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果仁联手张宏武老师大型正面管教讲座纪实
我们生活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世界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许多今天看上去是金领的职业,也许正在慢慢被人工智能取代。
未来,我们的孩子将面对的是怎样未知的世界?
如何培养一个自立的孩子,有能力去面对未来的一切,这是当前家长和老师们最关心的问题。
对孩子们的爱和期待,让大家聚在了一起。
10月14日上午,在省会榕城,500位家长走进了小果仁举办的张宏武老师大型正面管教讲座现场,学习《在复杂社会中培养自立的孩子》。
讲座围绕着一个目标,两个基础,三个理念和四个建议展开。
一个目标
今天的家长,面对着孩子给我们的许多挑战:小时候,他爱哭闹、兄弟争宠、打架、挑食、拖拉……青春期,他判逆、早恋、逃学、不理父母……我们不知道,做父母,为何变得如此难?
现在,让我们想象一下,时间过去了很多年,你的孩子长大成人了,过年了,他从外地返家,你准备了一桌饭菜,等待他的归来,此时,门铃响了,你打开门,希望门外站着的是一个怎样的成年人?他具备什么样的品格和生活技能呢?
“健康、快乐、自信、自律、有能力、有爱心、责任感……”
当挑战和期待两张清单摆到了一起,我们惊奇地发现,所有的挑战背后,都隐藏着机会,让我们能够帮助孩子成长。
例如,如果培养孩子规律饮食的好习惯,将来,他就可能成为一个健康的成年人;如果引导他学会时间管理,将来,他就可能成为一个自律的成年人。
“你看到了这些机会吗?当你发现这些机会后,是不是也和我一样,兴奋地跳起来———机会来了!”张宏武老师戴上了一副巨型眼镜,告诉家长:有时,我们换一副眼镜去看待孩子,世界会变得很不一样。
让我们把期待的目标放在心里,时时提醒自己。
两个基础
一、行大于言。
要求孩子之前,先检省自身。
“打开双手,把拇指和食指围成一个圆圈,将它放在下巴上。” 张宏武老师自已做了示范,猜猜大部分家长是怎么做的?
这个“行大于言”的活动,让大家意识到,镜像神经元会让我们模仿我们所看见的,优先于去听从我们听见的。
《论语》里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We teach who we are.
我们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中,他们模仿的是我们的行为,而不是听从我们所说的。
要求孩子之前,先检省一下我们自己,也许,就能知道为什么我们对孩子有那么多要求,他们却总是无法做到了。
二、关系高于一切。
“握拳”的活动,要求一位家长握紧自己的拳头,另一位用任何安全的方式,在短时间内让对方打开拳头。
大部分家长都是一方攥紧拳头,另一方想方设法试图掰开对方的拳头,大家都觉得不舒服,对抗、气恼、挫败。
而那些少数尝试沟通的家长们,却收获了不一样的舒心感受。
这个活动让我们重新看待和孩子的关系。
张宏武老师说:“如果只从这个讲座带走一句话,那就是‘关系总是优于一切’,如果只带走一个词,那就是——关系。”
三个理念
如何培养内心有力量,有社会情怀的未来公民?
第一,给孩子他应该有的权利。
德雷克斯说:“永远不要为孩子做任何他力所能及的事。”因为如果这样,你是在剥夺孩子学习技能和感受能力的机会。
在放权的过程中,我们不要过多的担心、怀疑,要相信孩子,给他适当的支持和无条件的爱。
“我很希望妈妈可以相信我,我能做到!当妈妈对我怀疑,不愿放手的时候,我也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在体验活动中,扮演孩子的家长志愿者分享自己的感受时这样说道。
另一位家长说,赋权活动给她很大的触动,因为,在培养孩子优秀习惯的过程中,她总担心孩子做不好,而不敢放手,有时,又会为了能让孩子有动力做得更好,提出做到就去庆祝一番,弄得孩子很困惑,也很纠结。这个活动给了她很大启发。
第二,冰山理论。
人的行为背后有一个共同的目的: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
这就如同一座冰山,我们往往只看到了水面上的冰山——行为,而没有看到水面下冰山更大的那一部分——追求归感和价值感。
当孩子的一些错误行为让我们烦恼,不妨想想:他在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他是在寻求关注?权利?是在报复?还是觉得自己不行,想放弃?
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也许就更能理解孩子了。
第三,和善与坚定并行。
这是正面管教的核心理念。
和善,是对孩子的尊重;坚定,是对自己和情形的尊重。
孩子只有在一种温柔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终身受益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
四个建议
一、以“请你……”代替“不要……”。
当有人说:“不要想象一只粉红色的大象”时,我们脑海中浮现的,会是什么呢?
给孩子清晰的引导,代替限制和说教。
张宏武老师给家长们布置了一个作业:回家后,拿一张白纸,在正面写下你常对孩子说的那些“不要……”的话,然后翻一面,在反面写下你觉得自己还可以怎么说,能更好地引导、帮助孩子。
二、建立日常惯例表。
和孩子一起制作日常惯例表,这是建立秩序感和安全感的好方法,也是时间管理的雏形。
从小引导孩子自己建立日常惯例表,培养时间管理的好习惯,将让他的一生受益无穷。
三、用“启发式提问”替代命令。
在这个体验式活动中,张宏武老师坦言,她第一次邀请孩子上台当体验者,在听到家长们用“启发式提问”引导孩子做选择,以及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后,这个3年级的孩子说:“我觉得自己更有自信了,我会好好去做的。”
当家长不再高高在上地命令孩子,关系的本质就改变了,我们和孩子站在了平等的高度,相互尊重。
四、理解情绪,学会积极暂停。
丹尼尔·西格尔在《由内而外的管教》里说到了“掌心里的大脑”的概念:我们的“理性脑”象一个盖子,包裹住“动物脑”,当我们的情绪被点爆,触动开关,理性脑打开,动物脑暴露的时候,是没有办法理智地做任何思考,更没有办法很好地解决问题的。
这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让双方都冷静下来。
人的“理性脑”要到25岁才发育完全,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孩子是没有办法跟成年人一样成熟的,所以我们更要管理自己的情感,直到有一天他们的大脑有能力吸收到这些。
和孩子创建一个冷静角,这是一个能让自己平静、感觉更好的地方。
当下次情绪爆发,你可以问孩子,你觉得去你的冷静角待会儿,会不会好一点呢?你想让我和你一起去吗?或者以身作则,你自己可以先去自己的小角落冷静一下。
在讲座的最后,张宏武老师分享了自己和女儿的故事,所有的家长都为之动容。
“对于世界而言,你是一个人;但是对于某个人,你可能是全世界。”
我们愿意为了这个人,成为更好的自己!