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
宝贝女儿好!
你的关键词:爸爸妈妈看你、自行泡沫玩具、不舍妈妈回家、还好伙伴牵挂,视频拍打篮球、户外伙伴玩耍。
哥哥关键词:年少线上弊多、爸妈争吵翻脸、陪你试听一节、发现笔记关键。
爸爸关键词:在家就是教练、运动情绪学习,示范学练规范、帮助不越边界,夫妻理念不一、唯有学习弥补。
昨晚七点,爸爸妈妈开车到姥姥家看你,带了薄一些的衣服、自行车和新买的泡泡枪。
你穿着妈妈的露背毛衣,外面套着一件厚毛料坎肩,手里拿着泡沫枪迫不及待的穿梭在门里户外,向两个小伙伴展示着想象中美丽的泡泡。
只见你跑出两次后又跑回来到爸爸跟前,把泡沫枪递给爸爸说,这喷不出泡泡,是不是坏了。爸爸一瞧,原来它还需要放置三节五号电池。爸爸买的时候,商店老板也没说,爸爸也没仔细看,没有带的电池。
姥爷在遥控里取出三节电池,担心装上驱动不了。爸爸装上后,一按扳机,泡泡枪尾部就一闪一闪亮了,你极高兴。
电池动力不足以驱动泡泡连续喷出,你一次次失望,一次次重新燃气希望,不停的跑到卫生间擦试着枪口留出来泡沫液,一次次洗着不适应泡沫液黏黏感觉的小手。
虽然爸爸妈妈劝你先放下,到第二天姥爷买回来新电池,装好后再玩,但是你依然把它攥在手里,不肯放弃。
从你衣服后往背上一摸,高兴的汗水湿透脊背。姥姥对你的关心就像厚厚的衣服一样,把你裹得紧紧的,生怕你受凉。
妈妈说,晚上回去就给你买几件薄衣服。不过妈妈也难以实践孩子应该比大人少穿一件衣服的科学理论,爸爸也不好过多干涉。
你忽然捂着肚子说,我肚子疼。姥姥说,赶紧到卫生间上个厕所。你还是喜欢坐一个小红桶,不喜欢坐马桶。
到了八点多,爸爸妈妈要回家了。你在卫生间时,还跟妈妈说想一起回家,爸爸妈妈也答应了。可现在,你又不愿意回家了,只不过也不让妈妈回家。姥爷诱惑说第二天到超市给你买好吃的,妈妈说要回家给爸爸哥哥做饭吃。拉锯以你经典的“那好吧”而结束,谢谢我的宝贝女儿!
爸爸妈妈带着对你的不舍开车回了家。
今天早上,爸爸没有跑步。五点半起床后,洗漱、听罗邵、慢跑、俯卧撑,《早教的科学结论》让爸爸更有信心支持你的玩耍。
成长的过程看似灵活,其实很严格。儿童发育的每一步,都需要正确的环境信息输入。晚了不行,早了也不行。
9个月以下的孩子不需要额外的音频和视频多媒体信息。长时间让孩子听音乐看电视会导致孩子长大以后不能集中注意力。
18个月以下的孩子只有听真人说话、在有人互动的情况下,才能提高词汇量。其他方法一律没用而且有害。
两岁以下的儿童只适合接触三维的物体——也就是真实世界里那些寻常的物体,比如玩具和人。而二维的东西,比如书本和图画,只会妨碍他们感知能力的发育。
人的听觉、视觉、各种感知能力、大脑的发育是讲顺序的。提前给一个不该给的刺激,很可能让这时候该发育的东西发育不好。
六岁以下儿童的任务不是用惊艳的学习成绩给父母增光,而是健康地发育成长。强迫式的早教是残害儿童。
早教课教的那点玩意有什么可学的?有什么可担心的?真正的天才都是跟成年人比,以自己家孩子提前两年学会小学二年级知识为荣,那是愚昧。
听完《早教军备战争》后,爸爸开始了晨读,《叛逆不是孩子的错》、《中华成语千句文》、《对翁笠韵》和“父母规、四中基本情绪的定义”等。
一上午,除了外出给哥哥买了一些课本的习题册外,《叛逆不是孩子的错》就花费了爸爸整整一个上午的时间。中间,还和妈妈在如何帮孩子对抗线上教育的话题上发生了纷争,很不愉快。不过,爸爸在出门前,去和妈妈作了道歉,不然如何给你们当情绪教练呢?
