体验,发现佛教的修行,辟谷的养身,心理学的各种技术就连股市的起跌都充满神奇的连接,突然我理解了我身体内部每一个碎片。它们从未分离。
我喜悦地遇见每一个个体。不管他们的年龄和遭遇,背景或困难。我用整个身心去试着倾听和理解那些发生。即使有暂时不可解开的谜团,我也不会停止去体验自己和成长自己。
问:有关伴侣相处问题,从心理学角度,应该怎样处理?
答:因为每个人生活环境、经历、文化等不同,首先需要了解自己的内在爱情价值观:期待自己的伴侣是怎样的。然后与对方沟通,理解并尊重对方的爱情价值观,接受对方与自己不合之处。知道彼此的雷区,建立爱情契约,陪伴对方成长,也是自己不断成熟认同自己的过程。最大的支持就是尊重彼此, 不应以金钱、学历、硬件等对人以分类,没有真诚的沟通,互相体谅,关系的维系到最后也是失败的。所以一定要清晰自己的爱情观,自我认同,明白自己想要的,为之努力。
问:面临父母的期盼,希望女孩子选择一份稳定的工作时的愿望?希望女孩子早点结婚生子,有一个安稳的家的愿望?对此类问题的看法?
答:应该是普遍父母的期盼,可是人来到世上只有一辈子,能够找到自己,拥有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都是寥寥无几的,所在区域不同,导致对世界的认知也不同,我想去世界各地多看看多走走,见识世间的大美,同时明白父母的苦心,但是我更愿意成为自己,而不是人们口中的自己。父母无非就是担心女儿生活不好,在平时生活的沟通中就一定让父母放心,照顾好自己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回报!
问:还有什么想对读者诉说?
答:世界上所有的坚持,都是因为热爱。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成为自己,慢慢的静待花开。
浮躁沮丧的情绪,通过禅修,可以变成淡定柔和的心境。-索达吉堪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