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出生于上世纪末,至今已在人世间待了二十余载,倘若从5岁开始会读书写字,算来也有将近20年的阅读经历。这其中,阅读的书籍种类有变化,场地有变化,形式也有变化。
记忆中我爱上阅读是小学三年级那年,在语文老师的推荐下,班上很多同学都开始去学校图书馆借书,借的不外乎《皮皮鲁总动员系列图书》和《舒克贝塔系列图书》。这一系列的书有很多本,大家读完后还会互相分享自己读到的故事。
如今已经想不起来书中的具体内容了,只回忆起每当翻开其中一本,整个人就会走进作者构造的世界,或天马行空、或遨游太空。越读越入迷,不下三五天就能读完一本。入迷到什么程度呢?就是课间10分钟,上下学在车上的10分钟,甚至是从教室走到校门口的那段路,我都会捧着一本书。
这种现象不止于我一人。
记得有一次课间,留在教室里的同学几乎都在自己的座位上看书,提前来准备上课的老师被这一景象惊到,不禁问起大家都在看什么书?而每当下午第二节课的下课铃声响起(学校规定的借阅图书时间),同学之间就会相约一起去学校图书馆,由于时间紧、距离远,大家几乎都是跑着去的。
大概到了五年级,学校图书馆里的书已经无法满足我的阅读需求了,便“转战”家附近的书城。每周六下午,是我在书城看书的时间,这也成为了我和一个好朋友的约定。那时候两人没有手机,也不会提前联系,只知道去便是了,对方一定会准时赴约。
这大抵是我的第一个阅读伙伴。两个人就那样坐在书架前,各自捧起自己爱读的书,有时候会带点小零食,但不怎么互相说话。大家都沉浸在书的世界里,偶尔读到有趣的地方,才会与对方分享。
在书城的阅读日子里,我读得最多的是杨红樱的书,《淘气包马小跳》、《女生日记》、《笑猫日记》、《漂亮老师和坏小子》等等。相比于郑渊洁的童话故事,这些书大都以校园为背景,读起来更有代入感,仿佛书中的主角是自己,是身边的同学。
那时候,每个周末书城里都有很多人,尤其是儿童图书区。大家看书都是席地而坐,找到一个不碍路的位置就坐下。伴随着书城里播放的轻音乐,即使环境略有嘈杂,也能安静地沉醉在书中的故事里。
上初中后,有一天吃完晚饭与父母散步,走到一个亮堂堂的建筑物附近。父亲不禁问起这里怎么多了一个建筑,三人走近一看,原来是个图书馆。这样,我们才知道这一公共图书馆的存在。
那是我第一次走进这个图书馆,瞬间就被馆里的藏书量惊到了,十几个高高的书架,此外还有公共阅读区和自习区。因为是晚上,人不多,大家都在安静地看书。我走到一个书架前,挑选起想看的书,还轻声地和父亲讨论这么多书我要怎么找。在图书管理员的引导下,我才知道原来可以用电脑查询书籍的索引号,然后再根据索引号到相应的书架去找书。不禁再次被这个图书馆的高级所震撼。
此后,我几乎每周末都会去公共图书馆借书。因为藏书量大,我看到了很多以前没见过的书。那时候不会提前在网络上搜索推荐书单,如果当下没有想看的书,就在书架前一本本翻阅,有兴趣的便收入囊中。
也正因如此,我接触到了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和东野圭吾的书,《1Q84》、《挪威的森林》、《白夜行》等等。翻开他们的书,我好像走进了另一个世界,一个充满悬疑、有着邪恶,还有点颠覆我以往认知的世界。那时的我可能并没有真正读懂作者的创作意图,但却让我了解了一个更真实的世界,一个不存在童话、反而带有恶意的世界。
公共图书馆可以说是我阅读经历路上的一个“垫脚石”,它让我涉猎了各种不同类型的书,让我知道了更广阔的世界,也在无形中培养了我对文字的热爱。
初中时的语文老师在开学第一天就布置了一项贯穿三年的作业,即每天摘抄5个好句。这使得我每天都得读上几篇散文,并从中找出优美的句子。我就像是一个猎人,到处猎取好句子。
因此,我还会跑到姐姐的书架前,看是否有适合摘抄的书。姐姐比我大五岁,那会她读的是张爱玲、三毛和安妮宝贝(现改名为庆山)等女性作家的书。从她们的文字里,我感受到女性的力量,第一次真正懂得何为女性意识。
上高中后由于学业繁重,加上每周才回家一次,阅读的频率渐渐降低,但我仍保持着阅读的习惯。教室里有个读书角,放着数量不多的书。如果哪一天作业提前做完,或是想放松心情,我就会到读书角选书来看。
《傲慢与偏见》和《平凡的世界》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两本。在《傲慢与偏见》中,我了解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的乡镇生活;而在《平凡的世界》中,我则走进了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从这两本书中,我意识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便一发不可收拾地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例如,《追风筝的人》、《了不起的盖茨比》、《四世同堂》、《家》等等。
大学时期购置了电子书,阅读起来就更加方便了,无需到书城,也无需到图书馆,只用在网上找到想读的书,轻轻一点就能阅读。一开始,还因为没有翻书的实感和不能圈画句子而有所不适,不过后来也渐渐习惯了。
工作后进入社会,因为考虑到为人处世和人生规划,便开始涉猎一些功能书,比如《非暴力沟通》和《原则:应对变化中的世界秩序》。
去年年初,给自己定下一个阅读目标,即每月至少完成一本书的阅读,并要写下读后感。工作原因,读书的速度比不上以前,但在读书时会思考很多,会结合自己在现实中看到的问题去写读后感。
对于我而言,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双脚能到达的地方很少,很难走遍全国、全世界,甚至是整个宇宙。但在书里,我能看到很多地方的景象,能读到不同文化里的社会,能接触到现实生活中无法触碰到的事物(比如科幻小说)。或许,我这也正是在走作者走过的世界,无论真实与虚构。
书籍只是一个媒介,连接的是读者与作者构建的世界。阅读,是在读文字、读句子、读故事,更是在一点一点构建自己的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