下面,开始记录《叛逆不是孩子的错》的第三天内容了:
第三天,在大喊大叫的陷进边上,学做孩子的情绪教练。
一、大喊大叫是个严重问题。
研究表明,经常采用大喊大叫的方式来约束孩子的父母,养育出来的孩子更有可能出现人身攻击、语言攻击和社会退缩的现象,而且缺乏积极行为表现,比如分享和同情。
作为父母,你要想方设法成为孩子的模范、榜样和人师。为人父母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平心静气的与你的孩子交换意见。
经常对一个孩子大喊大叫就会导致他怀疑父母是否爱他。经常被大喊大叫的孩子会觉得遭到了拒绝,久而久之,他就会开始认为父母对他的爱取决于他的好行为而不是他这个人。
对于父母而言,最好的方法就是全面把握对孩子大喊大叫所造成的损害,经常进行自我反思。
二、不要大喊大叫的原因。
1.大喊大叫不会让孩子的行为有所改观。
2.大喊大叫会妨碍探究和处理正在发生的事情。
3.对孩子而言,大喊大叫也是一种“关注”。孩子会用捣乱行为来引起你的注意,哪怕你的注意是大喊大叫,也没有关系。
4.孩子会用具体的思维来想问题:“如果别人能够对我大喊大叫,那么我也可以对别人大喊大叫。”
5.大喊大叫会让孩子对你产生恐惧心理。
6.孩子对你的大喊大叫极有可能以牙还牙。
7.你大喊大叫得越多,孩子就越不会听你的。
8.你的大喊大叫向孩子传递了这样的信息:你像个疯子一样对他。
9.被大喊大叫的孩子学会了以大喊大叫来回应你。他们不可能用讲道理、冷静自若和理智的讨论来回应你。
10.大喊大叫是比较低劣的方式。你好像是在说:“我有权力而你没有。”
11.大喊大叫也会传递这样的信息:“你不值得我心平气和地去说话。你挨骂是自找的。”
12.大喊大叫降低了孩子对你的信任,他不会再把你当作一个可以敞开心扉的安全对象。
为了不把大喊大叫当作控制孩子的方式,你需要看到导致自己大成大叫的真实原因是,你想表达自己的愤怒。大喊大叫是成人在发脾气。无疑,有时候你会对孩子大喊大叫。毕竟你是个活生生的人,肯定会对一个情境做出反应。但这里的关键是,你完全可以选择反应的方式。当你觉得非常沮丧或生气,处于大喊大叫的危险边缘时,可以告诉你的孩子:“我现在真的要疯掉了。在我平静下来之后,我会处理好这个问题。”
三、大喊大叫的原因很多。
1.遭受强烈挫折的反应。
对许多父母而言,对孩子大喊大叫是其遭受强烈挫折的反应。
要记住大喊大叫一般只会让家里的紧张气氛升级,制造更多更为叛逆的问题,而不是让问题得到解决。对你而言的挑战是处理好自己的挫折感,学会用新的、更加健康的方式来替代大喊大叫。
2.我和父母都大喊大叫过。
显然,孩子给你带来的挑战行为是长时间造成的后果,长年对他们大喊大叫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3.大喊大叫成了一种习惯。
作为父母,我们给孩子传递的信息一定要清楚明白,而且要非常有感染力。与大喊大叫相比较而言,低声细语通常更有助于抓住和维持孩子的注意力。
4.大喊大叫似乎成了我的唯一选择。
5.孩子应该尊重我。
要求孩子表现尊重行为,通常会点燃叛逆行为之火。父母严厉的思维方式会引发情绪的过度反应和不现实的期望。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你越是放弃大喊大叫的要求孩子尊重你的做法,他反倒越尊重你。
四、树立正确的心态
不要指望马上就产生效果。
记住,你的孩子必须看得出,你决定做出改变是严肃认真的。当你刚刚开始使用这些代替大喊大叫的策略时,孩子可能并不会特别注意到,也可能会对你的做法嗤之以鼻。但你要确信这一点,避免大喊大叫从长远来讲是非常值得的。虽然并非一天晚上就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你不断减少大喊大叫就意味着你的孩子叛逆行为的减少。
你的目标是支持孩子而不是反对孩子。
通过这个项目把自己看作孩子的情绪和行为教练成为孩子的教练并不妨碍你的父母角色。相反,当你进入教练模式时,你的父母感会增强。教练模式会把你从受伤的、不被认可的、憋闷的情感中解放出来,让人的自我得到释放。坚持教练精神意味着保持冷静,理性地引导和鼓励孩子。对待孩子,父母保持冷静十分关键。约翰·戈特曼对父母如何进行情绪训练提供了5个步骤:
(1)认识孩子和你自己的情绪。
(2)把孩子的负面情绪看作亲近和教导他的机会,不要看作是对你的权威的威胁。
(3)用心去感受孩子的感受。用他自己的话语来确认他的感受。
(4)运用移情帮助你的孩子找到恰当的语言来给他的情绪贴上标签,比如用“我看得出来你现在真的很沮丧”,帮助他给自己的强烈情绪贴上“沮丧”标签,用语言来谈他的情绪,而不是用行为与孩子对着干。
(5)设置限制并和孩子一起来解决问题。
五、帮助你停止大喊大叫的25个办法
1.成为主动的倾听者
如果你和孩子正处于冲突之中,要尝试把孩子从矛盾冲突中拉出来,让他看到自己的真实感受是什么。你要避免当众评判孩子,当众评判会让孩子觉得在受指责批评,从而产生防范心理。
2.通过理解让你平静下来。
理解你的孩子正在发生什么事,有助于你把情绪平静下来。你的情绪越缓和就越不会冲动行事,就越不需要大喊大叫。
3.问一问你自己,到底是谁的问题。
孩子需要父母向他们清楚的描述,从而让他们理解父母有什么感受。你要向孩子详细地解释他的行为或反应对你造成的影响。你要让孩子知道你期望什么,你想要什么,而不要让孩子来猜测你的期望是什么。
4.识别出愤怒的信号。
紧张/心跳加速、消极/毒害性思想、呼吸急促、出汗、捏紧拳头、声音颤抖。
把想要大喊大叫当做一个解决问题的信号,有助于你保持解决问题的建设性和逻辑性,从而减少大喊大叫的可能性。
5.不要把所有事情当成个人行为。
不要把任何事情看作与你个人有关。其他人做的事情,没有一件是因为你。
你的孩子之所以表现出叛逆行为,是因为他自己处于挣扎状态,而不是你的原因。
6.勾勒一幅画中画。
要记住一点。孩子此时此刻的行为表现已经不完全是他自己了。就像电视里有画中画一样,把孩子那些让人气恼的行为变成小画面,把他的积极行为变为小画面周围的大画面。
你越是把孩子的叛逆行为画面变小一些,就越能增加和强化它作为人类一员的善良美好一面,同时你就越少感觉受到威胁,就越不可能大喊大叫。
7.运用幽默。
8.想要大喊大叫时运用低声细语。
低声细语对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低声细语对于在公众场合避免太惹人注意也是个有效的方法。
9.学会恰当地使用耸肩。
使用耸肩是可以代替大喊大叫的另一个备选方法。若无其事姿态的耸肩,可以和这里列出来的低声细语或其他策略结合运用。耸肩的动作会帮助你把自己过度的情绪平和下来,自然会终止孩子的闹剧(也可能是你自己的)。
10.不要羞辱或谩骂你的孩子。
父母避免设罗孩子非常重要。要避免用诋毁的方式跟孩子说话。作为父母最需要记住的一点是,尊重换来尊重,侮辱换来侮辱。你总是否定你的孩子,很快就会让孩子的自尊水平降到最低点,没自尊的孩子对你也不可能有很好的尊重。让事情变得更为槽糕的是,你经常和孩子用消极方式讲话,会引发孩子更多的叛逆行为。对孩子的语言伤害会更大,恶语一句六月寒,大喊大叫简直就像在伤口上散盐一样。
这样对孩子说话会更有效果:“我希望你……之前先把……清理干净。”
11.就让它过去吧
扪心自问一下,这个情形是非常重要必须追究下去,还是可以让它过去就过去了呢?如果你需要时间静一静,可以跟孩子解释一下,你现在心情不好,想安静一会儿,等感觉好一点时再跟他讲话。如果你有家人的支持,可以叫另外的家人陪一下孩子,使你自己有时间静下来整理一下情绪。不管什么时候有可能,不管时间有多短,都要留出一些时间来关照自己。做一些让自己平静下来的事情,如做缓慢的深呼吸、沉思、写日记、给一个支持性的朋友打电话或做祷告。
12.说静心祷语
静心祷告对所有压力情形都非常有用:“上帝啊,请赐给我心平气和来接受我不能改变的事情吧!请赐给我勇气,改变我能够改变的事情吧!请赐给我智慧让我知道千差万别吧!”
13.记住你是要控制局面。
随意向孩子发泄愤怒情绪,你可不要掉进给孩子做这样示范的陷阱。记住你是父母,你必须给孩子做一个如何解决问题的正面示范。你好好对他时,他就好好对你;你不好好对他时,他也不好好对你。你得承认孩子是在模仿你。
14.适可而止。
如果孩子已为其行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如果你只是想给孩子一个小小的报复,就要问一问自己,你的说教还有没有必要。许多父母的个性中有使他们去刺激孩子的阴暗面。这会深深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父母的挫败感会让其很想“惩罚”自己的孩子。这类例子包括想过分地取消孩子的某些特权,或就某件早已成为过去的事情对孩子进行没完没了的教条式的说教。
15.说“让我想一想”
父母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放慢自己的节奏。
16.上演一出现实的电视剧
想象你和你的孩子被选去表演反映日常家庭生活的新现实剧。这意味着你和你的孩子在家里的所有互动都在被你看不见的摄像头拍摄,你家里到处部安放着这样的摄像头。不管你和孩子一起走到哪里,都会有摄像头。难道你想要全国人都看到你对孩子大喊大叫吗?
17.确保你自己的需要得到了满足
记住,如果你不是处于精力充沛的状态,就很难有效解决孩子的问题。注意,要避免食用太多含糖量高的东西,因为这类食物会让你的血糖不稳定。适当的营养、充分的锻炼和足够的睡眠,对于减轻紧张和减少你大喊大叫的频率,有着神奇的效果。你也要记住,冲突常常会在吃饭前引发。我建议,要么早点吃饭,或吃饭前来点小点心,要么尝试把任何讨论或冲突放到饭后去解决。如果基本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你极有可能产生挫折感,很容易被激怒,你会很想大喊大叫。如果问题不是需要马上解决,那么在跟孩子交涉之前先吃好饭或休息好。
18.进行自我谈话
当你想要大喊大叫时,对自己说:“我感觉想要大喊大叫,这只不过是一种冲动,我一定能够控制住。”
19.对自己进行记录
把你想要大成大叫的每次冲动都用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在以后的一些日子里,不论你是因为几天没有大喊大叫而感到高兴,还是你有大喊大叫的冲动了,都记录下来,算出百分比。然后当你下一次想要大喊大叫时,记住这个百分比。回顾一下你取得了多大的进步,感觉有多好。如果你大喊大叫的冲动明显减少了,要记得奖励自己。
20.想一想心平气和的、强有力的角色榜样
如果你对其他父得是如何抑制自己大喊大叫的情形历历在目的话,你会觉得他们的支持有助于你避免大喊大叫。记住,其他人避免大喊大叫的情形,会有助于你感觉在挑战大喊大叫的战役中你并不是孤军奋战。
21.你的指令要简短清楚
如果你的孩子还是小学年龄,你要帮助他养成按规定完成任务的习惯。
你应该确保孩子能够独自胜任你布置的任务。孩子不总会承认他们并不完全理解你所说的。
如果你的孩子已经10多岁了,你应帮助他理解完成任务的重要性。确保你对孩子的表述非常清楚,避免使用“你”,而运用“我”。避免使用“总是”“绝不”“经常”这样的词语。这些词语太苛刻、有失公平,而且会养成孩子消极和防御的心态。
22.想一想你最后的日子
当你感觉想要大喊大叫时,问一问你自己:“如果今天是孩子生命的最后一天,我会做什么?”
23.提前计划
父母需要知道哪些问题重要、关系很大,哪些问题不重要、没有什么关系,哪些问题不容妥协、没有商量的余地,可是,许多父母并没有事先花些时间来考虑清楚这些问题。你越是考虑得清楚,最后就会越少遇到麻烦问施。和你的孩子讨论这些问题及你的期望,并指出可能的后果。提前计划也会帮助你明智地迎接孩子带来的挑战。
24.问题发生时就及时处理
准备好使用备选方法会帮助你克服大喊大叫的爆发。
25.想一想“主席在场”
如果你真的觉得自己处于艰难时期,根本不可能避免大喊大叫,那么就尝试一下这个办法。试想如果你想大喊大叫时国家主席在场,你会怎样表现呢?
六、如果你感觉不能放弃大喊大叫,就试试自我同情。
拥有自我同情的心态,你就会倾听到你自己的心声。特别是在你在某种意义上讲,觉得很失败时,自我谈话的方式对你的健康、情绪甚至是人际关系都会产生影响。根据自我同情理论的基本观点,就像富有同情心的人对待身处困境的亲朋好友一样,自我同情的人对待自己也会关怀备至、友善热心。面对挫折,自我同情的人以温情和关心做出回应。自我同情度得分较高的人情绪更稳定,修复力更强,会认识到每个人都有难处和苦楚,看待事物的视角更乐观,给出的生活满意度评价也更高。而且,他们也更不容易出现抑郁和长期焦虑等心理问题。当你犯错时,自我同情会提醒你只是普通人,下次会更努力的。犯错、事情弄砸、情绪失控是人生经历中不可避免的部分,但我们大多数人会把这些疏忽转化成由于自己不够完美而贬损自己的机会。当我们看到自己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时,我们的心对自己还是别人都是关闭的。自我同情不是自我怜悯或不负责任,自我同情甚至也不是自尊。自我同情让我们认识到,闷闷不乐、情绪沮丧是值得分享的人生体验,我们对自己的评判要慎重。
当你想对孩子大喊大叫时,请记住下面这些要点:
对叛逆孩子大喊大叫会起反作用,因为大喊大叫会增加孩子的叛逆行为。
情绪化的大喊大叫是在用不健康的方式,让你和孩子变得更加疏远。
对你而言,理解大喊大叫的原因非常重要,因为这样做你可以减少这种消极行为。
有效防止你自己大喊大叫,现在已经有许多行之有效的简单方法。
提醒自己注意到,大喊大叫对孩子的自尊和情绪健康会产生负面影响。
让自己做一个冷静的指导教练,而不是受大喊大叫控制的父母。
列出导致自己大喊大叫的情形,注意到电子信息交流缺乏面对面的线索提示。
好了,明天第四天继续!
爱你的爸爸!
2020.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